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甜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源南鎮雙下小學 廣東 河源 517000)
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因此,農村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把德育思想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從農村的實際生活中著手,采取正確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得益于德育思想的指導,正確的對待今后的學習生活。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舉例子以及導入有趣的畫面等,提高學生對本節課程內容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設置問題,提問學生:“你們覺得我們山村什么地方最漂亮?”然后接著講到:“我國有座漂亮的山脈叫小興安嶺,讓我們通過本節的學習來了解它。”進而引出課文小興安嶺。其次,我會描述小興安嶺優美的景色,連綿不絕的山脈、高大挺拔的樹木以及多種多樣的生物,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將愛國之情貫穿在課堂之中。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德育的元素,可以充分的利用,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首先給學生介紹圓明園內建筑的特色,這些建筑是中華民族的隗寶,但是,八國聯軍侵華,號稱自由民主的德先生與賽先生掠奪了里面的珍寶,并放火燒了圓明園。揭示帝國主義丑惡的罪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在此過程中我會講些關于新中國農村建設的知識以及毛主席上井岡山革命的歷史,讓學生明白珍惜現在的生活,懂得今日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語言文字是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素養和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人教版教材中,許多文章的主題思想和句段都包含著德育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更注重對這些蘊含德育的句段進行深入分析,使學生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一面五星紅旗》這篇課文時,我會向學生講解國旗的由來,如國旗的顏色以及五角星分別代表什么意義,讓學生知道革命的勝利是用先烈的鮮血鑄就的,知道團結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意義。在農村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把德育思想滲透在課堂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形成良好的認知能力,為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朗讀是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在教學《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時,首先,在上課前我會詢問學生:“你們有在村里的小河小溪釣過魚嗎?讓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來了解文中兒子與父親釣魚的故事。”給學生自主閱讀5分鐘,大致的了解文章的脈絡,然后,讓學生集體朗讀整篇課文,最后,抽查個別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片段,再提問為什么喜歡這個文段呢?學生回答,這段刻畫出詹姆斯從釣到鱸魚到放生鱸魚的內心變化,一開始是釣到魚的喜悅,再到父親叫他放生時的不情愿,最后同意放生的沮喪之情。通過這釣魚到放魚的整個過程,學生理解了文中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明白了對生命的敬重之情。
如果說閱讀是知識的輸入過程,那么寫作就是學生對已掌握知識的輸出過程。作文講究表達真情實感,注重考察學生真實的思想感情,因此,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事物的觀察能力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學生寫作時,會要求學生選擇題材上盡可能的貼切生活,如《土地里勞作的父母》、《最美麗的小溪》、《我最喜歡的動物》等。要想寫好這類題材的作文,學生必須留意觀察生活,對生活中的事物有所思考。在寫作要求上,將會提供幾個作文題目,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題進行寫作,確保貼切學生的生活,做到有話可說。其次,還要求學生盡量采用敘事的手法進行描述,以便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講清楚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表達自身對此的看法,促進學生思想感情的升華。最終,學生在寫作訓練中懂得,做人要講真事、說真話、表真情的道理,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
不光在課堂教學上滲透德育思想,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也可以進行引導。根據班上學生的思想動態,有針對性的布置課外作業。例如,我在教學《誰打碎了花瓶》這篇課文時,讓學生以列寧的身份給姑媽寫一封道歉信,或者,拓展至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結合自己所犯過的錯誤,給老師、家長、學生道歉的事情寫一封信。這次作業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對自己所犯下的錯誤勇于擔當,而不是推卸責任,養成誠實、知錯能改的品質,提高德育思想的滲透。
課外教育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是拓寬學生知識來源與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把德育思想運用到生活中才是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例如,我在教學《梅花魂》這篇課文時,我會在黑板上簡單勾勒出梅花的形狀,在課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梅花,將梅花“百折不撓、堅韌不屈”的精神告訴學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總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思想是非常必要的。通過課堂教學、課外教學等方式把德育教育滲透于農村小學教學過程的始終,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方式,讓學生自主的接受德育的熏陶,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提升綜合素質。通過長期如此潛移默化滲透德育教育下,學生必定會成長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