禚麗麗
在小學德育教學中,以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民族情感、學生競爭意識的培養為理論重點,加強制度規則及相應的集體主義意識,實現個性心理品質及社會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遵循基本的體育教學過程及教學理念,以實現“終身體育”教學理念為主,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形成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做貢獻的德育思想?;谛W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繁多,主要包含運動參與、身體形態鍛煉、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及運動技能等,其對應的德育教學目標也不同,最后應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活動建議,突出體育活動主題,構建體育活動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1]。
當前,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存在復雜化、結構不合理等特點,使得體育學科德育教學內容抽象化,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情況相脫離,存在口號化、概念化等現象,對于小學生來說,缺乏針對性和感染力。對于小學體育教學而言,教學內容大都以游戲化教學模式呈現,同時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標簽化,形式化的特點,其中具體可以表現為:“體育課堂教學中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針對每堂課教學內容設計對應的游戲化教學方法,從而高效的培養了小學生的合作意識,達到了教學目標”。這種教學形式很顯然具有目的性,僅僅是形成了一節課堂教學的總結,然而并沒有結合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及學習現狀,針對性的制定德育教學滲透模式,使得小學體育學科中德育滲透價值發揮的成效較低[2]。
小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因此利用情境教學,在課堂教學備課的過程中創設情境,才能
夠充分的結合生活經驗、學習心理發展規律等制定適應小學生學習習慣的教學課件。在結合德育教學滲透的過程中,應充分的結合體育學科教學情境的創設,立足生活實踐、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等,豐富情境創設途徑,激發學生德育學習興趣。
日常體育運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貼近學生實際學習和生活,是創設體育課堂教學情境的先決條件。
例如,在前滾翻運動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小學生都存在抵觸感,認為前滾翻不好掌握方向,容易受傷,即使做也不大膽,導致動作不舒展、不規范。此時,教師可以引入刺猬,根據刺猬行動的特點,啟發學生,“大家喜歡刺猬么?當它受到敵人的襲擊時是怎么保護自己的呢?”學生接著踴躍回答,還有學生做出示范動作,很快整個教學氛圍就輕松起來。那么在前滾翻動作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小刺猬,將身體蜷縮起來,這樣就能夠保護自己,所以大家要大膽做,認真做。經過一番情境導入以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學習熱情提升了。此時教師指揮道:“一、二、三,開始!”學生們興高采烈的翻滾起來,嘴里還不時說著“我是小刺猬,不要來攻擊我?!边@樣學生的前滾翻動作得到了教學鍛煉,同時還接受到了自我保護教學,達到了德育教學的效果[3]。因此,在體育運動教學的過程中,都要緊密的結合小學生社會生活和學習實際,把足夠的學習時間歸還給學生,教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激發活躍的教學與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體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情境創設中,都要以學生為根本,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同時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也是教師教學情境創設中需要參考的因素,在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存在一定的制約性與阻礙性。學生心理發展跳躍性較強,心理發展較不穩定,導致小學生好動、好奇心強,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資源,構建以寓教于樂為主體特征的體育活動教學內容,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進而完善體育教學內容,提升德育滲透理念。例如在跳高或者跳遠體育項目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實現自主練習、自主評價的教學方式,主要培養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培養勇敢、果敢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意志品質[4]。
小學生從低年齡到高年齡不同年齡階段的認知水平是不同的,也直接制約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程度,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遵循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的發展規律,適應學生樂趣,不斷的激發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內心認知水平得到極大的提升。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已經知道了什么,該知道什么,這是其認知水平發展規律的主要內容,同時教師也要因此來引導和指導教學。
所謂“執教的能力”主要包含愿意教和施教的能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立德樹人”的德育教學理念,在當前體育教學理念中顯得格外重要。從體育學科的教學特點上看,教師的教學工作較多,也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延伸出了“執教能力”這一問題。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升教學責任感,增強執教意識,不斷的反思與進取,擺正良好的教學心態,積極發揮自身教學工作中的特長,與時俱進,將自身的教學能力融入到社會大環境中,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構建有特色的體育學科教育[5]。
所謂“研教能力”實則為研究和創新化的教學能力,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大部分體育教師都是盡力的挖掘文本教學內容的創新點,而對于實踐操作及其所蘊含的德育教學價值研究甚少,在此背景下,核心素養要求體育教師要具備對文本主題深刻意義的解讀,并創設適宜學生學習特點的情境。
此外,體育學科教師應具備創新教學能力,將文本教學內容與內在的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確保整體教學設計的普適性,打造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模式[6]。
綜上所述,在情境教學中進行體驗是當前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體育德育教學滲透的關鍵路徑之一,也是形成“體驗學習,立德樹人”育人理念的重要措施。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要擁有創新性和發散性的思維,教學語言的選用應簡練、規范,將立德樹人的育人理念融入到體育教學情境的創設中,養成良好的教育教學觀念,構建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