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源 楊潔 肖和偉 陳世紅 李明國 莫濤 黃曉燕 何岸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
大專院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目的十分明確,既通過學生的體育運動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掌握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形成穩定良好的即鍛煉習慣。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方式不斷改變,如共享單車、電梯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先進的、方便的交通工具剝奪了學生運動的機會,使得我們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逐年下滑。因此,如何有效通過體育課堂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迫在眉睫。傳統的體育教學存在著各種弊端,“放羊式”的教學現象依然存在。采用統一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差異化的學生需求,導致優秀的學生“吃不飽”,體質較差的學“吃不了”的現象時有發生。因此,改變粗放型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采用分層教學將有效促進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頑強進取精神,從而顯著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
分層教學法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可有效避免“一刀切”教學模式。大專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較大、性別比例也根據學校的專業分布不均衡,如幼兒師范學校絕大部分都是女生,以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為例女生占總人數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招生的類別也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更加凸顯。因此,在大專院校公共體育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勢在必行。體育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來確定學生的分層標準,課堂上教師需要收集和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詢問他們的運動經歷,體育運動興趣愛好,就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課程標準,科學的將學生劃分為各小組,只有這樣有針對性的分組才能更好有效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的教學方法,以便保證不同基礎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的提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個性,最大限度的發揮高校公共體育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分層教學現實價值。
體育教學方式的改革以及現代教育目標的不斷發展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新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鍛煉需求。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也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增強專業水平。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分層教學法具有明顯優勢,然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教學模式,需要具備更強的專業性和理論基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將分層教學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明確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和任務,養成自覺從事體育鍛煉的良好行為習慣。
分層教學法可將大學生劃分成兩個不同的類型,即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通過同質分組借助彼此間的交流與幫助,從而實現不同運動基礎的學生獲得提高。在分組過程中,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向學生解釋分層教學的優勢,分層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并不是“破罐子破摔”。分層具體實施中,可以將體育能力相近的部分同學分到同一個組別中,有利于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分層教學更加重視學生體育學習的過程,將學生的努力程度、測評達標、課堂表現、進步幅度、出勤情況納入學生綜合評價當中,突出體現過程性評價的重要地位。利用各種反饋改進學生的學習和老師的教學,使教學在不斷的測評、修正或改進過程中趨于完善,從而達到教學的終極目標。首先,通過過程性評價能夠有效改進學生的學習,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的難點。其次,為學生的學習定步,完善每堂課程的學習任務。再次,強化學生的學習,經常提供肯定的和鼓勵性的評語,將使學生保持成功的自信心,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最后,過程性評價能給教師提供積極反饋,幫助教師改善教學方法和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達到最佳融合狀態。
在高校體育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需選擇層次化的教學內容,具備長遠的教學目標,努力提升大學生的綜合水平,充分挖掘大學生的運動潛能,參照教學大綱的標準,適當提高運動負荷。分成教學過程中,更加強調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努力實現體育教學的個性化,從有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分層過程中教師對學生應進行全面了解,可以通過面對面了解、問卷調查的了解、體育測試等方式確保分層的科學性、有效性。
體育教師在設立教學目標時,需充分了解大學生的運動基礎水平,將整體教學目標和個人學習目標有機融合,從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首先提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方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根據分層來確定教學的內容和進度,確保同學們每一節課在原來的基礎上都有長足的進步。根據分層的不同確定差異化的教學計劃,讓同學們在“跳一跳摘桃子”教學目標下學習,才能有效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信心的積累,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
教學方法手段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據分成教學的需要,科學合理的選擇最優的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需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上課的時間與空間,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大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讓其積極地自主學習,可以以講解示范法為主,將體育運動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教學,并配以規范的動作演示,通過學生的視覺、聽覺、運動本體感覺構建正確的技術規范,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并提供及時的糾正與指導。部分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育基礎較好,更多的采用探究教學和合作教學為主的教學方法,適當增加學習內容的難度,激發學生克服困難繼續探索體育運動的奧秘。針對部分學生體育基礎薄弱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更加給予更多的關愛和耐心,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以分解練習為主,并配以規范的動作演示,然后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并提供及時的糾正與指導。
傳統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評價體系存在著“一刀切”的現象,體育成績的分數由終結性評價決定,很多同學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后在考試中因為身體素質的不足,很難考出理想的成績,特別是在體能項目中情況異常突出。身體素質好的同學,上課過程幾乎不需要刻意練習,在考試中就能取得好的成績,這種身體素質的差異性和考核評價的不科學性,嚴重打擊了部分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要體現教學評價的綜合性、科學性,將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的統一。經過一段時間的分層教學后,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檢驗,識別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確定后期的體育教學進度,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完善教學活動,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每位同學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體育教師在過程性評價中考評學生的學習態度、進步幅度、出勤情況等方面,確保過程性評價的全面性、科學性、合理性,從多方面、多角度、多維度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課堂的效率。
將分層教學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后,由于不同層次的大學生其教學目標不同,因此,增添了體育教師課堂調控難度,無疑會增加教師的負擔。因此,有效提高教師教學的綜合能力是開展分層教學的前提條件。由于大學生個體的體育基礎水平不同,同時不同的個體對體育的興趣也存在差異,每個學生擅長的體育項目不盡相同,體育教師必須具備一專多能的運動技能,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從事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所以,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是必然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兩至三個組為宜,采用合作學習教學的模式,同學之間相互指導學習,同學之間相互競爭合作,每一位同學都是小組的一個成員,每個成員的努力都會為小組的進步奉獻自己的力量。因此,體育教師在分層教學的基礎上,結合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探究教學模式等先進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同時,體育教師需科學制定層次化的教學目標,在診斷性評價中確定每個同學學習的起點、每個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合理安置學生的學習進度,預期可能取得的結果,只有科學的分析、診斷、預測來量化學習目標,優化層次化的教學內容,把控層次化的課堂教學,才能實現每位同學的共同進步,這也充分體現了當代體育教師綜合能力素養。
高校體育分層級教學根據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育基礎和的差異,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教學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緊密結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完善體育教學過程當中的評價體系,將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落到實處,設置符合大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使所有大學生均可以得到最優發展。本課題主要研究那高校分層教學的內涵和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的價值,提出了一系列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優化路徑,主要從科學把握教學對象的分層,制定差異化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靈活選擇體育教學方法和手段,科學制定分層教學評價體系將教學評價體現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貫徹體育教學的全過程,最后有效提高教師提高教學的綜合能力是確保高校體育分層教學實施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