摘要:新型文化業態的誕生是建立在文化產業裂變擴張基礎上的。隨著最近幾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全國各地區的新型文化業態總體保持良好發展趨勢,不僅相關政策越加完善,發展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同時也面臨著一定的壓力和阻礙,表現出了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的問題,對此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本文對此做了深入研究,并結合沅水流域民間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探討了促進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的有效機制。
關鍵詞:新型文化業態;沅水流域;民間文化;跨界發展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36-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64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最近幾年以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各地區先后提出了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戰略,在這種環境下,新型文化業態規模不斷擴大,相較于傳統文化產業來說,產值貢獻增速十分明顯,對此民間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勢在必行。對于沅水流域民間文化來說也是如此,研究沅水流域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問題,不僅可以有效激活文化資源要素,同時也能打造新型文化業態區域標桿,并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區域文化快速發展,對此要予以高度重視。
二、沅水流域民間文化簡介
沅水流域30萬年前便擁有了人類文明,其民間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相關研究也表明沅水流域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該區域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對周邊地區有著強大的輻射作用。沅水流域民間文化種類豐富,異彩紛呈,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20多個少數民族,這里的民族文化歷經上千年的發展和演變,是如今解讀湖南文化和湖南精神的重要資源與基礎。
但是由于受到工業文明的沖擊,人們的生活觀念、文化觀念開始越加淡薄,因此很多民間文化也逐漸消解和遺失,使得文化傳播范圍越來越小,沅水流域民間文化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瀕臨消失和絕跡。
三、沅水流域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的阻滯因素
(一)各領域資源向新型文化業態轉化率不高
對于文化跨界融合發展來說,如何促進各領域資源之間有機轉化,打破行業之間的限制十分重要。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沅水流域一帶旅游、金融、科技等領域與文化之間的融合缺乏足夠的轉化率,也就是尚未將資源優勢轉化成發展強勢。以文化與科技的融合為例,雖然沅水地區高新技術產業最近幾年有所進步,但是卻未能將自身的優勢充分凸顯出來,因此沒能與民間文化實現有效融合。
(二)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問題
要想更好的促進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必須要建立在全地區統一協調和布局基礎上。但是從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沅水流域貴州地區與湖南地區文化產業存在一定差距,這也導致沅水一帶旅游、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問題。
(三)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的發展機制尚未形成
要想促進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必須要經過文化、科技、金融、旅游、知識產權等多部門通力合作,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在沅水流域地區城市發展過程中,相關部門所出臺的扶持政策難以形成合力發展,彼此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和沖突,這樣也就容易導致文化資源政策扶持供給斷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資源合力的積極作用。除此之外,與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相比較,在推動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文化對于其他領域的反哺作用,因此難以形成資源合力。
四、沅水流域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的策略
(一)精準把握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突破點
1.???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
沅水流域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必須要立足于“互聯網+”戰略基礎上,并積極推進政策支持,有效促進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同時也要嚴格遵循國家文化技術標準,文化部門與科技部門共同合力研發領域核心技術,打造產學一體化合作平臺。此外,也要大力發展新媒體行業,積極構建數字產業網絡體系,廣泛應用高新技術,依托地區文化科技園區為載體,從根本上推進文化與科技領域的有效融合與發展。除此之外,也要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做好沅水流域民間文化產業的宣傳和改造,以此來賦予傳統民間文化產品新的魅力和價值,真正意義上凸顯科技手段對民間文化產業的支撐作用,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地區文化的生產和服務能力。
2.??? 文化與金融的融合
對于文化與金融的融合發展,應該首先構建相關合作機制,豐富融合途徑,綜合覆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小額貸款公司等多方面金融機構,打造文化金融服務合作體系,建立專門的“沅水流域文化金融支撐平臺”、“沅水文化企業融資大數據平臺”,促進金融服務機構的整合,在該地區內統籌安排金融文化產品,并做好各項工作的細化和處理,以此為各文化企業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服務。相關金融機構可以聯合企業、銀行、高校等部門共同合作探究,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新型文化產業進行信用評估,并在此基礎上為其提供“無擔保純信用”的信貸產品,從根本上保證文化產業的社會效益,這樣才能促進沅水流域重點文化項目和文化工程的投資建設。
3.??? 文化與旅游的融合
結合沅水流域旅游產業的實際情況,從根本上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有效融合,樹立“水韻湘西”“翠色嶺南”等旅游新形象,結合地區極具文化內涵的旅游景觀打造全新的精品沅水旅游路線,以此來促進該地區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云貴文化、嶺南文化、吳越文化及中原文化的優勢向強勢轉化。與此同時,相關部門也要積極抓住沅水流域文化帶建設的戰略機遇,打造“文化+旅游”典型項目,建設“沅水流域文化生態旅游經濟帶”,并充分發揮其示范性作用,這樣才能促進地區文化的品牌化、集團化發展。除此之外,也可以以生態文明作為核心,打造“一水兩山,山水相映”的旅游文化形象,“兩山”為武陵山、雪峰山,“一水”為沅水,融合沅水流域的地域文化、鄉土風情、特色民俗等,促進文化旅游板塊建設,這樣才能逐漸形成獨特的地標性文化景觀。
(二)著力構建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價值鏈
1.??? 打造“沅水名企”
在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的基礎上打造“沅水名企”,將文化要素逐漸滲透到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中。汲取當下知名傳媒集團在推動文化發展中的經驗,鼓勵傳統文化企業積極向數字媒體領域發展,以此來促進文化跨界發展與升級。此外,對于中小企業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勵各企業積極進行原創文化產品開發,并保證產品的創新性和經典性,以此來打造多方位、多區域的聯動文化產業鏈。
2.??? 打造“沅水名品”
不斷提升文化品牌的行業知名度,并積極引入互聯網技術、數字影視藝術等突出產品優勢,同時利用科技手段促進傳統文化產品的創新。在文化產業與金融產業的融合中,打造天使基金、文化銀行、文化演藝等產品;在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中,打造巴蜀生態、土家歷史、吳越小鎮等經典旅游景點,打造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旅游示范基地,構建沅水旅游文化特色IP。
(三)全面激活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動力源
1.??? 發揮政府的引導調控力
相關政府部門要建立相應的沅水地區文化改革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盡可能的做到分工明確,實現多方面資源的共享與互動。并對沅水流域周圍文化發展園區進行摸底調研,促進湖南、貴州等地區城市功能的發展,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文化布局,從根本上推進政府職能的轉變。
2.??? 確立企業的創新主體力
鼓勵相關文化企業積極按照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市場實際需求進行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的項目研發,成立專門的研發機構,并明確責任人。構建地區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培育機制,從文化與金融、科技、旅游的融合三方面來開發新型文化產品,將文化龍頭企業的示范性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3.??? 培育廣大居民的新型消費力
以長沙和貴陽兩座城市為消費試點,全面分析文化消費結構差異,并以發行文化消費卡的方式進行相應的補貼,調動群眾的文化科技消費動力,鼓勵居民進行健康生活,培養廣大群眾的文化消費熱情。
(四)有效提升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的保障力
1.??? 打造政策激勵環境
對當前相關文化跨界融合政策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調研,系統梳理與評估,針對實際情況對現行的政策進行補充和完善,全面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其支持和保障作用。借鑒北上廣等地區的發展經驗,在文化跨界融合發展方面出臺相關的系統性政策,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杠桿作用,促進對于沅水地區文化產業的引導和管理,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文化產業向科技、金融、旅游等領域的傾斜和發展。
2.??? 構建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做好沅水領域民間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工作,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和細則,設立“文化+ 知識”的產權專項資金。鼓勵各大企業將其作為重要內容、進行重點研發,全面提升文化企業的原創意識、創新意識。
3.??? 創造人才發展的環境
結合實際需要積極培養相關人才,企業要與高校和科研部門合作,構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文化發展人才隊伍。與此同時,也要促進與國際人才培養制度的銜接,積極探索和出臺更加開放、合理、靈活的人才引進政策,依托湖南、貴州地區一些文化龍頭企業、科技重點園區以及重點項目向全球引進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性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團隊,從根本上打造常態化的國際性文化人才交流培養機制,并積極做好人才隊伍的培訓與教育工作,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可以積極學習世界前沿文化知識,把握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為沅水流域民間文化的跨界融合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結語
總而言之,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要促進沅水流域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地區文化產業必須要從多方面做好與科技、金融、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積極開發和探索全新的融合方式,創新文化發展新體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為新型文化業態營造良好的融合發展環境。
★基金項目:本文系懷化市哲學社科一般課題“新型文化業態視域下沅水流域民間文化跨界融合發展機制研究”(項目編號:HSP2020YB71)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永春,付啟元.新型業態視域下的文化跨界融合發展研究——以江蘇為例[J].南京社會科學,2019(03).
[2]?? 許立勇,張宜春,胡曉群,等.文化科技融合視域下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文化產業研究,2014(01).
[3]?? 方磊.湖南沅水流域商業文化解析[J].懷化學院學報,2018(02).
[4]張捧,陸蓓,賈寶玲.文化+跨界融合視域下河北文化強省戰略的構建探討[J].長江叢刊,2018(10).
[5]?? 賀培育.湖南文化產業跨界融合發展研究新思路——評《大數據時代湖南文化產業業態轉型升級與跨界融合研究》[J].讀書文摘,2017(25).
作者簡介:魏璋(1988-),女,湖南懷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陶瓷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