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第二中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已經被廣大教師接受和認可,并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情境創設中,問題情境的取材要密切聯系學生的實際,注重數學的應用性,突出數學的應用價值;情境創設的內容安排要注意數學學科的系統性,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同化和順應;情境創設的內容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取材于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
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生活,認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和經常使用的知識,有些已經進入了他們的潛意識。如果教學中能和學生的這些知識做類比,那么將是非常受學生歡迎的,一旦接受也會被學生牢牢的掌握。
例如在整式同類項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和實際中的例子相比較,把數學分類的思想形象化,在電化教室里用希沃5的分組活動對一群豬羊的圖片進行分類,分類的方法:無角的是豬,有角的是羊。這基本就是一個游戲,每個同學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還感到新奇以至于達到情緒高漲,這時抓住時機自然地過渡到同類項的分類中來,分類的方法: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相同。學生乘勝追擊,很自然地應用剛剛在豬羊分類中形成的程序,先看字母,再看字母的指數。
這樣不僅降低了問題的難度而且加深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同時讓學生接觸了數學分類的思想。將數學問題融于一些學生喜歡的情境之中,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學習中。
古人云:“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制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學生不難發現: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拼成平行四邊形。這一發現解決了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問題。因此,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數學故事、數學典故有時反映了知識形成的過程,有時反映了知識點的本質,用這樣的故事來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例如在講解坐標系(平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講解數學家歐拉發明坐標系的過程:躺在床上靜靜的思考如何確定事物的位置,這時發現一只蒼蠅粘在了蜘蛛網上,蜘蛛迅速地爬過去把它捉住。歐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樣用網格來確定事物的位置啊。”引入正題,怎樣用網格來表示位置。這時學生的興致已經調動起來了。
數學的教學是一個長期細致的工程,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最終目的,而創設問題情境只是一個手段。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也絕不僅這幾種,如還可以設立疑點、猜測、驗證、錯例反證、考察等等創設問題情境。在我們的教材中,也有很多現成的素材,例如小貓釣魚、為媽媽折千紙鶴、收集廢電池等等。這些情境的創設,我們可以進行有感情的口述,有的可以放大成掛圖,有的可以再制成多媒體課件,這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管怎樣的方式,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自身知識的不斷豐富,需要我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教育的熱情。
當然,這種教學手段也存在弊端。如由于一個教學班的幾十個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不完全一樣,對極少數的學生來說,雖然把情境教學過程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過程,但不能把情境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看情境情趣盎然,引申到數學知識則一落千丈。情境創設對于小部分學生來說,不能起到激發興趣,調動思維的作用。
總之,情境創設的教學策略,無論是哪種形式和手段,其目的均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