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英 懷玉蘭 武秋俊 王東 崔鐵慶
摘要:高職院校作為社會專業化、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其對人才的培養方向以社會發展形勢以及市場人才需求為依據,旨在提高人才的市場適應性、實踐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為其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機械制圖”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課程,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然無法適應當前社會與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使得機械制圖課程改革尤顯重要,對此,本文將對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分析,以促進“機械制圖”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院校;機械制圖;教學改革
高職院校機械制圖作為機械類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之一,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從二維到三維立體空間的轉化能力以及繪制與識讀工程圖的能力,要求學生不僅具備專業理論知識積累,還應當兼具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的重點發生偏移,使得學生并不能適應后期的工作與學習。對此,本文將立足于教學內容與教育方法對機械制圖課程的優化進行分析,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一、機械制圖教學內容優化
教學內容作為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核心,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以及能力的成長具有直接影響。針對于教學內容的優化,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時長的把控,教學時長的把控并不局限于機械制圖課程時長的增加,其更強調繪圖軟件教學時長的增加,并通過優化教學時長與實踐時長的方式,為教學內容的優化提供基本保障;二是繪圖軟件教學,機械制圖教學的核心在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繪圖以及識圖與繪圖能力,而計算機繪圖軟件包含二維軟件和三維軟件,目前較為常用的二維軟件有CAXA、AUTOCAD,常用的三維軟件有Solidworks、Creo等,教師可以將這些軟件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三是重點方向的把控,機械制圖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并非一成不變,針對于教學重點的把控,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對機械制圖的知識量以及教學時長進行適當的調整,以實現機械制圖教學規范度與適應性的提高[1]。
例如:教師在講授“畫法幾何模塊”的相關內容時,針對于教學內容的優化,具體教學流程如下:首先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并以此作為教學時長與內容控制的重要依據,為具體的教學目標提供基礎性保障;其次重難點的把控,從機械制圖的整體教學目標來看,“畫法幾何模塊”中存在相對復雜且實用度偏低的內容,教師可以將這些部分刪除,用節省的時間講授其他重點知識內容;最后實踐練習,教師應當組織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練習重難點內容,以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機械制圖教學方法優化
隨著社會對機械制圖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漸提高,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適應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在對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格外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與生動性的特點,能夠讓學生清晰的了解到繪圖的過程以及繪圖軟件的實際運用,但是,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課件的制作等方面進行優化,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二是實踐教學,由于機械制圖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對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內實踐活動與課外操作作業的方式,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以達到鞏固學生知識與操作能力的目標[2]。
例如:教師在講授“計算機輔助繪圖”的相關內容時,針對于教學方法的優化,具體教學流程如下:首先教學方式選擇,立足于這一課時的特殊性,教師應當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提高“計算機輔助繪圖”知識內容的直觀性;其次教學內容調整,教師應當將“公差配合與測量”的知識內容融入到“計算機輔助繪圖”之中,以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但是,教師應當分清主次以避免教學重點出現偏移的問題出現[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發展,機械制圖教學課程的改革成為必然,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作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針對于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改革,教師應當立足于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這兩點,其中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旨在調整教學時長以及教學結構的方式,為教學內容的豐富提供保障,而教學方法的優化,教師應當側重于實踐環節的組織,以此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成長提供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霍奕宇.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探究[J].明日風尚,2018(9):226-226.
[2]周小蓉,黃立東.翻轉課堂下的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科技風,2018(30):226+234.
[3]李志勇.高職院校機械制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7(11):38-39.
作者簡介:于國英,出生年月:1977-12-08,女,漢族,籍貫:河北省保定市,所在院校: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學位:碩士,研究方向:機械制圖,CAD,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