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智 福建省大田縣桃源中心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是知識傳遞的過程,更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在新課程改革中,也特別強調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度和綜合能力的關注,教師必須要注重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積極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和解題能力等綜合學科素養。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與新課程改革要求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嚴重限制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全面發展。現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具體分析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有效的解決策略。
三維目標是指在教育中應該要達到的三個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的確立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關鍵。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沒有確定三維目標,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隨意轉變自己的教學策略,隨意性大。在這樣的教學課堂中,雖然課堂看起來十分熱鬧,但是實際上學生并沒有掌握教學中的重點,最終結果必然是課堂教學質量差、效率低。
教學過程是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起到的是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雖然大多數教師都明白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是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忽略這一點,讓自己成了教學的主體。最為典型的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自己講述了多少內容,忽視了學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內容。還有的教師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進行學習,導致他們一直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的培養。
很多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誤區,他們認為小學數學知識都是很簡單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只要進行簡單的講述即可。因此,這些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并沒有在教學中對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究和轉變。另外,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被局限在了課本中,嚴重缺乏了針對性和時效性,也不利于學生提升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教學評價是讓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和評判自己學習方式正確與否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往往都只是使用了“好”“不錯”等字眼,只對結果進行了評價,忽視了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情感、能力等各個方面,導致評價的意義十分有限,影響了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認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傾向于對課本中知識的講授。例如,直接在黑板上進行圖形繪畫或題目解答等。從小學生對于新事物的心理特征分析,此種教學方式下課堂環境過于沉悶,不利于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甚至于產生抵觸心理。課堂教學中,基于數學學科知識的刻板性,導致教師更多的是要求學生記憶某些知識點,難以實現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以及探索精神的培養。
在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充當引導者與教學設計者身份,學生則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存在,需要具備足夠的參與度。但實際上,教學數學教學中較難實現此種目標,學生的參與度并未得到提升。即便在近幾年教學改革推動下,要求實現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基于學生人數較多、數學教學內容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教學理念改革推進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依然較小。部分教師雖然在課堂中提供了學生提問與討論的時間,但缺乏精巧的設計,且未積極維持討論秩序,導致部分學生在討論時間短內交流無關話題,無法發揮出自主討論的實際價值。
明確三維目標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要明確的,之后的教學形式也都必須要圍繞著三維目標來設定。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將目標融入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并采用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保證三維目標的實現。以加減混合或乘除運算為例,這節課的三維目標應該是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運算的方法,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所以,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之間通過相互討論掌握計算的方法,提升綜合能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高校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更需要師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大多數的知識都比較抽象,如數學的基本概念等等。想要讓學生真正的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教師就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分析問題,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落實新課程改革中“生態課堂”的理念。
例如,在學習負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了解負數這個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之前先去自己了解生活中的負數,然后在課堂中與其他學生共同去分享,進而去理解負數具體概念。這種方法改變了教師“灌溉式”的教學方法,扭轉了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狀態,并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的形式掌握了知識內容,成了教學中真正的主體。為高效的數學課堂的確立提供了基礎。
社會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為課堂教學也注入了新的力量,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的使用有效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變革,同時也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以“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為例,學生在了解“折線統計圖”這一概念時比較困難,此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展示一些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本市近一段時間內的平均氣溫統計圖,或是本校近幾年的學生人數統計圖。通過對這些折線統計圖的展示和講解,學生能夠直觀了解折線統計圖的含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為他們未來統計部分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具體到數學素養來說,包括了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能力的運用等等。這就要求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其中,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用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圖時,很多教師會采用媒體的形式來為學生進行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過程的動畫模擬。雖然這種方式相對來說比較形象,但是由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側面較多,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思維,最終教學效果并非那么理想,很多學生在展開圖的理解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于是,筆者在進行這部分的教學時,放棄了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而是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硬紙板去親自制作長方體和正方體。在這個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通過討論和實踐了解多種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同時也極大程度的激發了他們的探究欲望,開闊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教師的評價除了要對結果進行評判之外,還要對過程進行評價。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評價要更加注重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提升。例如,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可以這樣來進行表述:你回答的很棒,能夠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列出公式,得到正確的結果,說明你的思維很不錯,老師希望你以后也能一直保持這種認真的學習態度。這種評價對學生的情感、思維和能力都進行了恰到好處的表揚,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全面認識。
為避免數學課堂氛圍過于沉悶,教師可在教案設計上多花心思,進行教案的創新設計。基于高效課堂目標考量,需要確保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具有創新性以及趣味性,但前提是充分明確課程標準及教學內容。例如,通過創新性的數學問題引入,吸引學生興趣。在圖形認識內容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多張卡通圖片,并向學生提問“能找到圖片中有哪些圖形嗎?找到最多圖形的學生可獲取獎勵”。學生帶著問題會更集中注意力觀察老師提供的圖片,并開發思維尋找潛藏在圖片中的不同形狀。此種創新性的教學內容設計,可引出課堂教學核心內容,并快速吸引學生關注,便于后續數學內容的講解。除營造創新且趣味性的課堂氛圍之外,還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度并非簡單的是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而是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參與知識構建與問題分析。為實現此目標,則需要教師重新進行教學內容的樹立,在尊重課程目標前提下,以全新的順序或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滲透。例如,應用題講解中,設計具有角色性質的題目,并由幾名學生上臺表演出題目,其他學生參與問題的分析及解答。此種教學環境更有助于提升學生參與興趣,并能夠參與到問題設計、問題分析、解答各個環節中去,最終實現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提升。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正確認識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有效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以此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數學基礎知識,感受到數學魅力,領悟到數學內涵,提升數學思維能力,以此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和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