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河北石家莊鹿泉區職業教育中心
中職數學利用微課教學,應注重教會學生通過建模、轉化、數形結合等數學核心素養去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微課視頻為學生進行教學講解,不斷豐富教學課堂,提高學習興趣,激發自主學習性,讓中職學生能夠生動形象地在課堂中學習知識,不斷豐富自己,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工具,形式新穎,內容靈活,時長適中,非常適用于教學。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微課引進課堂,利用微課給學生創設情境、導出知識,講解重難點,幫助學生預習與復習。在應用微課教學時,教師先要根據具體的教學需求錄制教學視頻、制作微課,然后再將微課上傳到共享平臺供學生下載使用。微課將圖畫、動畫、聲音、文字等要素集合為了一體,給予了學生多種感官感受。微課強調教學主題明確、畫面精美、重難點突出,這種短小精悍的微視頻大大優化了傳統課堂,優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經調查發現,當代學生對微課持有濃厚興趣,借助微課學習時,學生感到輕松有趣,知識點也更易于理解與掌握,學習需求能得到較好的滿足。所以將微課應用于中職數學教學非常重要且必要。
將微課教學運用到中職數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善于利用科學的力量,積極運用微課賦予的教育精神,將中職教學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由于對知識面講解較為狹隘,所以學生對知識面的思維能力缺乏,對問題的思考不夠深入,在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微課視頻來講解,讓學生在觀看微視頻時,對知識進行了解,對不會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行多方面的闡述,這樣可以折射出很多方面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知識面的了解,對新的知識起到預習的作用,對舊知識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可以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自主學習能力是每個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在中職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能力的體現能更加表現中職數學教育的重要,而如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下更為重要的問題。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課堂缺乏趣味性,氛圍相對沉悶。這些問題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影響了學習效率。但微課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微課課時短但內容精,并且一段微視頻中融合了文字、圖畫、聲音、動畫等多種要素,畫面豐富有趣,能給予學生巨大的感官沖擊。相較于教師口頭上的講解與說教,豐富的畫面、靈活的形式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沉浸到學習中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與理想的學習效果。微課能給予學生新奇的體驗與別樣的感受,在微課的驅動下,學生能夠通過對視頻的引導,結合老師的講解產生自我思考能力,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從而讓中職數學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短小精悍、針對性強、主題鮮明、生動靈活、便于操作等都是微課獨有的特點。在中職數學教學導入環節,教師為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感染力、親和力、凝聚力,可以結合學生認知實際和教學需要,將與本節課教學有關的故事、素材、資源等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教學開始之前便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強大的學習內驅力促使其主動配合、積極思考、深度探究,為教學活動高效開展夯實基礎。
在傳統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精準理解教學內容、快樂參與教學活動,便一再凸顯自己的主體地位,導致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很壓抑、很被動,只能按照教師的指導或者要求學習數學知識,參與教學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強,參與數學教學內容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也嚴重不足,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不高。但是,在微課資源的帶動和影響下,教師可以針對教學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創設出更利于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濃郁的教學氛圍、良好的教學感染、熏陶、刺激下,深刻理解教學關鍵點,以飽滿的學習熱情、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數學,增強其數學認知能力,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尤其對于一些帶有探究性、拓展性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創設的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參與實踐、體驗、探索,讓學生在親身經歷和感悟中實現其理解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全面提高。
對于課堂教學重點、難點的有效突破,是確保中職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在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針對一些教學重點、難點等關鍵內容和重點環節,設計出靈活、豐富、多樣、精準的微課,能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增強核心素養提供參考。進而以微課資源指引學生在短時間內切實把握教學重難點,為學生提供科學、恰當、高效的教學指導,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充分保證,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得到充分實現。
基礎教育的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等。中職學生數學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技能、計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數據處理技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結合數學核心素養我們就教材進行或是難點突破,或是重點強調,或是學習策略、教學方法,或是知識點總結,題型總結,或是基本概念原理,易錯知識點,以及與專業相結合的知識點等的微課開發,使我們的數學微課教學將更有價值和意義。
微課更便于創設情境,在制作微課時,教師可將知識點與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影視劇片段或社會熱點事件,學生身邊的人事物有機結合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拉近學生與聲學課堂的距離,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運用微課教學時,教師也可借助微課與學生高效互動,優化課堂氛圍,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推理能力等。
教師要依據教材的整體規劃、課標要求和教學重難點,還要根據平時積累的教學經驗,充分研究學情,研究與課本教材學習內容的對應關系,明確在實際的課堂實踐中,學生的困惑點和障礙點在哪里。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好的策略或創意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充分挖掘課時教學中的難點,開發適合學生學習的微課。
研究與實踐證明,將微課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必要性,能為教學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幫助。如在教學“函數的奇偶性”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借助微課,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及全面掌握相關知識。“函數的奇偶性”這部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函數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函數奇偶性的判斷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與數學思維;引導學生體會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數學素養。
教學時,教師在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搜集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并將搜集到的照片、視頻等上傳到班級數學交流群中;讓學生利用手機APP中國大學MOOC學習“對稱點的坐標特征”,并做相應的習題檢測自學情況。教師通過雨課堂為學生推送微課視頻“常見函數圖像的對稱性”,讓學生自主觀看視頻并完成任務單。教師要求學生在微課學習結束后,利用手機作圖軟件,作出8個函數的圖像。教師通過這一個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接觸“圖形的對稱性”這一知識點,并對其形產生一定的了解,從而為后續的學習打好基礎。
正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給學生創設情境。教師可將學生搜集到的具有對稱性的圖片等素材整理,并制作成電子相冊,通過電子白板播放給學生,與學生一起發現、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美。教師借助電子白板給學生以動畫的形式展示軸對稱與中心對稱圖形。利用這一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融入課堂,同時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中心對稱及軸對稱的了解,讓學生建立“軸對稱圖形就是對稱軸對折,兩側圖形可以完全重合;中心對稱圖形為繞中心店旋轉180度,旋轉前后圖形可以完全重合”這兩個概念。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深入探究與討論。在組內,學生分別展示課前用手機作圖軟件制作出的8個函數圖像,然后小組共同挑選出兩三個有代表性的圖像,圍繞這兩三個圖像從對稱性等方面進行討論與分類,并通過討論與計算得到“當自變量在定義域內任取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時,函數值是相等的(互為相反數)”這一結論。通過組內的討論探究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概念。待學生對概念作出歸納總結后,教師向學生提問:“根據總結得到的概念,你能找出偶函數與奇函數的異同點嗎?”以問題為引,指導學生圍繞奇偶性分類函數,并要求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思考如何判斷奇偶性。在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分類的過程中,教師可指點學生:用圖像和定義法判斷函數奇偶性的前提是函數的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在這一環節,教師采用視頻情境+小組討論+獨立探究+教師指導的綜合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得出定義,實現對知識的準確理解與深刻定義,同時也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在課堂的最后,教師通過例題給學生進行總結概括,同時也利用習題對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進行檢測。教師通過與課堂給學生推送課后鞏固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并及時提交。在課后,教師請學生利用手機APP中國大學MOOC學習“根據定義判斷函數的奇偶性”這一慕課內容,并完成教師推送的習題,學習與做題過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時與教師或其他同學溝通,或者是登錄中教學資源網進行課后學習與交流。
總的來說,微課主題明確,形式新穎,雖時長短卻內容精,非常適用于教學與學習。在核心素養視域下,中職數學教師要重視微課,把握微課的特征特點與應用要點,將微課與日常教學有機融合,讓微課發揮出作用。教學中,教師可巧設微課情境、創造“微體驗”等,促進微課與中職數學課堂的合理融合,并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