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孝鷹 劉憶冰 譚悅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主動運動療法在中國又被分為傳統康復運動療法和西方現代康復運動療法。傳統運動療法是指以八段錦、五禽戲、太極拳等為代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氣功類運動。西方現代運動療法則是針對于人體各個不同肌群,設置的專項功能性訓練運動方法。該文主要從這兩方面進行了文獻查閱整理與綜述,以及兩者聯合療法應用分析,以便為今后的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周晶等人選取61例老年人,隨機分為八段錦組30例和常規鍛煉組31例。訓練前及訓練12周后,采用閉眼單腿站立測試、“起立—行走”測試、Tinetti步態和平衡測試量表、居家跌倒風險篩查表、表面肌電圖評定各組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跌倒風險。結果訓練12周后,八段錦組的閉眼單腿站立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起立—行走”測試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八段錦組Tinetti步態和平衡測試量表評分、居家跌倒風險篩查量表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八段錦組股內側肌RMS、股外側肌RMS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八段錦組脛前肌RMS、腓腸肌RMS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八段錦訓練可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增強下肢肌力,降低跌倒風險,值得臨床推廣。
祁曼迪選取66名社區老年人為研究對象,五禽戲鍛煉者32人(女性20人,男性12人),為運動組;保持正常生活習慣且不運動者34人(女性21人,男性13人),為對照組,運動周期為12周,每周5次,每次60min。分別在實驗前、實驗后通過閉眼單腳站立、強化Romberg試驗2項指標比較實驗前、后老年人靜態平衡能力;起立行走測試、閉目原地踏步、平衡木走3項指標反映老年人動態平衡能力的變化;足印法測定步速、步長、步頻3項指標觀察老年人的步態水平;5次反復坐起、下肢肌肉量2項指標測量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及肌肉量;采用《SF-36量表》對老年人生活質量進行測試,綜合分析與探討長期鍛煉五禽戲對社區老年人平衡能力、步態、下肢肌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經過12周五禽戲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運動組社區老年女性閉眼單腳站立(P<0.05)及強化Romberg試驗(P<0.05)成績均顯著提高。結論:長期進行五禽戲鍛煉能夠有效改善社區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主要表現為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能力的提升。
沙潔選取46名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平均分為水中太極拳組和陸上太極拳組兩組,將他們納入干預實驗中,并且均在實驗開始前簽署知情同意書。進行為期16周的運動干預,每周進行3次,每次1h。最后將30名受試者的數據納入分析。測試老年人的姿勢控制能力的指標包括:(1)向前、后、左、右極限穩定性測試的最大偏移距離、端點行程及方向控制;(2)計時—起立—行走單任務和雙任務測試。測試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的指標包括:(1)整合測試條件1~6的平衡分數;(2)閉眼單腳站立測試和反應時測試,在干預實驗前和干預實驗后對老年人進行測試,并進行數據結果的分析。研究結果:經過16周運動的干預后,Los測試中可看出水中太極受試者向前、后、左方向(P<0.05)呈顯著性差異;在陸上太極拳組中向左、右、后方向(P<0.05)呈顯著性差異,兩組相比下,Los測試中水中太極進步較大。結論:水中太極較陸上太極更能夠體會太極拳動作在水中的阻力與運動效果,水的阻力也能加強一定的動作強度,而水中運動由于水流慣性需要人體更注重平衡協調可能對肌肉群與大腦的協調鍛煉,以增強身體的協調能性、改善動作穩定性,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其平衡能力,取得更好的運動保健的效果。
綜上所述,傳統運動療法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對于老年人下肢平衡功能改善都具有較為積極的作用,其中八段錦側重于對自動態平衡控制能力的增強,五禽戲側重于對他動態平衡控制能力的增強,而太極拳二者兼備,效果更加明顯。
王鋒選取52名社區老年人分層隨機分為4組:對照組(C)、小強度感覺統合抗阻訓練組(LIRT-SI)、中等強度抗阻訓練組(MIRT)、中等強度感覺統合訓練組(MIRT-SI),每組各13人。對老年人進行干預,通過重復測試方差分析,觀察干預方法與時間對因變量雙任務平衡能力指標的交互作用。結果:經過16周的干預實驗,組別、干預時間、組別與時間交互作用對老年人雙任務平衡能力的影響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中等強度抗阻訓練和中等強度感覺統合聯合抗阻訓練對老年人雙任務平衡能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李昂對20位老人按訓練時間隨機分為兩組,進行為期6周、每周3次、每次80min的MTT訓練,其中熱身10min,力量訓練及平衡訓練60min。訓練效果:與訓練前相比,訓練后連續3次從坐到站立的平均時間有所減少(P<0.01)。在耐力測試中,與訓練前相比,訓練后6min步行測試和2min踏步測試都有顯著提升(P<0.01)。在平衡性測試中,與訓練前相比,訓練后Biodex平衡測試得分明顯降低(P<0.01),并且計時起立走測試時間顯著降低(P<0.01)。研究結論:短期MTT后,可顯著改善老年人的下肢力量、耐力、平衡能力,不能改善握力和柔韌性。
根據以上研究不難看出,精準的肌肉運動方向和運動負荷控制,是老年人獲得最佳運動效果的重要因素。
卜慶樂選取60名老年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名),采用二十四式太極拳結合彈力帶進行中小強度的12周循環抗阻練習,每周3次,每次60min。測試項目為運動干預前后腦電波、反應時、2min原地踏步、8ft起立行走、30s坐起、下肢肌力、Berg平衡量表等指標。應用Acqknowledge 4.4軟件對腦電數據進行提取和處理,采用SPSS 21.0軟件統計分析運動干預前后腦電和平衡能力相關指標,驗證有氧運動結合抗阻練習對老年人腦電和平衡能力的干預效果。結果:運動干預前后實驗組總體、男性、女性的平衡能力相關指標均有顯著性變化(P<0.01),其中2min原地踏步和30s坐起的次數顯著增加,8ft起立行走速度顯著增快,下肢肌肉量和Berg平衡量表總得分顯著提高;對照組總體、男性、女性的8ft起立行走速度顯著減慢,下肢肌肉量顯著減少(P<0.05),總體和女性的30s坐起次數顯著減少(P<0.01),女性的Berg平衡量表總得分明顯下降(P<0.01),總體、男性、女性的2min原地踏步次數與總體和男性的Berg平衡量表總得分指標均無顯著性變化(P>0.05)。結論:有氧運動結合抗阻練習可以增強老年人下肢肌力,提高老年人平衡能力,降低老年人跌倒風險。
傳統與現代方法的結合,更加完美地將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相融合,不僅達到了訓練下肢肌群力量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增強老年人心肺功能。二者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綜上所述,主動運動療法對老年人下肢平衡能力起著積極的作用與影響,尤其是在下肢靜態平衡中。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加快,老年人的業余生活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多的運動元素逐漸融入到老年養生文化當中。為了響應黨中央科學養生,健康中國的和諧發展觀,科學、合理的主動運動療法在老年人群當中的推廣勢在必行。以上研究的對象大多是健康的老年人群,收集的數據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偏差。具有慢性病等疾病的老年人也具有一定的主動運動能力,希望在后續研究中將這些人群也納入研究的對象當中,擴大主動運動療法的運用適用范圍。將體育學與運動醫學相結合,進行跨領域的研究,以便收集更準確的數據,為以后更系統、科學地指導患者或健康人群進行功能訓練提供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