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登縣柳樹鎮復興民族小學
小學古詩詞大多是以一定的景物描寫、生動的畫面描寫來表達中心的。其內容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以景,或情景交融……總之,情與景、與境、與詩人的感受是水乳交融的。而“情景教學法”是指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特定的態度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教學方法。在古詩詞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能有效提升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創設情景,抓住古詩詞的特點教學,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方法。下面,筆者著重談談情景教學法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古詩詞教學伊始,教師巧用多媒體創設的情景集圖像、影像、聲音等多種功能,把生活的場景、大自然的美景等生動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以“細雨無痕,潤物無聲”的方式將學生帶入詩境,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小學二年級教材中的《贈汪倫》,開課先播放名曲《送別》,然后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讓學生大致了解異同,“送別”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學生的心間,激蕩著他們的情感。這樣,先由音樂走進古詩,進而詮釋古詩,烘托了氣氛。當然,也可以根據古詩詞內容引入故事來創設情景。實踐證明,古詩詞教學中,合理的情景創設可以使小學古詩詞教學如虎添翼,能有效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效率。
古詩詞具有意境美的特點。其意境表現形式主要是通過簡潔的字詞描繪加以實現的,因而,可通過詩中富有表現力的字詞來品詞析句,以此感悟古詩詞的意境,并借助生動的語言描述,創設情景,使學生從中受到熏陶。如,在學習葉紹翁的《夜書所見》時,需要注意“蕭蕭、挑、促織、籬落”等詞匯,感悟詩人此時的孤獨寂寞。這樣,通過關鍵字詞抓住意境,才能了解古詩的含義,并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此外,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還可以引導學生細細體味“詩眼”。所謂“詩眼”,是詩中運用的意旨最開拓、表現力最強的字詞或句子,是讀者洞察詩詞旨趣的窗口。善于抓住“詩眼”,不僅可以體會到作者用字的生動傳神,也由此進入詩詞中的意境。如,張繼的《楓橋夜泊》,該詩借對景物的描寫,渲染了幽寂清冷的氛圍,“愁”是該詩的“詩眼”,一個“愁”字點醒全篇,定下全詩的感情基調,體現出詩人的內心情感。
古詩詞讀來朗朗上口,鏗鏘動聽,扣人心弦,這就使古詩詞具備了音樂美的特點。那么,教師可以根據古詩的這一特點,反復吟誦,在節律音韻中再現情景,使讀的人和聽的人都沉浸在詩的意境之中,進而提高教學的質量。如,在教學白居易的《暮江吟》時,本詩所押ong韻,音調具有交替的抑揚,平仄錯落很有韻致,能夠給人音樂之感,促使人沉浸在美妙的感受之中。
形象美是古詩詞的另一大特點。故而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應用情景教學法組織學生在反復吟誦中積極地展開想象,真正做到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如,教學杜牧的《山行》時,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好像看到了紅紅的楓葉緩緩飄落的畫面,他們的眼神中透露出異彩,不但對詩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也得到了升華。
古詩詞教學中,活動拓展優化情景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角色扮演,進入情景。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扮演古詩詞中的角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古詩詞的情景中去,真正成為駕馭文本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讓自己也成為整個情景的一部分,從而使教學富有感染力和實效性。
2.走進大自然,親臨情景。蘇霍姆林斯基說:“到語言的活水源頭去旅行。”走進自然,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去體會鳥語花香,對古詩詞的意蘊有更深地理解。與此同時,親臨情景時,記憶古詩詞的效果是最好的,而且縮短了古詩詞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也達到了逐步理解詩人的作用。
3.以想象化詩為文,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教師應鼓勵學生把詩詞改造為帶有自己思想的文章,這應該是古詩詞教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生創造力的充分體現。
綜上所述,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運用情景教學法,可以使詩人的思想感情得以深刻的體現與表達,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詩歌,使學生情感與詩人情感產生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