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超
河南大學武術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對于技術性非常強的武術教學來說,無疑,教師示范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現場示范是學生直接獲得第一印象的最佳手段。然而,調查發現,部分高校武術教師的示范卻存在諸多問題,總結起來主要表現為“不能示范,不想示范,不想盡力示范,不想持續示范”等方面。不能示范是指,示范能力弱,即教師自身的技術能力弱,或者是因為自身的技術水平低下,或者是因為年齡偏大導致技術能力大大下降。不想示范是指,有技術示范能力,但出于懶惰的思想,總是簡化示范動作、比劃動作。不想盡力示范和不想持續示范,都是懶惰的思想所致。教師動作示范效果差,必然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
相較其他體育項目而言,武術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其中承載著厚重的哲學思想,這些思想不但已經融入到武術認知、武術意識、武術禮儀等層面,而且還滲透到武術技術體系中。因此,講授武術,就需要對武術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而不僅僅是講授純粹的肢體動作。高校武術教師需要對肢體動作講授出其背后的文化寓意和技術意涵,所以說,武術教師自身的理解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部分高校武術教師的理解水平還有待提高。一些高校武術教師的教授還停留在肢體動作層面,缺乏探究文化寓意和技法之間的關系。武術理論的教學更是暴露出了部分教師理解能力不足的問題。由于部分武術教師缺乏深厚的哲學功底,對儒家思想與武術的關系,對道家思想與武術的關系,對佛家思想與武術的關系等,都無法深入理解。于是,他們在講授時,也就只能照本宣科。如此一來,就會導致學生無法真正理解武術的哲學思想,學生也只能是人云亦云,但終歸不知道武術真正的內涵。
武術教師不但要有深刻的理解能力,還應該具有良好的講解能力,即把自己所理解的內容有效地講授給學生,讓學生也能夠理解。常言道,“學者未必師也?!币馑际钦f,理論水平較高的學者,不一定能夠成為合格的教師。武術教師自身對武術的深刻理解,是非常必要的,但教師能夠將自己的理解講授出來,才是教學能力。因此,一個稱職的高校武術教師,不但自身要有著扎實的理論水平,而且還要具有良好的講解能力,能夠通過清晰的語言讓學生理解透徹。然而,對高校武術教師的調查發現,部分高校武術教師的講解能力是存在問題的,他們不能將武術技術和理論清晰地講授給學生。或者是因為理論水平不足,導致他們無話可說;或者是因為邏輯水平不足,導致他們不知如何說;或者是因為語言不夠豐富,導致他們講不清楚等。
從社會互動的角度看,教學關系也是一種社會關系,而且是一種互動較為緊密的關系。教師需要用心工作,學生需要信任教師。從社會沖突論的角度看,任何社會關系都會存在沖突,師生關系亦非例外。從某種程度上講,社會關系越緊密,沖突會越激烈。從師生關系的實踐來看,發生沖突的案例也是不勝枚舉。[1]調查發現,部分高校武術教師對師生關系的處理方式有些簡單。盡管他們也是基于教導學生的好心,但教師處理師生關系的方式將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武術學習本來難度就大,如果學生對老師有成見,不能心悅誠服地跟著老師學習,那將大大降低學習效率。因此,師生關系對武術教學是非常重要的。
現代師生制教學關系中,以班級授課為主要手段,班級人數從十幾人到數十人不等。也就是說,一個教師要同時面對一個群體進行講課,因此,教師的組織能力就顯得至關重要。武術教師的技能即使再出色,理論水平再深厚,如果不能將同學們組織起來,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教師需要將同學們有序地組織起來,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盡管教師在面對整個班級時,需要照顧到每位同學,似乎耗費的精力要比教授一個徒弟多很多;然而,眾多同學一起學習卻大大提升了學習的氛圍,而關鍵的環節就是,只要教師能夠將同學們組織起來,把控好課堂的節奏即可。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高校部分武術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是存在問題的,課堂要么過于嚴肅,導致同學們緊張兮兮;課堂要么過于松散,導致同學們自由散漫等。這都不利于武術教學的開展。
一般來說,技術水平高的教師示范能力強,年輕教師的示范能力強,敬業的教師示范能力強。以上這三方面如果都能夠得到滿足,教師的示范效果就會非常良好。因此,對于武術教師團隊來說,應該引進高水平的技術人才,來提升技能教學水平,因為僅僅從教師技術示范的角度,就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應該鼓勵年輕人多上技術課,因為年輕人身強力壯,動作示范能力強。再次,應該加強對技術教學的督導,將教師示范環節作為一個重要方面來評價,調動教師示范的積極性。當教師示范不是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時,教師難免會忽視示范的環節。需要指出的是,教師示范還包括各種技巧,例如示范面、示范角度、示范的時機、示范的次數、示范的難度等,都是示范需要注意的問題。另外,示范與講解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升示范的效果。[2]
教師想要讓學生理解武術的內涵,那么,教師自身首先就要對武術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就當前高校武術教學的現狀來看,技術教學高手不乏人才,而理論教學高手卻較為缺乏。理論是實踐規律的總結,那么,武術理論就是武術技術、武術文化、武術人文等方面的深化凝結。武術學習過程中需要理論聯系實際,武術教師不但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理論水平。擁有武術理論水平,才能對武術進行深刻的理解。例如,陰陽哲學理論對中國武術的影響非常深刻,技術上就體現為剛柔、進退、開合、上下等多方面,剛柔理念是中國武術的一大特色。太極推手的借力打力、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等,都是對剛柔理念的運用,而這背后的哲學觀念就是陰陽觀。因此,高校武術教師應該加強理論的學習,只有自身理論水平提升了,才有可能教授給學生。否則就只能浮在表面,照本宣科地講授那些聽起來像“玄學”的武術經典了。[3]
武術教師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功底,意味著有了講授給學生理論的可能性,但能否流暢地講授出來,并且讓學生能夠較為容易地接受,就是另外一個問題,即講解能力。[4]講授武術理論,第一,需要使用武術理論的專業術語,不可使用日常語言。第二,需要具備將專業術語轉化為口頭語言的能力,在同學們能夠聽明白專業術語之后,就要放棄使用口頭語言表達。第三,要善于舉例子,通過生動的例子,來解釋那些較為抽象的理論問題。第四,邏輯性要強。給學生教授之前,教師應該先將武術理論的邏輯性整理清楚,然后,逐條、逐層次講授,而不可想到哪里講到哪里。
從社會互動的角度講,教學關系就是一種較為緊密的社會互動,既然師生存在互動,就要處理好人際關系。實踐已經多次證明,不少學生喜歡一門課程是因為喜歡這門課程的某個老師,同樣,部分學生厭煩一門課程也是因為討厭這門課程的某個老師,因此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師生關系和諧,就意味著教師的人格魅力強大。師生關系和諧,學生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學習起來也就較為容易。處理好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從內心敬畏教育這項事業,真心關愛學生,就像關愛自己的孩子一般。教師要處理好師生關系,需要具備耐心、決心和信心。第一,要具備足夠的耐心。教師要能容忍學生出現一些問題,能不厭其煩地給學生講授道理。第二,要具備處理好師生關系的決心。所有教師都會喜歡好學生,然而,那些屢教不改的學生,都會讓老師感到非常頭疼,有些教師索性就會放棄對這些學生的教育。如果教師想要教育好這些學生,就要有挑戰困難的決心,要使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來教育學生,而不是簡單的說教。第三,要對學生具有信心。對于一些經常不遵守承諾的學生,有些教師就會對他們產生不信任感,會有意疏離與他們的關系,很多班級事務不會讓他們參與進來。這樣一來,就會加劇師生之間的距離,不利于管理學生。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信心,相信他們能夠不斷取得進步。教師對學生的耐心、決心、信心,看似教師單方面的品質,卻是提升他們處理師生關系能力的重要基礎。
組織好課堂,教師需要做到兩方面,第一,掌握好課堂嚴肅和活潑的關系。一般來說,課堂的最佳狀態是,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使得同學們能夠保持嚴肅活潑的狀態。嚴肅與活潑是課堂是否成功的關鍵,而教師的組織能力往往就是背后的原因。嚴肅與活潑缺一不可,如果只有活潑的課堂,則容易走向自由散漫;而如果只有嚴肅的課堂,則很容易走向消極倦怠。教師合理地把控嚴肅與活潑的課堂,是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第二,處理好與學生之間關系的緊密程度。師生關系過于緊密和過于松散,都是不利于教學的。師生關系過于緊密,容易導致學生無視教師的要求;師生關系過于松散,容易導致教師不了解學生,從而降低教學的效果。[5]因此,教師與學生保持好一定距離的社會交往,是非常重要的。而這會影響到教師課堂的組織行為。學生是否服從教師的要求,不但與教師的知識儲備、上課方式、上課態度有關,還與教師的親和度相關。教師太過威嚴,學生會產生懼怕感,但未必是權威感??傊?,處理好師生關系,有助于提升教師的課堂組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