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沅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現代武術運動作為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特色文化,以其豐富的歷史底蘊,深受人們大眾的喜愛。處在同一個時代環境中,同為人們所推崇的文化樣式,必然會因其各自的內在特色,在人類社會的文化巨鼎之中不斷交匯、熔鑄,共同顯露新的時代特色。作為歷史的鍛造者,人民大眾所迎合的、推崇的、喜聞樂見的大眾體育文化形式,必然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文化形式。在這里,文章基于休閑體育學視角,以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的融合發展為研究對象,結合新的時代背景所賦予的歷史積淀,挖掘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各自的文化特征與關系蟬變,以此進一步探尋兩者交融發展之契機所在,希望能探索出不一樣的路徑,碰撞出新時代的花火。
文章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在大眾休閑健身理念的引導下,圍繞如何以休閑體育促進武術運動發展的問題,展開相應的分析與探討,最終把休閑視域下武術運動發展的相關問題作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文章結合主題需要,采用文獻資料法,以“休閑體育”“武術運動”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等電子文獻資源及成都體育學院圖書館等實體文獻資源平臺檢索2015年1月至今的相關期刊、碩博論文等文獻,選取其中“被引”“下載”量較高的,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相應理論依據。
1.2.2 邏輯分析法
對選取的文獻資料進行相應的歸納與梳理,采用邏輯分析的方法,逐步構建文章大概研究脈絡,以文章中心思想為主線,展開相應描述與探討。
1.2.3 專家訪談法
通過近半個學期的研究生課堂,與休閑體育、武術專項教師進行相應的溝通探討,以此了解研究有關的前沿動態,獲取一些學科的先進思想,為文章的撰寫思路、脈絡提供了相應的思想理論依據。
近年來針對于休閑體育概念的理解,由于研究者的認識角度的不同,所產生的相應概念可謂是琳瑯滿目,有研究者認為“休閑體育是指人們在非勞作及非工作的閑暇時間內,依據自身的體育健身興趣和身心健康的需要,以對體育健康活動的主體選擇和直接參與為基礎,以求得個體身心調節與放松,提升幸福指數為目的所進行的健身旅游度假、健身健康娛樂和野外生存的一種業余自由的體育活動,它是現代社會的一項體育基本權利?!盵1]也有研究認為“休閑體育是在空閑時間里進行的以一定身體活動形式為手段而產生最佳心理體驗的一種有意義的現代生活方式,人們不受限于活動的嚴格規定,積極追求內在的體驗,使個人在精神和身體上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盵2]然而就一以上的種種定義無非是在休閑體育的核心特征的基礎上加以不同角度的考量而形成相應的感官認知。
武術運動,是中華優秀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武術精神文化的實現形式,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日漸形成的民族特色,且為廣大人民所共同認可的思維定式。[3]結合當今時代大環境,全民休閑健康觀念已然深入引導著人民的思想觀念,為大眾所普遍認同,為此休閑武術融合發展必然成為一條嶄新的發展路徑。
休閑體育作為人所創造的物種之一,為眾多體育運動中的一種,因此他從人類自身角度出發,以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充實人的閑暇生活,改善人心理、生理上的各項機能,以此促進人的心理生理的雙向發展,具有鮮明的人本特性。
休閑體育從其概念上,不難看出其休閑意義所在,為此設定其名,在人們參與體育運動之前,或是為了充實無聊的閑暇時光,或是為了尋求心理的健康,亦或是為了身體的健康。隨人民質量的提高,也需要尋求一些路徑來追求一定的樂趣,而休閑體育運動恰巧具備這一功能,為此可以得以充分凸顯,通過形式各樣的途徑,實現休閑娛樂的意義所在。
現代休閑體育除了具有人本特性,還具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性。伴隨著休閑娛樂體育運動的興起,結合現代社會的變遷,休閑體育的活動形式也日益呈現出多樣化色彩,由此,人們參與的休閑娛樂的途徑得以增多,可供選擇的休閑體育項目也就呈現出多元化特色,那么廣大休閑運動參與人群,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興趣愛好,以及自身相應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合于自己需要的休閑體育項目,因此,休閑體育很大程度上具有活動主體自主選擇休閑體育運動項目的本質特征。
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同處于這一社會大環境之中,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積淀,也為特有的歷史文化所塑造,是中華大地的優秀文明成果。而兩個毗鄰的事物,在同一時空中存在,必然或多或少的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形成各自獨有特色的同時,也產生相應的交匯融合,以刺激新事物的產生,促進各自質的升華。而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兩者在精神追求上在很大程度上有其相融共通之處。
休閑體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們在閑暇時間里,為充實自我,提升自我生活樂趣,在精神層面,人們經過生活中種種社會壓力,這些壓力來自各個方面,不只給民眾帶來身體上的勞累,也給人在精神上造成相應的壓迫感,以致于產生一些不利于自身發展的消極情緒,從而阻礙自身發展,而就這一問題,選擇自己所適合的休閑體育項目,可以很大程度上調整這一消極情緒,從而減輕自身精神壓力,使自己從迷霧中解放出來,通過親身性參與,使自身緊張的神經得以凈化,以獲得人身體與精神的自由化。[4]而現代的武術運動精神追求也是如此,在通過自身武術技法的演繹中,與高超的武藝技法相互磨合,以達到自身與自然、社會的完美融合,在各自精神與肉體上追求“天人合一”至高境界,從而實現人精神的最大自由化,為此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在精神層面的追求上存在著趨同性與一致性。
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就其類屬性,同屬于體育運動范疇,都是通過各式的肢體活動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這與體育運動“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5]的口號所表達的意識內涵是一致的,休閑體育是人民大眾在自己休閑時間里,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來達到放松身心,強健體魄的自我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休閑體育也囊括了武術運動,畢竟大眾在閑暇時間內所選擇的休閑運動項目也包含了一定的武術運動,兩者亦或是一種交集關系,但這里就其最終的目的來看,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都是為了通過一定動作或方式的習練,達到健身功效,以實現自身機體的健康發展,保障人體革命所需的身體本錢。
現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許多新事物的出現,休閑體育就是其中一鮮明的實例,如那雨后的竹筍,沐浴春風,拔地而起,破土而出;又如那城市的高樓,搭乘改革開放的時代專列,點線面連,層層矗立。伴隨時代的更新,些許物件的升級,亦或新事物產生,為現代體育運動的項目開展提供開鑿新的路徑,休閑體育在現下這個時代,融入了各式各樣的運動項目,可供人民大眾在閑暇時間玩耍的休閑運動方式自然也層巒疊嶂,而武術運動在此大的時代背景下亦然如此,在些許古老拳種的基礎之上,經過相應的演變,或創新,產生許多新的武術運動形式,其中的致使因子,或許是時間階段的不同,亦或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但總的發展趨勢下,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隨各子屬項目的增加,提供給人民大眾選擇的路徑也隨之增加。為此,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在類屬目錄來看,其各自的運動演練形式都呈現出多元化色彩,為兩者的交相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路徑保障。
精神文化是人類在從事物質文化基礎上產生的一種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形態,它是人類各種意識觀念形態的集合。[6]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本著濃厚的的文化積淀,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它們以其特有的文化韻味和多彩多樣的體育運動形式,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認知。休閑體育運動以其顯著的休閑性,娛樂性,在充實民眾的閑暇時光,促進身體健康的同時,還提升大眾的精神文化素質,通過緩解人生活中各項壓力,疏導由此產生的消極情緒,引導人們追求積極向上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武術運動自古以來追求著,自身與客觀自然景觀在精神維度的高度融合,以其獨特的思維與文化方式,踐行著武術“天人合一”的文化觀念,[7]使人們在繁雜的日常勞作中解放出來,獲得屬于自身精神以及生活上的自由,追尋人生價值所在。隨應時代的浪潮,人們的選擇抓住休閑體育的專列,使兩者更好的向前發展,借助休閑體育的發展,進一步助力武術運動的更好發展,使兩種體育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激勵人們以積極向上的精神文化風貌面對這充實而美好的人生。
動作文化是人們在某個特定體育項目中,表現出來的特定行為方式,蘊含著一定的文化底蘊。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兩者都屬于體育運動,都已各自所特有的、一定形式的肢體動作組成,由此構成各自相應的運動體系。武術運動以各具特色的拳種所組成,包含各式技法,其中“十二形”是以一種十二種動物為原型,模仿它們的生活形態以及打斗的特長而形成的傳統套路。其中包含了許多手法、身法、腿法和步法,形象豐富,既可以提高人的身體素質、改變人的精神氣質,又可以從中獲得樂趣。而武術中的動作技法亦可以此加以囊括,動如濤,激發靈動時如那滔滔江水奔襲千里,洶涌澎湃;靜如岳,靜止之勢,如那安之若素的山巒,風云不驚;起于猿,跳起之勢如那山間的獼猴,矯健敏捷;落如鵲,落降之勢好似林間燕雀,輕盈沉穩;立如雞,獨立之勢好似那酣睡的雄雞,屹立昂然;站如松,站立之勢如那林間松柏,剛健挺拔;轉如輪,旋轉之勢好似行進間的輪軸,舞圓成輪;折如弓,折疊之勢如那拉開的弓柄,彈韌兼勁;輕如葉,輕飄之勢如那風中樹葉,飄柔曼妙;重如鐵,沉重之勢如那落下的鋼鐵,落地千斤;緩如鷹,緩慢之勢如那空中的雄鷹,盤旋靈動;快如風,快速之勢就像一陣疾風,迅速矯健。[8]以此,從技法之中完全可以惟妙惟肖的展現出武術運動的身形功法,如那高山流水般,行云流水。而相反休閑體育運動,因其多彩的運動種屬,其演繹過程中樣式,自然也是美美道哉。因此,在當下休閑時代中,武術運動的開展大可更多的加入運動休閑的各項元素,以兩項體育運動繽紛的運動方式,共同以行云流水的動作演繹新時代的休閑武術文化。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等的總和稱為上層建筑,它是一個龐雜的社會體系。[9]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第十九章中,提到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體育產業,打造區域特色健身休閑產業帶,以此推動健身休閑體育運動的開展;[10]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及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構建有中國底蘊、中國特色的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堅持保護為主,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整理研究和保護傳承。[11]從以上相應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對休閑體育發展的重視,以及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保護傳承。然則,政策的制定是對立統一的,因為政策的制定必然是因為社會客觀現實需要使然,休閑體育在當下的社會中已然成為人民的抉擇,國家也就人民這一現實客觀存在,制定相應的政策加以后續指導規定,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武術運動也是如此,如今在新的社會大環境之中,必然需要休閑體育與武術運動兩者,結合自身特點開辟新的融合發展路徑,以此結合自身項目需要,指引相關政策的制定,用以落實、規劃完善后續發展,更好助力休閑體育這一時代潮流向前發展,從而依靠交匯共生之路,推動武術運動的向上發展。
結合現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影視文化也隨之流行,其文化特征具體表現為即時性、普及性、直觀性、娛樂性以及導向型。[12]它以形象的圖像和聲音,映射社會現下的時效性事件動態,直截了當地觸動觀賞者的視覺、聽覺。從影視的傳播效應來看,其鮮明的示范性和導向性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現實思維認知,通過不同地域的歷史人文,拓寬人們的認知視野,具有潛移默化的特性?,F代武術運動的發展可以抓住人們休閑娛樂的心理偏向性,結合當下潛移默化的影視效應,加以流行的休閑娛樂元素,以一種非強迫的形式滿足人們現實需求,引導人們進一步了解、參與武術運動項目。由此,兩者以不同樣式的融通路徑,借助影視傳播這一平臺,搭建融通渠道、橋梁,以致開拓新窗戶,創造新元素,從而實現武術運動更好的傳播發展。
新時代境遇下,人們社會生活處在一個新的轉型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完善,工作之余留給大眾支配的閑暇時間也就越來越多,這就為人民參與休閑體育運動提供了必要的時間保障,休閑體育作為一個大的集合,囊括了各種樣式的體育運動,休閑體育已然成為一種社會需求?,F下如何實現休閑體育更好助力武術運動發展是值得研究的熱點方向,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然而,就現下研究現狀而言,我國對休閑體育這一塊的研究涉入相對較晚,形成的相應體系還未構建起來,有許多未曾涉足或涉足不深的板塊,還值得廣大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