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 鄭永鑫 林惠英
(四川工商學院 四川成都 611745)
在對體育文化素養的研究中,關于體育文化素養的構成有多種不同的解釋,較具有代表性的有王勇慧發表的《試論體育文化素養的建構》,文中提到:體育文化素養是以先天的自然條件為基礎通過后天的環境與體育教育影響而產生的精神、體能、品德等相互結合而形成的體育素質。通過查閱資料,眾多學者對體育文化素養的提出,體現出對“體育意識”“體育知識”、體育技能(能力)、體育品德(道德)都認同的基本屬性。體育個性、體育行為(運動參與)這兩大屬性是大部分學者的研究共識。體質水平或體質基礎是相對較新的觀點,也被視為體育文化素養的屬性之一。該文主要在COVID-19疫情下互聯網對于提升“體育意識”“體育知識”、體育技能(能力)、體育品德(道德)的有效路徑和方法進行分析。
互聯網可以分為純互聯網和“互聯網+”。純互聯網一般是指工具類、社交類、綜合平臺類等網站,比如抖音、快手、微信、QQ等平臺傳播有關體育文化素養的視頻,其特征為內容簡短、后期制作剪切、播放最精彩部分、激動人心的背景音樂等,讓人們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感受。“互聯網+”的概念就比較大了,與很多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就可以自成一體,“互聯網+體育”是指以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為依托,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體育行業的發展之中,通過創新智能化產品的開發,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運動者通過運動類APP、QQ、微信等渠道尋找有共同運動愛好的伙伴,使運動成為交流的紐帶。從新的角度審視全民體育文化素養,更好地響應國家堅持“全民健康,全面小康”的戰略主題。
目前,互聯網的文化素養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傳播,首先是國家層面體育方面的官方網站,其次是綜合性的體育頻道和有關體育項目的專業網站,再次是傳媒網站建立的體育頻道,最后是有關群眾自發建立的公眾號及個人的網站。而呈現出文本、圖形、聲音、圖像、動畫為一體的全方位混合傳播形式,給受眾以身臨其境之感。網絡上的體育聊天室、體育新聞報道后的跟帖等成為了個人自由發表言論、宣泄情緒的體育傳播平臺。正因為個人可以自由地進行體育傳播,使得網絡體育信息傳播自由度增大。雖說互聯網是把雙刃劍,但在疫情期間,其在居家體育鍛煉提高身體質素等方面起到了促進的作用。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尚無特效藥情況下的治愈主要依賴自身免疫力,科學合理地開展體育鍛煉則能促進病患身體康復、調節心理情緒,提升免疫力。全面提升體育文化素養是主動適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重要舉措。
《體育科學詞典》中“體育意識”是運動的現象、本質和規律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是人們關于體育運動的認知、情感、意志、價值觀念和理想等統一的心理活動和認識系統。“體育意識”是一種心理活動,在疫情期間,人們通過互聯網了解疫情發展情況,在全國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中,鐘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體育鍛煉的意識是病患康復的重要手段。政府、體育運動世界冠軍、醫學界的泰斗通過互聯網傳播來呼吁全民居家隔離鍛煉,增強免疫力,推動了全民健身的新熱潮。在疫情期間,通過線上宣傳方式來提升大眾的“體育意識”,設計并研究滿足不同需求人群的軟件,促進大眾的參與性。
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這不僅僅是一場對抗病毒的惡戰,同時也是向普通老百姓進行健康傳播教育的課堂,這個課堂并不僅是對此次新冠肺炎危害性、嚴重性和健康傳播重要性的宣傳,甚至有可能對公眾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產生影響和改變。全民“體育知識”的傳播,首先,通過互聯網可用文字表達、體育圖片敘事、生活中的敘述、娛樂敘事、情感敘事與相關圖像、視頻的相互配合進行“體育知識”的傳播,使“體育知識”更為感性、宏觀而具體。其次,互聯網多開發有關運動知識方面的看圖、游戲、動漫、動圖、表情包等來影響國民對“體育知識”的認識。最后,根據不同人群的學習方式,通過互聯網傳播手段,使不同的人群有對應的相關“體育知識”體系的學習,而不僅僅只是零星的知識片段。
體育素養的提升,離不開傳播方式,傳統的傳播方式包括人際傳播、組織傳播和大眾傳播,傳統的傳播方式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而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重大疫情的傳染方式主要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也出現了少數“物傳人”現象,而在這緊迫的情況下互聯網的傳播可謂是解決了很多困境,體育作為社會的一種軟實力,對經濟、政治、文化、醫療、健康等方面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因此,在這特殊的時期,加強個人“體育能力”有益于個人身體素質的提升,強身健體,提高免疫能力。
“體育能力”是指人們完成某一項活動時所表現的身心統一、協調配合的才能。與其他能力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由知識、技術、技能和智力構成的一種個性身心品質的綜合體。“體育能力”在體育素養培養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隔離期間,群眾通過互聯網學習鍛煉知識、鍛煉方法、鍛煉技巧等,加強了身體的鍛煉。對于“體育能力”的提高,大部分的群眾更加傾向于現場學習,現場相互的交流,這樣他們可以更加直觀地體驗和學習體育技能和知識。而對教練來說,技能和知識的教法是通過學員的理解,反映出肢體的表現所采用的教法,這樣的線下指導,群眾學習有動力,掌握情況較好。在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隔空學習,沒有了教師的線下教學指導,學習時難免會有不適應,需要系統的、循序漸進的不斷完善互聯網的傳播,以及視頻制作、傳播技能。群眾通過互聯網學習,這是一個新的學習技術改革,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全民健身提供了新動力,開闊了群眾的視野,豐富了對體育技能掌握的認知,使大眾深入地了解每個動作和知識點。
“體育道德”是為了適應調整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做出的社會努力,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即在一定經濟、文化基礎上產生的作用于人們體育行為的社會輿論、傳統習慣、思想信念,以及據此而進行的旨在調節行為的全部活動(包括道德實踐和道德教育活動)的總和。通過以“體”的教育帶動“人”的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體育運動蘊含著大智慧,不僅培養一個人的道德品質,而且還展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遵守體育道德規范,以體育項目為著手點,對運動項目的深層次解讀,傳播運動的精神和內在的本質。首先,群眾通過互聯網學習,讓他們能從對人體動作的模仿到對動作內在有深層的理解,并加以實踐。其次,在群體中遵守體育道德規范,以“體”的鍛煉為手段,加強群眾的修身養性,注重體育禮儀,從運動中培養為他人著想、尊重他人的自主權、仁慈為善等優良品德。再次,通過互聯網向群眾引導“體育道德”規范家庭教育,要在廣大家長中倡導“健康第一”的理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注重從小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最后,宣傳與鼓勵集體運動項目和團隊運動項目,加強群體的合作參與性。
網絡環境下的文化宣傳,基于一種虛實的文化宣傳背景,是現實與虛構的結合,是一種視覺沖擊,精神世界的虛構體現。在這特殊時期無論是個人生活還是群居生活都要遵守公共秩序,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渡過難關,通過互聯網傳播體育文化素養的教育為:對“體”的發展促進“德”“智”的發展,對“體”的發展促進“美”“勞”的發展,將“體”的發展上升為“人”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