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肅州區西洞學區;.酒泉市東關街第一小學
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創造世界、創造未來的根本,也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然而當前勞動教育在學校中被弱化,中小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加強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應引起足夠重視。
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秀品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只有在勞動實踐中,才能培養孩子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勞動既能培養孩子自立、自理、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和進取精神,又可以培養孩子勤快、主動的學習工作態度,還能培養孩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提高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有些家長不讓孩子干家務活,不愿讓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怕影響孩子的學習。其實,適當的勞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習,還會促進孩子的學習。體力勞動,是通過手腳的活動來實現的,通過勞動訓練,可以使孩子的雙手和大腦協調發展。對孩子進行勞動訓練,可以使孩子腦細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腦細胞發育成長,更有利于開發腦細胞,有利于大腦發育。動手是兒童發展思維的體操,在勞動中,孩子雙手的活動有益于左右腦的開發,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學習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觀察、分析、判斷、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
馬克思認為,人之所以為人,正因為勞動,是勞動創造了人。那么遠離勞動,也必然造成人的退化,它不只反映在體質上,還反映在品質與意志上。從小樹立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實踐證明,從小做家務、熱愛勞動的孩子能吃苦,有才干,對生活充滿自信。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家庭成員都自覺主動地承擔家務勞動,可以增進家庭的團結、安定,使家庭氣氛和諧。每一位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培養孩子從小學會做合格的家庭成員,這不僅是為了減輕做父母的勞動強度,而且也是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事實證明從小培養勞動習慣,有利于孩子德、智、體的全面和諧發展,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育不但應當培養學生對勞動的尊敬和熱愛,它還必須培養學生勞動的習慣?!眲趧硬坏憻捜说囊庵荆鰪娙说捏w質,也能幫助人提高對美的欣賞力。只有讓青少年親自參加勞動,嘗嘗汗濕、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覺得勞動的辛苦,懂得勞動的分量,才能理解勞動者的辛苦,才會真正明白他們所付出的一切是為了人們的幸福,是在為社會創造財富。勞動更能激發他們對那些好逸懶做、不勞而獲、竊取別人勞動果實的人的厭惡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別人勞動果實。
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期,可塑性大,在這個時候進行適當的勞動教育,可使他們從小養成自覺勞動的習慣,樹立起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從小養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與他人同甘共苦的習慣;自覺地把勞動作為人的第一生活需要,而不是被迫地參加勞動;會樹立“勞動最光榮”的人生觀,而摒棄好逸惡勞的惡習。若在青少年時期忽視了勞動教育和鍛煉,他們幼小的心靈里就會鄙視勞動,輕視勞動人民,成天躺在父母舒適的臂彎里享清福,這樣的孩子不但不是你的驕傲,相反成了你的包袱。
責任感是一種態度,從本質上講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業、利國家、利社會。責任感是道德評價最基本的價值尺度,人的社會化不僅要求人們學會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和社會行為規范,更重要的是培養社會責任感。家務勞動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務勞動能讓孩子們在勞動中體驗精神上的愉悅,學會關心他人,體諒父母,增強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對現在的獨生子女更為重要。孩子從小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就能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意識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應承擔一定的責任,并且逐漸形成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樹立起應對家庭對社會負責任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之,我們應樹立以勤勞為榮,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榮辱觀,創建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孩子們自覺地參加勞動,養成熱愛勞動的品質,培養他們成為具有自我生存能力,能為家庭和社會服務,有責任感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