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圣潔 代啟羊 云南大學
行為是人們為順應和改變大自然或社會環境,為達到生活中某一目的所表現出的一種行動。行為與健康緊密聯系不可分割,杰出的行為可以增進人們的健康,不良行為則有各種風險與人們的健康緊密相連。大學生健身行為是指大學生受到環境的影響造成內在生理和心理變化從而進行關于健身的行為動作。
根據百度百科全書了解不同的個人、群體或社會的所有成員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價值觀的指導下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需要,滿足各種形式的活動和行為特征的制度。除此規范性表達外,還存在以下兩種情況,其中使用了生活方式的概念:一種限于日常生活領域中的活動形式和行為特征。
根據百度百科,可以理解,主動性是個體在不依賴外力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既定目標或既定目標行事的行為質量。主動性在個人需求、動機和價值觀驅動下產生的。堅持,理解和抓住機遇,超越適合的要求進行工作,并提前做好準備以面對尚未發生的特殊機遇和問題。這些都是健身行為主動性的表現。人類的行為是主動自發的,不是被動的所以大學生的健身行為包括了主動性②。
由動機所引起的人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原因的,行為的原因是由內部需要引起的,但是內部需要和外部條件都與人的行為的因果關系密切相關,行為可以被鼓勵。
每個人的行為都不是盲目的,人的行為會有原因還會有目標,合理目的地建立對于行為來說是有一定的意義的。
在運動健身過程中,大學生的行動會朝著一個自己提前定下的目標前進,在目標實現之前是不會停止的。通過這種堅持也可能改變大學生的行為。也是運動健身行為中持久性的表現。
在達到某個目標的過程中,人們可能會根據情況改變其行為,并且持久性和可變性在辯證法上是統一的。既要看到人已形成的傳統觀念和行為習慣不會輕易改變,又要看到它們在某些情況下,通過學習和訓練而發生變化。
過度運動在體育運動中可以定義為是一種運動病。其發展過程包括運動因素、營養心理因素等。過度運動不是僅僅由運動造成的,過度運動是在各種復雜的因素相互影響下造成的,對于大學生而言,過度運動不僅影響大學生的運動能力,而且嚴重損害大學生的免疫功能系統和身體健康。過度運動的表現有很多種,過度運動的表現之一是運動負荷太大超過了大學生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由于身體在運動過程中運用了太多的精神和能量,使大學生無法在正常時間恢復好第二天所需能量。另一種是身體的某些功能發生了變化,所以主動運動變成了被動的壓力刺激。過度運動不僅會導致運動能力的下降及一些不健康的生理狀況。[1]可分為以下11種運動病:運動應激綜合征、運動性暈厥、運動性貧血、運動性腹痛、肌肉痙攣、運動性血尿、運動性血紅蛋白尿、運動性發熱、凍傷、運動性脫水、運動性猝死。
1.持續不能緩解的肌肉酸痛
劇烈運動后的非正常酸痛運動后的延遲性酸痛很正常,但這種現象一旦持續化或者愈演愈烈,比如異常強烈和持續不能緩解的酸痛,就需要你上點心了,因為運動過度也會影響肌肉的修復。
2.運動成績停滯不前或者下降
運動過度會帶你進入增肌瓶頸期(甚至有掉肌肉的情況),運動表現能力下降。同樣是跑一公里,之前你用3分鐘,現在你可能需要4分鐘甚至更多。
3.肌肉含量下降,體脂肪增加
長期過度運動會導致身體分泌一種分解性的激素皮質醇,這種激素會導致肌肉的分解和脂肪的增加。
4.運動后反而更容易生病
長期進行大強度、長時間的訓練,會降低你的免疫力,讓你更容易生病。如果原本用來強身健體的生活方式反而讓你的身體狀態變得不好,你就需要審視下自己的運動方式是否科學合理了。
1.逐漸缺乏健身的動力
因為中樞神經疲勞的原因,你會逐漸失去健身的動力,甚至想完全放棄健身!如果不是你自己懶癌發作的話,那這很有可能是身體在告訴你:訓練過頭了,需要休息!
2.焦躁不安,難以集中精力
訓練完的一段時間內,如果你難以平靜、無法安心休息,這也很有可能是運動過度造成的。
1.促進骨骼肌肉的生長
骨骼是隨著人體年齡變化而變化的,骨骼在生長過程中也是需要營養的,而運動健身能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運動健身可以通過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增加骨骼的供血。[2]骨骼在生長過程中不僅需要營養還需要應力刺激,而運動健身是提供應力刺激的好方法,運動可以使骨密質增厚,有利于增加骨的負重,對于大學生而言,運動是促進骺軟骨發育的重要因素,有利于身高增長,同時還可以維持骨量,防止骨質增生。通過合理的體育健身,不僅可以使肌肉的體積增大,同時還可以使肌肉中的脂肪減少,肌肉毛細血管增多,使身體更加強壯健康。
2.運動健身可促使大腦清醒,提高學習效率
大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通過運動健身舒緩壓力,所以運動健身對大腦的健康是有益的。[3]運動健身能改善神經活動的興奮性、敏感性和反應性,提高某些自主神經的敏感性和自控能力。大學生可以通過運動健身活動筋骨,緩解身體的酸痛讓大學生有個活躍的精神,減少犯困概率。
3.通過運動健身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
免疫力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運動可以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加快血液流動,使免疫功能細胞總數短暫升高,幾個小時后才恢復正常。通過運動健身可以提高白細胞數量,白細胞是機體防御系統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吞噬和產生抗體等方式來抵御和消滅入侵的病原微生物。[4]運動健身可以讓免疫功能活性增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靜狀態下免疫功能細胞數量,從而通過運動健身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因此規律體育運動時能加強身體的免疫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延緩人體衰老的生理過程。從而達到防病治病,延年益壽的效果。③
4.運動健身可以改善膚質
青年人出現皮膚過度老化,而出現皺紋還有松弛,都可以通過運動有效改善。運動改善皮膚的方式,主要是通過運動過程中皮膚出汗,改善毛孔,清除體內垃圾。還有一種叫作肌肉激素的物質會生成,從而改善皮膚質量,對于人體是有很大益處的。通過運動,可以配合相關的營養皮膚的藥物進行治療,對于皮膚老化,像黃褐斑,還有過早的出現皺紋,以及出現老年斑等等,都可以通過運動減輕。
運動健身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最主要的表現是在情緒狀態上。[5]由于大學生在校園中存在一個復雜的環境,特別是同學之間復雜的感情,情緒會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緊張、難過、憂愁等情緒。大學生可以通過運動健身忘記煩惱,轉移煩悶的狀態。大學生也因為無數次的考試、競爭,對未來的工作憂心忡忡,這些都使他們心情不好。而通過參加運動健身可以減少壞心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轉移情緒。
1.提高智力功能
定期的參加體育鍛煉能提高鍛煉者的智力、記憶、思維反應力以及想象力,還可以穩定情緒,使性格開朗起來,并減輕疲勞。這些非智力成分可以促進人類的智力功能。
2.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大學生自己對自己的身體、心理、情感上的主觀綜合評價。[6]從宏觀上說:比如主觀我(I),客觀我(me),而對于大學生來說就是自我的形成。自我形成于主觀我和客觀我的矛盾對立與統一的過程中,主觀我會對客觀我一直有一個自我評判(自我認知),而這需要存在一個自我標準(理想自我)。社會、文化認同與別人鏡映會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影響自我認知與自我標準起重要作用。微觀上來說,自我是一個由思維,念頭,想法,感覺,情緒等組成的不間斷的意識流統一體,所以自我一定程度上是虛幻的。參加體育鍛煉能使人變得更加強壯和保持充足的精力,對于改善身體形象和提高自尊也是很重要的。身體形象是指在心智中形成的身體形象。身體意象障礙在普通人群中很常見,據報道5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體重不滿意。女生會高估自己的身高,低估自己的體重,而身體肥胖的人更容易對自己的身體形象和身體自尊方面感到不滿意。[7]大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大學生對自己的運動能力、體貌、身體抵抗力和健康狀況等各方面的評價。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對身體形象的不滿都會降低自我的評價,從而產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癥狀。良好的自我概念關系到個體情緒的穩定。[8]
3.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是指一個人的果斷、毅力、自制力、勇氣、堅韌、主動性和獨立性。運動健身可以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無論是田徑、球類、體操、拳擊還是游泳,大多數運動項目在鍛煉中需要大學生付出巨大的體力,忍受身體的極度疲勞;需要大學生巨大的耐心和毅力,日復一日,反復練習某種單調的動作;需要大學生戰勝各種惡劣的環境和氣候條件,還需要大學生克服扭傷、摔傷、踢傷、撞傷等各種創傷帶來的身體疼痛和折磨。因此,大學生在運動健身時,也逐漸培養了吃苦耐勞、不懈努力的品質。通過運動健身而培養出來的意志品質能夠在人們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大家都聽過“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可見運動健身對大學生的意義重大。體育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增進心理康健的成長,運動健身與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密切相關。隨著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體育已深深扎根于人們的生活中,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體育鍛煉的意識也不斷增強,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本文,人們可以認識到自己應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堅持終身體育的理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重視和加強體育鍛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明天。
注釋
① 李金誠.我國女大學生健身態度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6(21):127-129.
② 靳明,王靜,及化娟,等.不鍛煉誘因、鍛煉自我效能與自主健身行為的關系研究:橫向與縱向研究的證據[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8,33(03):51-57.
③ 左海燕.探析學校體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積極影響[J].科技信息,2010,000(002):28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