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小
(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懷城鎮第二小學 廣東 肇慶 526400)
一年級是學習時期的初級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培養讀寫習慣的最好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需要每個老師不斷探索,從而找到適合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1.1 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年級學生剛剛進入校園,自制能力和思維能力都比較差,每個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都不一樣。因此老師應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字。與此同時,還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培養學生自己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學生閱讀大量的書籍,一方面可以認識各種漢字,另一方面還可以積累語文詞匯和句型,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1]。
1.2 讀寫能力的關系。如果想學好語文,就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時刻影響著語文的學習效果。寫作和閱讀的關系十分密切,只有具備充足的知識,才可以寫出優秀的文章,如果想具備充足的知識,那么就需要多閱讀,看的書多了,積累的知識就多了。因為一年級學生年級比較小,認識的字比較少,因此無法很好地進行閱讀,這時需要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掌握不認識的文字,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1 老師忽視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作用。目前,很多一年級老師沒有足夠認識到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作用,只有把閱讀和寫作融合,才可以更好的發揮出兩種能力的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把閱讀和寫作分開進行實際教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專門的閱讀課和寫作課,閱讀課只是單一的閱讀各種書籍,寫作課只是單調的傳授各種寫作技巧,老師沒有認識到如果把閱讀和寫作結合到一起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還能積累各種知識。除此之外,在教材中有關寫作和閱讀的內容也是分開的,其中閱讀占據教材的內容更多,寫作占據的內容比較少,從而使老師更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忽視培養寫作能力,最終使學生的寫作水平越來越低[2]。
2.2 忽視教材的作用。一個學生只有具備充足的知識量才可以寫出優質的文章,因此應該重視閱讀的作用。實際上,教材當中的文章都是編者經過精挑細選后才編入的,如果學生可以掌握教材中的內容,便可提高寫作能力。教材中都是比較優質的文章,文章中運用各種寫作手法,以及在課后也會根據相應內容給學生留一些仿寫的作業。但是因為課堂的時間比較短,很多老師都是在完成教學任務后,讓學生自行完成課后作業,并且很少去檢查學生完成的結果,從而嚴重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
3.1 積極組織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知識要依靠日常的積累,只有堅持不懈的閱讀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老師應積極組織各種閱讀活動,為學生寫作積累大量材料,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熱愛讀書,那么父母對書籍的熱愛也會時刻影響孩子,長期和父母一起閱讀,使孩子也逐漸喜歡上閱讀,經過長期的閱讀,會使這類學生的理解能力更強,同時寫作水平也會更高,了解的知識范圍更廣闊,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如果學生可以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那么閱讀就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老師在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可以要求父母每日幫助學生選擇一個寓言故事或者是童話故事,讓學生自己讀熟后朗讀給父母聽,并且父母在聽完朗讀后,根據文章內容向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可能在剛開始的時候學生朗讀起來非常困難,但是經過長期練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使學生不斷進步。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自己不熟悉的文字,通過長時間的閱讀積累,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高質量的詞語和句型,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3]。
3.2 學會各種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開始”。習慣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具備一個良好的習慣,不僅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還可以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老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習慣。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一年級的學生年級比較小,對各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學生的個性還不穩定,容易模仿他人,雖然有的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但是卻無法專注閱讀,同樣即使對寫作感興趣,也無法專注,很容易被其他人和事物吸引,因此老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是和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多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在閱讀文章時,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區分應該如何閱讀,如何選擇閱讀文章,什么樣的文章應該精讀,什么樣的文章應該粗略的讀。例如,學校可以開設閱讀課,教會學生各種閱讀方法,同時指導學生如何進行精讀,對一些文章內容比較老舊,閱讀價值比較低的文章可以進行粗略讀,只要掌握文章中的生僻文字就可以,對一些文章內容價值比較高,內容比較新穎的書籍,老師可以仔細講解文章的內容,讓學生進行仔細朗讀,從而了解文章表達的含義。在進行閱讀練習的過程中,也不要忽略教材中的文章,可以適當的給學生添加一些簡單的課外閱讀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識字。
3.3 在閱讀書籍前先進行寫作練習。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先要求學生練習寫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寫作目標,另一方面還可以有助于學生閱讀文章內容。在學生閱讀書籍之前,老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文章題目,根據文章題目讓學生進行寫作練習,通過寫作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老師可以通過寫作結果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教學方式。另外,老師要及時幫助學生改正寫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表揚寫作內容比較優秀的學生,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寫作和閱讀的積極性。在閱讀文章之前老師不要求學生必須寫出成型的文章,這種寫作方式主要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在閱讀前要求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帶著自己寫作時的想法去閱讀文章,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4]。
綜上所述,在一年級語文課堂中,寫作和閱讀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內容,但是也是學習的難點,老師要足夠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既要拓寬學生知識面,也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寫作,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