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瀟
摘要: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經不是簡單的物質需求,還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音樂作為常見的文化形式,深受群眾的喜愛。基層文化館作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基地,承擔著提高群眾精神層次、完善基層文化建設的職責。本文將從文化館音樂輔導方面入手,分析其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關鍵詞:文化館;音樂輔導;群眾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9.2;G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3-0252-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72
一、引言
音樂是最普遍的精神符號,也是接受度最強的文化形式。音樂作為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部分,是實現培養群眾文化素養,熏陶群眾文化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發揮音樂文化輔導的主導作用,輔導人員的綜合素養尤為關鍵,輔導人員合格與否,決定了群眾在相關活動中是否可以滿足在精神上的需求,是否能在精神層面得以升華。
二、文化館音樂輔導的文化形式
群眾文化藝術是扎根在群眾生活中的精神產物。當下人們對活動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娛樂上,大部分群眾渴望更進一步,在活動中充實自我、吸收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技能。在此過程中,群眾會自發組織交流,尋找專業人士為其講解指導,體驗文化藝術更高層次的快樂。
雖然當下文化活動形式日益豐富,但活動承載的整體仍是廣大群眾,以此為活動核心,在具體內容與表現形式上進行創新。群眾不僅僅可以聚眾聽歌,唱歌。還可以自己進行創作表演、錄制短視頻、開辦音樂秀等,真正實現了音樂多層次、全方面、個性化的發展。
在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人們對精神的追求已經超出興趣層次,逐漸向藝術層次發展。但是受自身水平制約,群眾往往不能將自己全部的熱情與想法,通過文化創作等形式表現出來,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幫助,推進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①。
三、音樂輔導在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1.??? 音樂輔導工作者的素質提升。文化館輔導人員的綜合素養從根本上決定了當地文化活動的豐富程度與質量。并且,輔導人員的工作水平會間接影響當地群眾的藝術熱情和藝術水平。當下社會建設,對群眾精神面貌的要求逐漸提高,國家對基層群眾的藝術活動也給予相當程度的重視。在實際工作開展中,文化館音樂輔導工作人員應當重視輔導工作的服務性質,對自身政治素養予以嚴格要求,保證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精神熱忱,始終抱有無私奉獻的政治覺悟。在此基礎上,音樂輔導人員定期學習與群眾文化活動相關的音樂文化知識,完善專業知識儲備,保證群眾在活動中獲得充足的精神體驗。
除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外,對群眾文化宣傳工作也要給予重視。保證文化館與群眾隨時進行無障礙溝通,錘煉工作人員實際語言表達能力,為其他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音樂輔導工作促使文化館的音樂輔導人員全方面提升自身素養,緊跟時代發展,積極引領群眾,為群眾文化建設工作添磚加瓦。
2.??? 促進基層文化學習。文化館在加強音樂輔導活動建設的同時,也可以在此過程中普及科學知識、灌輸社會主題教育、樹立良好社區風氣等,實現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結合。根據社會形勢,在音樂輔導活動當中,可編導社區小故事或者適當組織群眾開展交流,正確地引導群眾樹立正確人生觀、培養群眾精神素養、促進群眾擁有更高尚的個人情操②。
3.??? 增強社區群眾交流。音樂輔導的內容不僅有開辦活動,還有組織不同的音樂團隊。在團隊建設過程中,群眾在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彼此交流心得體會。例如廣場舞團,秧歌小隊等。群眾在頻繁溝通,互相幫助的氣氛下,增長了自身見聞,拓寬思維視野,充實知識儲備。群眾在有限的活動時間里,擁有更多的見面機會,改變了“低頭抬頭皆不見”的群眾生活格局。在熱鬧有趣的氣氛下,提升了參與活動的熱情,促進文化館人員群眾與形成緊密聯系。
4.??? 調動群眾戶外活動。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亞健康已經成為群眾當中存在的普遍健康問題。文化館的音樂輔導活動不僅為群眾提供活動的場地,還擁有藝術活動專業人員。為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保證群眾擁有穩定的活動環境。群眾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將自身興趣愛好與文化活動相結合來發揮自身特長。群眾對相關活動的興趣也顯著提高,在豐富生活的同時,身體也得到了鍛煉。群眾身心健康發展,文化建設工作才能擁有更充足的發展空間,實現工作開展的目的,滿足文化館對其工作成果的預期。
四、結語
綜合來看,音樂輔導在群眾文化活動當中占據重要地位。音樂輔導工作的順利展開,是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重要的一環。由于其工作開展形式多樣,投入成本可控,使得音樂輔導人員有足夠的自主發揮空間。音樂輔導人員在保證自身專業素質的基礎上,應結合當地群眾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文化活動開展方式,提高群眾精神層次,實現自身職能。
注釋:
①林菲.試論基于群眾文化活動背景下的聲樂藝術輔導[J].北方音樂,2019(13):219-220.
②姚嵐馨.和龍市群眾文化藝術發展演變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