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俊媛 江蘇省泰州市靖江市實驗學校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學生的閱讀方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而在這一基礎下,智慧閱讀也被提出,它鼓勵閱讀者打破傳統的閱讀方式,并不拘泥于紙質化書籍的閱讀。小學語文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往往會推薦學生去閱讀些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來吸引學生的閱讀注意。閱讀作為儲備知識的重要過程,作為寫作的基礎。如何更好的閱讀,是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而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中都會通過創新教學方式、開設好書分享課堂、讀后感發言等,促使學生主動閱讀課外讀物,增加自身的語文知識素養。其實在智慧閱讀這一理念被提出的基礎下,教師可以通過利用這一機會來引導小學學生在語文課外進行閱讀,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實現自我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更好的拓展學生的視野。
在小學階段,其實大部分的小學學生對于語文課堂都不能夠很好的提起興趣,甚至有著很大的排斥心理,這是由于小學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能力和認識能力不是很強,學生大多覺得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枯燥無聊。并且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等因素造成他們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抗拒、更加想逃避。特別是課外閱讀,學生更加愿意把時間花在更有趣和更好玩的事物上。但是一個好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學生對于閱讀興趣的提高也就能夠促進學生更加主動的去進行閱讀。小學語文是一個基礎性的課程,他對于小學學生具有很強的啟蒙性,并且學生通過課外的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見識和眼界,也能夠更好的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如何進行有效利用閱讀促使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得到提升,是我們目前最為關注的問題。有些教師則是通過創建有趣的閱讀方式,去引導和培養學生閱讀,使學生愛上閱讀。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已經學習過的課文內容,并且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大致推斷出學生對于某一類型課外讀物的喜好情況,并且推薦給學生相似的課外讀物,學生通過在課后對于這些課外讀物的閱讀,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本教材上文章內容的更好的理解,讓學生在對于課外讀物閱讀當中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的生字,可以更好的擴充學生們的知識面,通過課外讀物豐富學生自己的見識從這些課外讀物當中獲取到更多的精神食糧。例如,低年級的學生在通過學習《小馬過河》《烏鴉喝水》這種寓言故事時,教師在課堂上觀察學生對于這一類寓言故事的學習積極性,判斷出學生對于這一類故事的喜好,最后根據學生的喜好、個人特點推薦給學生去閱讀“舒克和貝塔歷險記”“安徒生童話”等這種趣味讀物,這一類故事更加的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里面蘊含著很多的道理可以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同時這一類書籍還能夠借助色彩豐富的繪畫吸引學生注意,隨后在結合繪畫認真閱讀文字,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更多的生詞還能夠促進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理解和學習。
其次,借助課堂閱讀課文的方式去進行課外閱讀,鼓勵學生在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時,可以自己動手查閱字典去解決,對不理解的段落詢問家長或教師進行分析,對讀物循環反復的閱讀,直到自己能夠清晰的理解其中的含義,并在不看書的情況下,自己描述出來。這樣的閱讀過程也是在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記憶力的過程。通過以上兩種方式,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和閱讀能力,從而為自己的寫作奠定基礎。
為了增強學生的閱讀課外讀物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開設“好書分享課堂”來讓學生進行交流分享,自己所讀到的有趣的、有意義的讀物,促使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增加對課外讀物的興趣,通過其他小朋友的推薦,發現有意思的讀物,也能夠節約自己尋找讀物的時間。并且小學生的好勝心也更強,通過推薦好書這種活動,能夠很好的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而促使他們去閱讀更多的書籍里面能夠尋找出那本符合內心的真正的好書。這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促進學生能夠更加積極的去閱讀,增加學生的閱讀數量以及評鑒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在每周都開展一次好書分享的課堂活動,在每次的好書分享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認為這本書好的理由,遇到分享同一本書的學生教師還可以讓他們面對面講述理由,畢竟每個人對于同一本書的理解不相同,在互相講述的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打開自己的思路,在閱讀時并不拘泥于同一種思維,還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分享好書的活動當中,教師作為表率,可以率先分享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讀物,讓學生可以以教師的分享方式進行學習,更好的組織語言來表達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意識到教師也是和自己共同在努力,在提升自己。其次,是同學們依次上臺進行分享,也可以是小組形式的分享,進行交流互動。在分享好書的活動中學生是一個建議者,可以很好的鼓勵學生上臺發言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以及在思考好書是否值得推薦時可以培養好的閱讀鑒賞能力。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學們為了能夠在下節課堂為學生們分享更加有趣的讀物,會促使自己積極主動的去發現、搜集、閱讀。更好的培養了學生課外主動閱讀的習慣。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升的是自身的閱讀能力,在全班同學都習慣課后進行閱讀情況下,也很好的提升班級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共同閱讀共同提升,推動整個班級的良性發展。
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充滿創新的社會,因此我們的社會需要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教育的意義不是單純的讓學生獲取知識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事物的真理、擁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學到知識會運用知識,更是為了能夠培養出更多更符合我們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總結是學生輸出的一個過程,是學生將一個對內輸入的知識進行對外輸出的過程,也是學生將知識從無序變為有序,從碎片變為系統的過程,學生通過對于知識點的總結才能全面理解知識。因此學生要學會總結,對于知識的總結也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總結也是一個復習的過程。針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后的總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閱讀過的文章有一個系統的回顧,記憶更加深刻。同時學生對閱讀過的文章進行總結時可能會有一個全新的想法,畢竟學生在對于課外書籍進行閱讀之后對于書籍內容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而在學生對于讀后感的書寫當中,也能鍛煉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對讀物的理解能力等。因為學生對書籍閱讀完成之后自身的想法理解是一回事,但是成功進行表述讓其他人能夠聽懂又是另外一回事。在學生的讀后感總結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在組內進行交流總結,從其他同學的表達中了解到自己閱讀的不足之處,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也能夠了解到其他人的思考方式,增強思考能力;其次,也可以是小組與小組之間的討論,圍繞如何提升閱讀質量和效果而交流,進而實現優秀學習經驗、策略的共享。在學生們進行交流探討當中也更好的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注重評價閱讀體系的創新,利用閱讀筆記、寫作等來掌握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以及知識的儲備。也要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成隨手寫下自己想法的好習慣,這樣能夠更加方便學生在后續的總結中掌握自身閱讀的方法,也能夠更好的與當下的想法進行對照,更加方便學生進行總結。
萬物溯其源,而寫作的源頭是閱讀。讀和寫其實是閱讀的兩個相輔相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只有不斷的閱讀和積累才能夠寫出更加優美的語句,閱讀是為了更好的進行創作,讀寫結合是提升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想要寫出好的文章就需要積累材料,而材料是在閱讀中積累出來的。只有學生們具備極高的閱讀水平,才能對讀物的中心內容、表達思想、書寫結構等有清晰的認識,更加便于自己理解文章內容。而學生如果擁有極高的寫作能力,那么在寫作時它的思維邏輯、語言表達才會生動、切合實際,對自己所積累的知識能夠得到有效運用。因此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時,要鼓勵學生讀寫結合,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課堂上教師在講授知識點的時候,就應該要有意識的去引導學生在日常的閱讀當中,要養成積累作文素材的習慣,并且鼓勵學生進行寫作。教師可以讓學生進每一周在班級當中展開讀后感欣賞、周記欣賞等活動。即鼓勵孩子們進行寫作,同時得到同學和教師的點評,讓學生從同學和教師的兩個角度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閱讀寫作中有意識的去強化。同時教師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取主題相似的學生寫作的文章,與其他優秀作品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到相同的主題在不同的寫作手法的處理下會得到不同的效果,能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
讀一本好書,人的一生都受益匪淺。為此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課外讀物,充實和提升自己,畢竟優美的語言看多了也會受到熏陶。而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不僅增長的是自身的知識技能、開闊知識視野,更能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對后面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只有自身具備充實的語言文字,在寫作時才能做到信手掂來,譜寫出優美的文章,從而提高語文水平和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