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縣第一中學
近年來,隨著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提出和不斷深化,教育工作者們對各學科的核心素養教育研究也表現出炙熱化的狀態。核心素養是學生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方面要求的結合體,相比于注重結果的應試教育,核心素養教育更加注重過程,它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人適應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傳統教育奉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教育思想。在此思想指導下,應運而生的應試教育其目的性之強、過程之死板、結果之慘淡,令人發醒,應試教育又被稱為“填鴨式教育”,是我國現行的主流教育體制,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過分注重考試成績,物理教育更是如此。教育改革的不斷創新,并不是要全盤否定傳統教育模式,而是要求教育工作者直面傳統教育的優缺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認清問題之所在,推陳出新,不斷創新教育策略,為高中物理教育順應核心素養培養尋找突破點。
1.促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上的認知發展。認知發展是培養學生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逐漸具備的對于問題情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從內容感知到理解應用的認知發展過程。以培養認知發展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能夠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思維,有益于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所學知識。認知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漸學漸長的過程,做不到一蹴而就,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教師要以現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本,逐步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點到面、由學到用地形成認知體系。作為需要理科思維方式的高中物理,不同于文科性的學科教育,首先要對知識具備出色的記憶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對錯綜復雜的現象進行感性分析的本能;而物理學科的理性思維更加注重用自我的認知能力參悟規律性的現象,因此,促進認知的發展才能有力地推動高中物理的學習。
2.科學合理地應用現代化的教具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隨著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形成了取長補短的模式。傳統教學模式下的物理教學相對枯燥乏味,教師延續以往的教學模式對學生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為了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高效性,多媒體教學是十分有必要嘗試的教學手段。當然,多媒體技術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并不是將其作為教師省去板書的PPT展示工具,作為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發掘其更加科學合理的使用方法。筆者認為,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課堂教學有以下幾點方法:首先是展示課堂授課內容,可以PPT的形式展示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點,節省書寫板書所耗費的時間;其次是搜集與課堂內容相關的最新研究進展、相關專家視頻,提升學生學習熱情;最后可將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物理實驗中,錄制相關實驗視頻,如此可解決實驗場所、實驗時間及實驗次數的限制性,將節省的時間留于學生動手操作,使課堂教學成為集學習、理解、掌握、運用為一體的高效場所。
3.重視物理實驗趣味性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實驗是物理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于物理一線教育工作者而言,在漫長的教學生涯中,反復性的物理實驗極易產生疲勞感,因此,保持實驗的趣味性是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時刻注意的環節。比如,可以將乏味的物理實驗以魔術的方式引入課堂,在課程的開始先設置懸念,再針對此懸念開展理論教育。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尋找并不斷創新魔術的設計思路,使其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解決了一成不變的授課內容對教育者帶來的視覺疲勞,同時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性及好奇心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調動,以此方式開展的高中物理教學定然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物理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新時代下順應社會發展需要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時代在進步,教育在發展,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斷創新教育方法,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核心素質教育理念下創新和完善物理課堂教學的策略,才能將高中物理教學的改革創新之路愈走愈寬,才能為祖國培養出更多、更全面、能夠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得力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