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實驗小學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綜合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包括綜合性學習和口語交際,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語文學科的學習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前提,強調語文學習和學生生活的結合,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目的是使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綜合性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班隊會是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班隊會在學校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班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題班會是一種受師生歡迎的極富教育意義的組織形式。主題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主題班會能充分發揮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讓個人在集體活動中受教育、受熏陶,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如果組織得好,對學生思想的轉化和良好班風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班會課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增加師生間的友誼。
筆者在長期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中研究發現,班隊會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著重合的目標,兩者都致力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兩者都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兩者都旨在發揮班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在集體活動中受到教育、熏陶和啟發;兩者都鼓勵孩子大膽展示自己,形成健康向上的學習習慣。但是兩者的結合也存在不少問題,如,課時難以保證;內容缺乏規范,缺乏新意,難以引起學生共鳴;評價缺乏依據,沒有針對性;缺乏經費、基地和資源;缺乏教研交流機制等。
首先,班隊會與語文綜合活動結合彌補了課時不足的問題。語文老師在大部分學校都兼任班主任,以我校為例,在課程的設置中,班隊會、家校大舞臺為班級活動時間,而語文課教學時間每周在7—8個課時。因為班隊會和語綜合性活動有相同的教學目標,所以兩者結合正好是對課時不足的彌補。一次語文綜合性活動在50人的班級里若是讓更多的孩子有展示的機會,至少需要3課時,但是,語文教學中沒有這樣充裕的時間,若能與班隊會結合,在保證了時間的同時,還有了讓每個孩子盡情展現的機會。
其次,班隊會與語文綜合活動有效結合,豐富了班隊會的內容,提升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對于一線老師來說,班隊會最重要的環節是主題的選擇,主題要與相對應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及學習水平相符合。語文綜合性活動所涉及的內容往往符合上述條件。以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我的暑假生活》為例,和同學交流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經歷講清楚。講的時候可以出示相關的圖片或實物,幫助別人更好地理解你講的內容。這樣的主題學生一定會喜歡,有語文教研做支撐,有操作方法,而且也符合三年級孩子的認知水平。
再次,語文綜合活動和班隊會的有效結合還可以加大與家委會的配合,擴大了班隊會活動的資源。在五年級的綜合性學習中有了解科技的活動,家委會聯系了蘭州新建的科技館,帶學生參觀各種模擬的科學場館、先進的科技設備,這是在課本中無法獲得的。這樣的活動既是語文的綜合性活動,也是班隊會的內容,提升了家校合作的程度。
最后,語文的人文精神與班隊會的培養目標相吻合,語文綜合性活動能將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引入班隊會。教師把握教材、了解學情后,動態處理學習內容,引入鮮活的生活素材,有機拓展,能將更活潑的活動形式引入課堂。統編版教材二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商量》的教學目標是初步感受與人商量的語氣與表達要求,嘗試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目標與班隊會思想教育的目標相符,教會學生如何與他人相處。這樣的活動恰恰是核心素養所涵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