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帆
(湖北大學 湖北武漢 430062)
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承擔著非體育專業所有學生的體育教育任務,是實現學校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形式。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對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思想與學習成效有著決定性作用。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效果有影響,甚至影響著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F階段,我國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仍存在著一些弊端,需要進行改革,要建立一套科學化、規范化、標準化,且能夠客觀反映教學效果及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能夠全面反映體育教學根本目的的完善的考核體系。
該文對湖北大學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進行研究分析,歸納總結出湖北大學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存在的問題。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湖北大學圖書館進入中國知網、博碩士學位論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輸入關鍵詞“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改革”“體育課程考試方式”“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等,查找近10年相關的體育核心期刊文獻,并對文獻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1.2.2 訪談法
通過與湖北大學的公共體育課的老師和上課學生進行訪談,了解當前湖北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考試內容、主要的考試方式、課程考試方式存在的問題,明確改革的問題和改革的方向。
2.1.1 體育課程的理論知識考核占比小
體育課程的教學和體育活動的開展要以科學的體育理論為基礎,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指導體育實踐活動。當前,湖北大學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主要是以技能型為主,沒有專門針對體育課程的理論考試,雖然學生的技術動作好,但對于動作的要點、重難點等核心的理論知識卻不太了解。課程的理論知識考核占比較小,學生對理論知識不夠重視,所以理論知識就相對匱乏。
2.1.2 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比較單一
當前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主要是以技能考核為主。例如,球類項目的考核:籃球技能考核,教師根據學生投籃的數量和投籃時的技術動作規范程度來評分。武術、健美操等操劃類的技能考核,主要是由教師教授學生一套武術套路或一套健美操動作套路,學生進行展示,教師根據學生的動作技術及套路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這種根據最終技能表現來看,考核評分的考試方式比較單一,忽視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水平,結果性評價不能展現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度、努力和進步的程度,這樣會增加成績差的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得部分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產生消極心理,對體育產生厭學的情緒。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同時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2.1.3 課外體育鍛煉的跟蹤與評價力度不夠
湖北大學沒有專門的監督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機制,對課外體育鍛煉的評價力度不夠。教師只能在課堂上觀察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堂上的運動表現及運動成績作出評價,無法得知學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情況,不能對學生的課外表現作出評價,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懈怠心理,課上運動就行,課下是否運動無所謂,教師也無從得知。這種心理會阻礙學生終身體育運動觀念的形成。
通過對湖北大學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存在諸多問題。
2.2.1 公共體育課程的考試目的不明確
體育課程考試主要目的是用考試的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讓學生養成運動習慣,為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打基礎。而現有的考核方法并不能明確體現出體育課程考試的目的,過多強調學生對技術、技能及動作的表現力的掌握,忽略了學生運動能力的培養與終身體育意識的習得。學生就只是“為了考試而考,為了考試而學”。這種沒有明確目的的學習方式和考試方式,會降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等,從而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也勢必會阻礙學生終身體育思想的形成。
2.2.2 公共體育課程的考試內容不全面,主體不突出
大多數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考試都是把學生的技能展示作為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單一,過于關注學生的技術能力,而對于教學目標中的其它內容,諸如體育態度、合作精神及社會性發展等非智力因素有所忽略。考試形式單一,內容固定,評價過程無法真正體現出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突出學生主體性”這一理念,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也會產生很大影響。
2.2.3 公共體育課程的考試方法不夠科學
考試方法的不科學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忽略了對學生的動態評價,學生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其進步程度及參與程度均會發生改變?,F有的評價方式忽略了動態的評價方法,對學生的發展狀況及學習潛能沒有足夠的重視;其二是側重終結性評價,對于過程性評價有所忽略,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達標情況做出判斷并以此檢測學習效果及教學質量。但是教學的反饋及修正需要通過過程性評價來體現,從而幫助學生及時發現、解決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是終結性評價無法取代的。
2.2.4 公共體育課程考試缺乏多樣化、個性化
目前,大多數高校開設的公共體育課程都是由學校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而設定的,學校開設的課程內容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想法。學校在設定完要開設的課程后,讓學生自行選課,學生只能在有限的課程里選擇自己相對擅長的,適合自己的課程,即使不喜歡也要為了學分而去上課。在當今這個強調個性化、多樣化的新時代,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多是追求新鮮的、刺激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面對枯燥的體育項目,學生很難有興趣去學習,也就不會主動去進行體育鍛煉。因此,需要建立多樣化、個性化的課程考核內容和考試方式。
2.3.1 要明確考試的目的
體育課程考試的目的不是簡單地檢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而是應將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運動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技術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
2.3.2 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多元化發展,這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運動興趣。以學生為主體的課程考試評價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自評或者互評,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還可解決以往教師單方面評價產生的不公平和片面性的現象,保證課程評價的公正性。
2.3.3 要豐富考試內容和考試形式
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要科學地選擇考核內容,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課程考試內容首先應該包括基本的知識、技術、技能考核。其次,還應包括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后的體質增強的情況、課外獨立鍛煉的情況及在課堂上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改變傳統的考核內容,向日常生活靠攏,充分地利用身邊的現有資源,根據地域性和民族性特點選擇一些易操作、趣味性強的體育項目來豐富考核的內容。
2.3.4 從多方面對考試成績進行評定
公共體育課程成績評定標準的構成要素很重要,除了必要的定量評價外,還需要一些能夠反映學生學習態度、努力程度及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定性評價指標。要改革成績評定的標準,不僅要看學生的出勤率、課堂表現和期末技能展示,還要看學生在課上或課下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是否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是否積極參加各種體育競賽,有沒有團隊意識,以及自身的進步情況等多方面。教師可根據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給出相應的分值,然后再按百分比綜合起來給分,即“學生最后的期末總成績=(課堂表現+技能展示+團隊表現)×50%+課外體育鍛煉×20%+期末考核×20%+體質測試×10%”。從多方面入手,既可以體現教師對學生成績評定的公平性,又可以從多方面鍛煉學生,提高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實現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目標。
該文以湖北大學為例,通過對湖北大學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進行分析,由淺入深,發現高校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存在諸多問題。當前的公共體育課程考試方式不能完全實現學校公共體育課程目標,不能滿足促進學生終身體育的要求。因此,對高校公共體育考試方式進行改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當前單一的課程考試評價方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的體育教育評價體系。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考試要更加科學、更加公平公正,要適應時代的發展。成績評價應采取多元化的綜合考評,內容不僅要涵蓋出勤情況和學習態度、體育理論知識、運動技能,還應該積極納入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情況,并增設團體性的考核項目,以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提升。要全方面、多視角、客觀公正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充分展示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