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潞霞
(山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戰略目標;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國家體育總局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等11部委聯合印發的《馬拉松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相關文件。圍繞山西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山西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助力建設旅游強省;通過全省范圍內馬拉松賽事的舉辦,使山西馬拉松系列賽活動,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五位一體”中全面展現山西新時期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建設成果。探討山西馬拉松行業發展趨勢和前景,促進山西馬拉松文化建設,總結馬拉松賽事運營經驗,推動山西馬拉松產業發展。
該文以2017—2020年山西馬拉松典型賽事概況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山西省舉辦的典型馬拉松賽事的分析,進一步研究今后山西省馬拉松系列賽事發展之路。
文獻資料法、訪談法、數據處理法、實地考察法。
2017年,山西舉辦馬拉松賽事達12場,參賽人次近80000人;2018年,舉辦馬拉松賽事25場,參賽人數近150000人;2019年,全省舉辦馬拉松賽46場,參與人數達144346人;2019年,山西省舉辦各類路跑賽事和活動合計79場,參與人數255208人;2019年,賽事總投入7140萬元,體育賽事消費收入2.97億元,拉動地方經濟收入9.5億元。
2019年,山西省舉辦國家級馬拉松賽6場,分別為國家、國際雙金賽事1場(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國家級銅牌賽事1場(右玉馬拉松賽),國家級A類賽事3場(上黨馬拉松賽、晉中馬拉松賽、大同馬拉松賽),國家級普通賽事1場(平順南太行馬拉松賽)。
2019年,山西省萬人規模以上的馬拉松賽4場,分別為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參賽人數33000人;上黨紅色馬拉松賽參賽人數13000人;晉中國際馬拉松賽10000人;大同國際馬拉松賽13065人。
2019年,山西省圍繞黃河、太行、長城三大旅游板塊及太行、呂梁和右玉精神舉辦的馬拉松賽8場,分別是右玉生態馬拉松賽、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暨長治市上黨紅色馬拉松賽、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暨呂梁紅色馬拉松賽、靈丘平型關馬拉松賽、平順穿越南太行國際山地馬拉松賽、保德半程馬拉松賽、晉城馬拉松賽、大寨紅色馬拉松賽。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太原國際馬拉松賽采取“線上+線下全程精英賽+線下半程大眾賽”的新模式,來自全球37個國家、地區和全國3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的83000萬名運動員報名參加了比賽;4500名運動員參加了線下半程大眾比賽,近150名國內外精英實力選手參加了線下全程精英賽,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的參賽人數創太原馬拉松歷史新高。
2010年,太原首場國際馬拉松賽事舉辦至今,帶動了山西馬拉松運動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壯大,尤其是 2017—2020年山西馬拉松賽事從舉辦場次、規模、參賽人數、馬拉松文化建設、賽事運營與經濟收入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形成山西馬拉松行業規范,提升馬拉松賽事品質,弘揚馬拉松文化建設,促進山西省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推動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的進程,也踐行了體育供給側改革,促進馬拉松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山西馬拉松系列賽是結合山西文化特色,依托“三大精神”“五大文化”“九大紅色景區”,呈現山西馬拉松系列賽事多元化發展之路:以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為引擎,帶動各地市馬拉松協調健康發展,太原國際馬拉松賽與國際馬拉松賽事接軌,走國際化之路;開創山西紅色馬拉松發展之路;開辟符合山西文化特點的山西文化馬拉松發展之路;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馬拉松發展之路。
2.2.1 太原國際馬拉松賽與國際化馬拉松賽事接軌
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創辦于2010年,是國內較早舉辦的省會級大型城市馬拉松賽,至今已成功舉辦11屆,累計吸引了全球37個國家和地區的34萬余人次報名參賽;自2013年,賽事連續7年成為中國田協金牌賽事,2019年6月,獲評國際田聯(IAAF)金標賽事,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是中國的第十個國際金標賽,正式邁入象征中國馬拉松賽事最高等級的“雙金俱樂部”。2020年的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是新冠疫情以來,國內舉辦的第一場線下比賽的“雙金”馬拉松賽事,這場賽事匯聚群英,吸引了國內外眾多高水平馬拉松選手參賽。太馬已經成為太原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太馬也成為太原市產業轉型的經典案例,太馬也是山西與國內外進行交流合作的載體和舞臺,山西馬拉松系列賽將借鑒太原國際馬拉松賽的辦賽經驗、賽事運營等經驗,推廣運用到各地市馬拉松賽中,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
2.2.2 打造山西紅色馬拉松系列賽
2019年,山西省舉辦了3場紅色馬拉松賽,即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暨長治市上黨紅色馬拉松賽、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暨呂梁紅色馬拉松賽、大寨紅色國際山地馬拉松賽。
“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源于革命圣地韶山,堅持了34年的“紅色傳承·韶山健康跑”活動,以“傳承紅色基因·筑夢健康中國”為活動宗旨,將單項活動升級為全國性賽事,實現全國革命根據地的聯動[1]。山西的革命老區遍布全省,最有代表性的有呂梁革命老區、太行山革命老區等。
山西紅色馬拉松系列賽與“薪火傳承·中國健康跑”活動聯動起來,在文化上弘揚主旋律,在健康上倡導新理念,在旅游上創造新方式,在公益上搭建新平臺,打造出“體育+”時代正能量滿滿的全民健身活動的典范[2]。
2.2.3 打造山西文化馬拉松系列賽
城市馬拉松賽事對城市文化發展具有較大的助推作用。獨具特色的馬拉松賽事不僅為舉辦城市增添了無窮魅力,而且使城市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文化底蘊更加厚重,甚至發展成為當地的馬拉松文化標識。
山西馬拉松系列賽活動結合山西歷史、人文等特點,依托山西“五大文化”,即炎帝農耕文化(上黨國際馬拉松)、堯舜德孝文化(臨汾國際馬拉松)、關公忠義文化(運城馬拉松)、能吏廉政文化(太原馬拉松—狄村狄仁杰故鄉,呂梁馬拉松—呂梁方山縣—于成龍,綿山景區馬拉松—介子推,晉城馬拉松—皇城相府—陳廷敬)、晉商誠信文化(晉中國際馬拉松),將馬拉松文化與山西“五大文化”緊密結合起來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多元化山西馬拉松文化大格局。
2.2.4 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馬拉松系列賽
黨的十九大以來,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成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統籌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戰略思維[3]。
山西生態馬拉松系列賽結合新時期國家發展戰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出“綠水青山”的生態馬拉松系列賽,山西生態馬拉松有右玉生態國際馬拉松、環太原最美賽道超級馬拉松賽、綿山景區馬拉松賽等。
2018年、2019年右玉已連續成功舉辦兩屆生態國際馬拉松賽。右玉縣是“兩山理論”的實踐地,是習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實踐創新基地。右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堅持70年“植樹造林,治理風沙”的壯舉,右玉人民創造了黃土高原上的生態奇跡。右玉人民在70年的艱苦創業實踐中,孕育形成了寶貴的右玉精神。右玉精神與馬拉松精神的融合,為馬拉松運動增添了創新、超越、升華的賽事亮點[4]。
山西馬拉松經過11年的協調健康發展,成功地把太原國際馬拉松賽事打造成代表世界馬拉松最高級別的“雙金”賽事。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已經成為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體育產業。
舉辦黃河、太行、長城三大旅游板塊及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和右玉精神的8場馬拉松賽,有效推動山西省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體育產業助力建設旅游強省。
山西紅色馬拉松系列賽,把馬拉松賽事與山西革命紅色老區連接在一起,開啟紅色體育旅游的快車,提高革命老區的知名度,增加賽事的美譽度。
舉辦以“綠水青山”為主題的生態馬拉松賽,使中外跑步愛好者,聚集在美麗山西,用奔跑的姿態,感受山西文化之美、生態之美、民俗之美和運動之美。
山西馬拉松事業,經過山西省、市領導的頂層設計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奮斗,開拓出了以“革命傳統、體育精神、文化交流、生態建設、體育旅游經濟”為主題的深度融合發展的全新的體育產業模式,搭建與海內外聯系的橋梁,從而形成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生態文明等“五位一體”的馬拉松產業形態。山西馬拉松行業未來具有良好的發展趨勢和前景。活力山西、魅力山西、幸福山西、開放山西誠邀國內外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