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茜
摘要:智慧,是未來城市發展的新常態,是城市解困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成都在全國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評估中高居第4名,而成華,作為成都中心城區,分析其智慧城市管理的水平和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課題正是為了立足于解決快速城鎮化發展中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將居民的需求理念運用到智慧化城市管理改善中去,以居民實際需求為導向,引導城市建設更有效地服務于城市需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改善策略,以解決城市整體發展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滿足居民對城市生活環境的新需求。
關鍵詞:大數據;智慧城市;城市管理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44-02?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67
一、成華區智慧城市管理的現狀
目前,成華區智慧治理中心平臺的系統架構由數據源、數據加工層、數據整合存儲層、BI應用層和數據應用層及部分組成。當前已能夠通過系統填報收集、接口對接、表格導入等方式匯聚成華區公安、信訪、維穩、政務服務中心、經科、城管、食藥監、安監、衛計、教育、統籌、環保、市場監管、文旅體等部門的政務管理數據,建立專題數據庫,逐步形成成華區政務體系數據中心,為后期大數據分析應用及統一對外提供標準數據奠定基礎,從而為事件預判、社會管理和發展規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其中,成華區城管局在用的信息化系統主要包括數字化城管信息系統、街道綜合管理指揮系統、集群對講系統及相關基礎資源建設等內容。
二、基于居民需求的成華區智慧城市管理的基本情況
結合智慧城市的特點,參考《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成都市“互聯網+ 城市”行動方案(2017-2020)的通知》(成府函〔2017〕200號)、以及《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指標體系》,并根據實際設計調查問卷。透過成華區域內的居民視角,從居民的意向選擇中了解居民對于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實際意愿和成華“智慧”城市管理現狀。
(一)居民的基本情況
此次問卷調查對象為成華居民,從調查人群分析,主要是以下特征:一是性別方面,男女比例接近,女性略多于男性,女性占52.3%,男性占47.7%;二是年齡方面,其中29歲以下占50.5%,30-40歲占21%,41-60歲占22.5%,60歲以上占6%。三是學歷方面,被調查者初中文化16.7%,高中文化21.2%,大中專29.5%,大學及以上是32.6%;五是工作性質方面,行政單位和企事業人員占總人數的48.5%,個體營業者的占33.5%,無固定職業者占12%,在校生和退休人員比例在6%。
(二)居民的需求分析
本文主要從交通運行、基礎設施、市容環衛、應急防災等4個方面開展居民調查。
1.??? 交通運行智慧化分析
(1)???? 完善公共交通。在交通出行選擇方面,由于共享單車對公共交通的補充,越來越多人選擇公共交通出行,因此,37%的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公交線路圖和公交數量,46%的被調查者還希望可以區域范圍內公交電子站牌全覆蓋,通過對手機APP和LED屏幕的結果分析,實時獲取車輛的位置、路況擁堵、到站提醒等信息。
(2)???? 合理布局停車位。調查中,49.5%的被調查者對區域內停車場位的合理布局希望進行改善和增加。成華既是一個老工業城區,又是成都市中心城區,原有規劃建設中有老舊院落小區區域內未預留足夠的停車場空間,另一方面則隨著區域人口的快速聚集,私家車數量增長較快,停車場已超負荷。
(3)???? 城市交通安全管理需求遞增。調查中顯示,加強主要路口攝像頭安裝和應用需求達到了42%。通過監控設施的安裝,直觀呈現區域內實有人口分布情況,定位人員居住地點,科學規劃和調派網格員工作,加強對流動人口、重點人群、關注人群的管理和服務。依托動態人臉識別和車輛識別系統,實現對布控人員和車輛自動發現和軌跡分析,為社會治安管理和綜合治理提供有力幫助。
2.??? 基礎設施智慧化需求分析
45%的被調查者希望通過中加強地下管廊管理,既可控制城市“拉鏈”工程,減少施工占道情況,提升居民滿意度,又可防止工程施工中出現挖斷水、電、氣、網管線的情況,減少應急事件的發生。同時,與網格系統疊加,又可及時聯系網格員,盡快了解現場情況并處置。在部分老舊院落小區,路燈設施未及時檢修,“有燈不亮”或未安置路燈。
3.??? 市容環衛智慧化需求分析
“成華城管”公眾號的推送,鼓勵發現身邊的不綠色行為,將城市問題拍照上傳到管理分析數據中心,既體現公眾對于市容環衛的參與意識,也通過鼓勵公眾力量參與,幫助城管部門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 應急防災智慧化需求
調查中得知,79%的被調查者認為“日常防災設施建設和災前預警信息推送”,即通過手機APP、互聯網、微信等方式做好防災警示信息的推送,將城市災害相關的數據實時傳送到個人的識別終端,以便提前獲知災害的等級、方向等情況。
(三)成華區智慧城市管理的不足
成華智慧化城市管理雖然有一定基礎,也在不斷完善和提升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水平及能力,從居民需求分析來看,但仍有不少具體問題。
一是信息缺乏整合。按照工作職責,各業務口自成體系,形成“直上直下”的工作模式,缺乏信息的匯總協同與共享。對于重點推進工作、重要事項,尚未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支撐,實時更新完善城市管理大數據,影響了相關決策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二是指揮調度不力。目前成華區在指揮調度方面,主要依靠400M對講系統及電話通知兩種傳統方式,沒有形成統一高效、協同聯動的指揮體系;面對突發事件時,領導無法與現場建立音視頻同步直傳的扁平化指揮模式,快速反應、快速處置的能力薄弱。
三是系統數據分散。數字化城管系統由市城管委建設運維,服務器在成都市政府集中機房(市經信委);街道綜合管理指揮系統由我區自行建設,服務器在區“大聯動”中心,兩套系統雖然擁有大量數據,但相對獨立,區級層面無法通過數據整合與挖掘,呈現全區城市管理各維度的綜合信息態勢,難以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智慧城市建設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一些部門管理人員將智慧城市的建設等同于數字化信息平臺的一個升級模式。而城市居民對于智慧城市的建設關注度和理解能力也有待提高,反映出政府在城市建設中的宣傳、指導工作不到位。
三、成華區智慧城市管理的路徑思考
構建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提高我區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將關于城市交通運行、市政設施、市容環衛、應急防災等城市管理內容,納入平臺管理體系,并建立實現相應業務管理范圍和功能的子系統。
(一)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的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智慧城市管理建設中,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標準引導,推進信息系統互聯互通、數據資源共享開放、業務運用高效協同,大力拓展“互聯網+”與城市管理各領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積極發展民生服務智慧化應用,構筑城市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1.??? 提檔升級區級智慧治理中心。對現有大聯動指揮中心提檔升級,實現四種功能,即:圖上作業功能,輔助決策功能,數據沉淀功能,聯動指揮功能。實現以智慧治理中心為核心強化與公安110指揮中心、政務服務中心、數字化城管中心的多中心有機互動、無縫鏈接、有機協同,真正成為成華區的“智慧治理中心”。
2.??? 整合拓展視聯網應用。以緝毒工作為重點,兼顧入室盜竊案件的防范,通過整合已有視聯網平臺,新增人臉監控攝像頭,增加監控探頭覆蓋,引入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新興技術,構筑多維實戰化的綜合應用體系,逐步滿足公安、綜治、城管等社會治理應用需求,形成面向實戰、服務實戰的視頻聯網共享應用新模式。
3.??? 優化完善網格化管理系統。實現區網格化管理系統與省、市綜治系統及大聯動系統的整合,讓網格員的信息采集和事件上報更加明晰、便捷,事件的分撥和推送更加高效、智能,問題處置更加迅速、徹底,最終實現網格事件閉環解決。
(二)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的綜合監管指揮系統建設
構建用于區級城管綜合業務監管和指揮調度的基礎平臺,打通成華區與轄區各街道、市級業務平臺的數據鏈路,實現各級城管部門的業務和數據互通,協同作戰。為后續新建的其它應用系統預留標準化接口,以便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完成新系統的不斷接入。
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構建成華區城市管理一張圖,結合執法人員及車輛的GPS定位功能,實現對全區城管資源的實時動態掌控。尤其在交通運行中,建設智慧公交、智能誘導系統、信息采集監控系統,提升城市交通運輸管理與服務水平。合理規劃公交車線路,綜合城市道路的監測和監控管理,將城市交通秩序達到規范化,實現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最優化的狀態。完善天網工程,實現公安、城管、交通三方面的數據共享以及案件的綜合治理。此外,平臺應具備輿情分析功能,給市民提供投訴、舉報和工作監督的暢通渠道,發動市民為城管工作出謀劃策,并做好日常監督,協助城管部門規范執法,提升管理和服務能力,提升部門形象。
(三)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的共享經濟管理
當前共享經濟發展如火如荼,但共享經濟的發展實質上非常需要大數據的支撐,而多數創業公司并不具備大數據分析能力和數據來源。另外,當前城市中監控錄像、安防報警、廣告燈箱、停車位等很多的設備設施可以開展共享服務,還缺乏相應的運營公司參與。成華區可以將人口分布、商業區分布、城市OD信息、共享設備設施等眾多大數據統計和分析的結果提供給社會商業組織,促進區內共享經濟的發展,加強域內共享經濟的管理。
(四)加強城市管理和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的社會公眾參與
政府應更加注重城市管理中居民參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突出公眾參與功能,搭建可供公眾參與的信息平臺,建立健全與公眾進行溝通、交流和互動的模式。創新城市管理供給模式,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鼓勵社會力量開展專業化、個性化服務,推進政府主導式服務供給,向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服務轉型。
參考文獻:
[1]?? 葛鵬飛,陳濤,楊俏,朱瑞勛,基于指標體系的昆明市五華區智慧城市建設研究[J].特區經濟,2016(05).
[2]?? 胡小明.智慧城市頂層設計的落地問題[J].辦公自動化,2017(01).
[3]?? 舒朝普,李燕妮,全國人大代表胡翎:用“大數據思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J].服務外包,2016(04).
[4]?? 薛風平,大數據時代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探討[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