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
(廣州體育學院研究生院 廣東廣州 510500)
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指出,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必須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課程改革中,必須要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通過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的變革來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
籃球是深受廣大中小學生喜愛的一項運動,相對于其他項目的教學來說,籃球教學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相比高中生來說,小學生與中學生對籃球的熱愛程度更高,他們認為籃球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展現出自己的運動能力。雖然這些現象對于中小學籃球教學來說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依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當前學生所接觸的籃球運動多為競技籃球,有著完善的規則及技能戰術,需要參與者具有較強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同時也對場地和器材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部分中小學學校的籃球運動場地并不規范,影響了教學的質量。第二,當前中小學生面對著巨大的學習壓力,他們能夠進行體育訓練的時間十分有限,體能和身體素質也都達不到籃球學習的要求,不利于籃球教學的發展。第三,體育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活動的開展必須要圍繞著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在開展籃球教學之前,要深入分析籃球教學的本質,按照學生年齡、心理等多方面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新課程改革中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教學中學校和教師都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的發展需求作為教學的中心來制訂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因此,在中小學籃球教學中,教師應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標準,從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出發,將學生的行為變化作為依據,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特點來制訂不同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積極應對學生的發展需求,提高教學質量。以小學籃球教學為例,在運動技能目標方面,水平一的學生初步學習和掌握籃球的拋接、拍運、傳、投等簡單的方法和技能;水平二的學生初步掌握原地和行進間運球、原地雙手胸前投籃投籃動作;水平三的學生初步掌握籃球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體前變向換手運球和單手肩上投籃技術,并且能進行移動等綜合練習,發展速度、靈敏、協調、力量和平衡等身體素質。
(1)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現代籃球運動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的喜愛,他們對籃球學習普遍充滿了興趣和熱情。在之前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喜歡籃球運動的學生在中小學中占據了近一半的比例,而有近3成的學生會在課余時間進行籃球運動。最受學生喜愛的籃球教學模式是以游戲作為活動項目。
(2)結合實際教學要求。目前的中小學籃球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如教學場地器材不足、設施缺乏;學生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出現厭學、逃避等學習心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存在不確定性;部分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無法達到籃球運動教學要求等都影響著籃球教學。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應該從籃球運動的本質入手,分析籃球的健身、娛樂和競賽等方面的本質,分析籃球教學的目標和內涵,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心理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硬件條件設施來選擇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筆者將分別從小學、中學和高中階段的籃球教學入手,具體分析中小學籃球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策略。
(1)內容選擇。小學生通常是初次接觸籃球這項運動,所以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將重點放在球感的訓練上,讓學生可以形成靜止和運動狀態下對球的控制力和支配能力。小學階段的籃球教學相對于其他階段來說更加具有常識性特征和游戲化特點,雙手拋接球、自拋自接地面反彈球、雙人傳球等活動項目都是小學階段常見的教學內容,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籃球知識,提升他們的籃球興趣與籃球能力,產生合作意識。
(2)教學策略。第一,可以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小學階段的籃球教學。小學生活潑好動,他們喜歡接受新鮮有趣的事情,游戲教學法是小學籃球教學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小學階段的6年學習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都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著,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心理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小學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各年齡段學生的心身發展特征來將其分為低、中、高3個層次,按照各層次需求來設計游戲內容。低層次小學生的籃球學習主要以上肢控球的籃球基本動作為主或是體能練習為主,例如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抱球蛇形跑,或是進行原地籃球拍運和投的活動訓練等。低層次的小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將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動作,形成球感,感受活動的樂趣,產生對籃球的興趣。針對中層次的小學生,除了這些簡單的基本練習之外,還可以加入一些球性練習的游戲,如運球接力跑等,以此讓學生在游戲中提升籃球的控球能力和對球體的感知能力,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識,達到籃球基本訓練的目標。高層次小學生的籃球教學則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來設計出涵蓋籃球基本技能的游戲。第二,利用競賽的方式來進行籃球教學。爭強好勝也是小學生突出的特點。在籃球教學中除了選擇游戲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競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籃球基本技能與競賽技能的結合,讓學生在競爭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籃球運動技巧,形成合作意識。例如,將班級中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接力帶球跑,最先完成的小組獲勝。
(1)內容選擇。進入初中之后,學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一些基礎的籃球知識和籃球技能,所以教師的教學內容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動作,而是要讓學生提升籃球競技能力,如運動或靜止過程中對籃球的保護、控制和支配能力等,合適的時候還可以進行搶占空間的技能練習。除此之外,初中階段的籃球教學更要重視學生的合作訓練,讓他們在提升自身基本技能的同時,了解籃球競技中的基本規則。為了提升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和喜愛程度,幫助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設計一些基本知識教學,或者是對抗練習和教學比賽練習。
(2)教學策略。第一,采用多球學練方式進行教學。籃球技能的提升離不開長期的練習,在初中教學階段,學校必須要保證每一個學生在籃球學習中都能夠擁有籃球,有充足的時間接受籃球訓練,進行單人投籃、運球、防守等基本功的練習,從而熟練掌握控制籃球的方法,提升籃球技能。對于有條件的學校來說,教師還可以利用單人兩球的方式進行特殊的籃球練習,如雙手同時運球,讓學生提升雙手控制籃球的能力。第二,采用游戲訓練的教學方式。相較于小學生來說,初中階段可以選擇的籃球游戲范圍更加廣泛,既可以是單人游戲,也可以是多人合作游戲,還可以是干擾游戲等。教師在進行游戲設計時要保證游戲中的技術水平設計符合教學需求,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訓練,提高搶球、控球和運球能力。第三,通過領會練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在學生練習之前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到活動中去,進行訓練。與其他方法不同,領會練習的方法既可以單獨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也可以融入到技能訓練或是游戲教學中去。教師要通過強調和引導讓學生在練習中主動去掌握籃球技術要領,了解自身動作的標準度,掌握技能的運用有效時機。第四,利用競賽訓練的方式展開教學。中學階段的競賽訓練與小學階段的競賽訓練相同,都是通過競賽的形式來達到籃球技能訓練的要求。
(1)教學內容。進入高中階段后,籃球教學的內容要更加偏向于對學生競技能力的訓練,包括運動過程中對球的保護、控制和支配練習,模擬比賽中的角色配合和技能練習等。此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從他們籃球比賽中的表現入手,從而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基本技巧掌握水平,讓他們形成合作競爭意識,提升對籃球文化的理解。在這樣的要求下,高中階段的籃球教學內容通常會選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技能訓練、對抗練習、競賽模擬或是標準的籃球比賽等。
(2)教學策略。第一,進行基本技能的組合訓練。高中階段籃球訓練的難度要明顯高于小學和中學階段,學生除了要掌握基本技能之外,還要提高在運動過程中對籃球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讓學生掌握前后運球、行進間運球的方法,然后再進行上籃動作訓練,最后將幾個動作整合在一起,通過技能的串聯學習來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能水平。同時,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盡量為學生模擬出真實的比賽環境,在學生運球和上籃過程中設置障礙,以此提升學生在復雜情境下的控球能力。第二,采用小組合作配合的方法,即學生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和攻防形式進行訓練,以此提升小組間的默契程度,形成較強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要通過反復的消極防守和固定防守的練習來理解籃球訓練中基礎配合的重要意義,然后將其應用到對抗攻防的練習中去。第三,利用競賽角色演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高中籃球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真實的競賽情境來展開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嚴格按照籃球競賽的規則引導學生進行籃球模擬競賽,讓他們可以在最真實的環境下運用所學的技巧,通過隊員間的相互配合和協作獲得比賽的勝利。這種教學方式是提升學生籃球競技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找到自己在日常學習和訓練中的不足之處,還可以在比賽中提高團隊戰術水平,提升自身的臨場應變能力。
總之,在中小學的籃球教學中,教師必須要依照體育新課程標準,從學生心理、生理和技能水平等實際情況出發,通過游戲、競賽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來進行籃球教學,讓學生可以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有關的籃球技能。除此之外,教師要重視學用結合,通過模擬比賽的方式和簡化規則的教學比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籃球技能,提高籃球比賽臨場應變能力和戰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