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蕾
山東神韻太極服飾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 274000
隨著社會經濟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求越來越高,太極拳成為了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快速發展的助力之一。太極拳是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發展至今,分為很多流派,楊氏太極拳作為傳播范圍最為廣泛的拳種,成為當前老年人自我組織、自我娛樂的一種重要方式,人們通過肢體語言或者面目表情來傳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因此,文章就楊式太極拳“提手上勢”的攻防技術進行深入分析具有現實意義,以此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
楊氏太極拳屬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拳種,是近年來人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而出現的一種文化表現形式,具有極強的表現力與感染力。楊氏太極拳是經合組織在確定素養與遴選過程中提出來的,當時主要應用于全體社會成員的素質與文化建設當中,隨著楊氏太極拳的內涵不斷發展與擴展,逐漸被應用到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武術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與人們勞動生活相結合的產物,已經成為世界文化交流和民間社會活動的重要內容,楊氏太極拳是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獨特的技擊動作和修身養性的功效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和喜愛。與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較,楊氏太極拳具有一定的娛樂性與群眾性等特征。現階段我國對于楊氏太極拳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在平時的健身鍛煉當中,人們對于拳架動作特征還不熟悉。拳架以立身中正、動作緩和和剛柔并存為主,楊氏太極拳內容與表達形式多種多樣,不僅傳承文化精神,更是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表達形式,具有一定的觀賞性。除此之外,楊氏太極拳練習場地不受限制,公園、廣場、學校等公共場所都是楊氏太極拳的舞臺,人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抒發自己的情感。在精神文明不斷進步的當前社會,人們不斷追求有利于身體鍛煉的活動,楊氏太極拳進一步提升了的表演性與感染力,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楊氏太極拳鍛煉的隊伍當中。[2]
楊式太極拳在群眾文化中發揮著先鋒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楊式太極拳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流行起來。古代的武術一般都是以技擊為主,在對抗中招式千變萬化,形式多種多樣,也就是說并沒有固定的方式來攻守。隨著時代的發展與不斷進步,很多招式也被遺忘,但是也創設出很多新型的動作。楊式太極拳的出現與發展其實與社會發展、人類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在眾多拳種中,楊式太極拳更加能烘托出廣場的氣氛,豐富著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文化具有多種多樣的表達形式,楊式太極拳只是其中一種,作為群眾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楊式太極拳具有一定的先鋒作用。楊式太極拳的練習主要是以方法和經驗為主,套路動作都是從實踐中編制出來的,提手上勢在不同的套路中具有不同的動作形式,中國人講究悟,由于人的悟性不同,提手上勢的練法也就不同。提手上勢作為楊式太極拳比較典型的動作,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喜愛,楊式太極拳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群眾文化的進一步提升,也豐富了群眾文化的內涵與表現形式,在群眾文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
首先,提手上勢的開與合。作為楊式太極拳的經典動作之一,開合勁的體現與兩臂具有緊密的聯系,所謂“一陰一陽,一開為陽,一合為陰”。開既見人勁來時化開為勁,提手上勢的開與合與身法、步法必須協調一致,距離不能離得太遠,也不能離得太近。我國歷史悠久,有著多種多樣和風格迥異的民族文化,對于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必須根據地區獨特的民族文化與民族風情,在尊重社會歷史發展的基礎之上,對文化所蘊含的自然人文景觀以及歷史背景開發出來的一種文化交流和繼承的文化產品。楊式太極拳作為我國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楊式太極拳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提手上勢在化開勁中寓意著圓合的內勁,開時需用腰腿勁,也就是說身體各個部位必須協調,每個動作之間都是緊密聯系的。由于楊式太極拳不能直開直合,運用時并不是單純應用手臂,手臂必須具有螺旋式開化的能力,否則動作會發僵發鈍。圓化開合勁需要多多練習提手上勢,身體要中正、勁力要飽滿、上肢伸展可以使氣血運行通暢。楊式太極拳也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著重關注,并得到快速發展。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支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色,繼承和發揮著傳統群眾文化的作用。對于楊式太極拳來說,人們不僅可以通過楊式太極拳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還可以進一步傳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群眾文化的發揚和傳承。[4]
其次,提手上勢的提與沉。沉式表現在外形身體重心下沉,提手上勢的“重心的后移,重心移于左腿”,這種在于保持自身的平衡。提即提上拔高的意思,用腰腿勁向上提,使其重心傾斜,如果手提重又笨,則整個動作就失去靈活性與柔軟性。提手上勢的提和沉是并重的,以人的身體為中心,在手法運用過程中,提起拔高對方的重心,通過動作姿勢的改變與勁力的變化,破壞其中平衡的同時還可以使自身的重心隨之改變,將敵手的平衡打破,從而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同時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面對著各種壓力,無論是在工作、學習中還是日常生活中,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保證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俗話說的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的身體代表著一切將成為泡影。楊式太極拳是人鍛煉身體、促進肢體協調的重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適當地進行文化娛樂活動,人們通過楊式太極拳的提手上勢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改善自身肌肉的結構和力量,促進身體內部的新陳代謝,進一步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人們通過楊式太極拳可以減輕壓力,對整個身體狀態進行調整,減緩身體各方面的衰老,從而保持身體和心里健康發展,也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幸福指數。[5]
最后,提手上勢的拿與發。拿勁即抓拿、控制之術,拿勁的主動性在于意念的運用,要想將勁發到對手的身體,必須先拿住對方的手,如果不能拿,則不能發,所以在拿勁之前,要深入理解與掌握“動中取靜、靜中取動。”欲拿人不是用力拿,太過用力則會呆滯脫離,拿和發的掌控在于瞬間控制其對手,再瞬間放力于對手。提手上勢中“左臂伸展、右臂屈至左臂下方,右手置左肘內側,”在拿動作時必須要快且輕,拿與發配合一致,手的位置不可以過身體的中軸線。[7]楊式太極拳有利于培養人們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可以說,楊式太極拳在提高人們身體素質的同時,潛移默化里也提升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提升自身的審美水平。現代生活,人們面臨著生活與工作壓力,精神壓力大、工作緊張,但是在楊式太極拳的熏陶之下,人們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升華,陶冶情操,從而培養人們真善美的健全人格,認識到心靈美的重要意義。[8]其實,楊式太極拳都是通過長期訓練才可以熟練掌握和表演的,而表演者在訓練過程中慢慢養成了克服困難、樹立良好品質的習慣,形成了吃苦耐勞與持之以恒的精準和品質,這是一種可貴的精神與品質,對于開展其他活動和項目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楊式太極拳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當前傳播范圍比較廣泛的一種拳種。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楊式太極拳已經成為國內外交流和文化傳播的重要項目和途徑,同時也受到了當前廣大群眾的喜愛與認可。文章從多個角度就楊式太極拳“提手上勢”的攻防技術深入分析。楊式太極拳不斷提高人們精神文化水平,健全品質發展和思維的擴展,在未來精神文明建設發展中將會得到更好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