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杰 開封市衛生學校
武術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我國傳統運動項目的代表。伴隨全民健身運動的持續開展,武術以其特有的鍛煉健身價值,在大眾健身運動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園體育活動是國家全民健身戰略的基石和重要組成部分,中職學校是我國學制當中的重要一環,是踐行“終身體育”指導思想的一個重要階段,因此中職學校發展武術運動對普及“終身體育”意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中職學校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勇于接受新事物,通過練習武術運動,有助于增強體質,促進武術的傳播,對于繼承和發展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有著顯著的作用。本文對中職學校體育課開展武術運動的實際情況進行研究,剖析目前中職學校武術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中職學校提高武術課教學質量的方法和途徑,為武術在中職學校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適用性特點。武術是我國傳統文明中引導人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也可將其視作為中國文明的文化標志,在歲月長河中,武術運動逐漸從一項戰爭技巧逐漸發展為競技武術與傳統武術并存的局面。既可用于強身健體,又可用于提高人體綜合素質。
攻防性特點。各種武術套路運動都具有鮮明的技擊特點與攻防規律,這也使得武術運動具有較高的適用性。
內外合一特點。武術運動不但由各招式、套路運動技巧所構成,也是中華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結合社會哲學、兵學、倫理學等多種傳統文化的總和,注重于內外兼修、內外合一。微觀層面來看,在套路運動中,需要訓練者調整自身呼吸節奏、自身意識與外部形體動作加以緊密銜接。
首先,部分中職學校體育課武術教學課程內容、教學形式缺乏新意與系統性規劃,所開展教學工作沒有明確重心,并沒有根據自身教學實際情況加以針對性設計教學計劃,普遍存在教學教材東拼西湊、教學形式僵化死板等問題。
其次,部分中職學校體育武術教學課程內容過于重視技術層面教學工作的開展,局限于一招一式的講解,而沒有開展相應的武術理論教學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質量、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熱情。
最后,武術師資過于薄弱對武術教學的制約。師資力量是制約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隊伍的缺乏,是束縛武術普及和傳播的重要原因。目前的武術師資力量大都是由非武術專項的體育專業老師擔任,數量很少的武術專項教師也局限于自己熟悉的幾種拳術,沒有完整的對武術系統的學習。
中職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應該從小學時期培養,從小養成武術訓練的習慣。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中職學校學生練習武術的時間卻很少,除了體育課練習武術外,其它就是課外時間練習武術了。學生的課業比較重,有文化課和專業實訓課,學生還要準備對口升學的考試內容,課外練習時間比較少,真正能用來武術鍛煉的時間比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很多中職學生沒有接觸過武術,更談不上練習。
學習態度和動機決定一個人的學習成績的好壞,用功程度則是由基于學習內容的興趣決定的。多數學生在學習武術時,在比劃動作、手舞足蹈,多數時間都是在模仿動作,感覺就是在玩玩,不愿花時間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學生學習武術態度消極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不利于武術的發展和普及。學生課堂上不學習,課外不復習,教學效果不理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武術課提高教學質量和廣泛開展。
練習武術如果沒有基礎和武術的基本功,那么進步就很慢。武術的基本功是什么呢?是武術練習的身體專項素質,它包括武術基本動作和身體應具有的活動能力,它是練習武術的基礎。現在的中職學校武術課堂教學中,武術基本動作和基本功的訓練經常被忽視。許多老師覺得練習武術基本功浪費時間,不利于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就是因為這樣使武術課教學質量大大降低。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在中職學校武術課上沒有練習過武術基本功,有一部分練習過武術的同學,也基本上沒有練習過武術基本功,學生沒有練習武術基本功的機會。因此學生學習武術時,會很吃力,所以提高教學質量會有很大難度。
現在中職學校學生思想活躍,有一定認知方面的局限性,學生會以自己的喜好為出發點,把自己的需要當作學習的動機,所以不同學生學習動機不同。那么學生在練習武術時表現出來的練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不一樣。需要武術老師在首次上武術課時向學生講清楚練習好武術課的目的和意義,引導學生慢慢懂得,讓學生理解武術鍛煉可以健體強身、養成吃苦耐勞的品格,激發學生武術學習的內生動力,為今后學習和工作儲備體能和樹立終身鍛煉的意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武術運動動作較多,方向和動作變化較復雜,動作各有含義,武術套路較多,老師在上課時要選擇適合學生現有運動水平的運動項目,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學生學習起來沒有壓力,教學效果較好,這樣才能更加自信,心情更加美好的去完成規定動作。相反,如果教學內容較難,學生學不會,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或者會出現學不會破罐子破摔的情況。由此,日常武術教學中老師要選擇適合學生運動水平的武術套路,科學制定教學計劃、保證內容的銜接、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在保證大部分學生都能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動作技術難度。還要考慮學生心理和生理的接受能力,合理安排運動量,保證教學質量。
在套路教學進行的同時融入實戰訓練。把重點動作的進攻和防守講解清楚,提高學生對技術動作攻防含義的了解,提高學生對動作的方向、路線、用力順序等的理解,提高學生掌握動作的速度,有利于養成學生的習武意識,進而提高學習興趣。攻防作用是武術的基本特征,散打是體現這一特征的最佳運動項目。因此,日常的武術教學中,要把散打加入武術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讓學生在套路學習中體會每個技術動作的攻防含義,體會傳統武術的文化精髓。通過武術課的學習,掌握鍛煉身體的基本技巧和增進對中傳統武術的理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取得較高的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武術教學主要為技術的傳授,老師的主導地位得到特別的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常被忽視,學生的學習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這種教學模式被稱為: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錯誤動作→練習,這種示范練習的教學模式比較老套,手段和目標比較單一,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往往教學效果不佳。小群體教學模式:就是提供一個平等、合作型的師生關系,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自主的、合作的完成學習,進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期間積極主動、沒有壓力、氣氛輕松地完成體育課的學習,同學之間相互幫助、經常彼此交流心得體會,進而快速提高學習成績。這就要求老師能及時發現學生練習時的問題,及時給予示范和糾正,需要老師進行不同角度的示范,確保學生練習時能得到及時的反饋。
武術課堂教學老師可以采用形式多樣的激勵手段,并結合針對教學內容的專項練習,使課堂氣氛良好融洽,使學生的練習氛圍輕松愉快。比如,一路長拳的教學過程中,“弓步沖拳”“馬步沖拳”“跳起轉身砸拳”等,做這些動作時,可以讓學生伴隨動作喊出“哈”或“嗨”。活躍教學氣氛,感染每一位上課的同學,有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改變平時上課時的死氣沉沉,情緒壓抑的狀態,鞏固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有助于提高動作練習積極性,改善動作質量,進而提高武術課教學質量。還可以在課前檢查學生對上節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出列展示已學動作,對練得好的給予表揚、肯定,選拔出武術課骨干,可以讓他們出任體育課小組長,一個帶好一片,一片帶好一個班,進而帶動全班上好體育課。對各班練習較好的同學,可以加以訓練,推薦他們參加學校演出和表演,這樣不但激起全體同學學習武術的欲望,也有助于提高武術課教學質量。
武術的種類和各種技術動作比較多,練習起來要求比較嚴,既要動手,也要動腦。練習武術需要熟能生巧,只有對動作比較熟練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手眼身法步的統一協調,領悟武術套路動作的要領,體現出所練習套路的技術風格。練習武術如果單靠課堂學習想要達到特別熟練的程度難度比較大,完全掌握課堂教學比較困難,以此,需要學生在課外加強練習,可以建立武術課外小組,需要老師加強課外輔導,要求學生“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做到經常練習。為學生掌握武術技能和技術提供指導,適當的為學生開小灶,根據實際情況教授一些有一定難度的套路,保持學生繼續學習興趣,進而帶動全班學好體育課。
綜上可知,中職學校武術課老師要從教學情況的實際出發,探究有效提高武術課教學質量的對策,讓武術在受到中職生青睞的同時,變成中職生樂于參與的運動項目,引導學生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感悟武術文化的真諦,將傳統武術繼續傳承下去,促進武術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依據學校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制定教學計劃,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不斷更新教學設備,為武術課教學提供便利,保障上課期間安全。持續提高武術老師業務水平,加強學生道德培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不斷轉變思想、更新武術教學觀念,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為提高武術課教學質量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