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河南省夏邑縣教師進修學校 河南 夏邑 476400)
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是他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導師,不僅能夠教會他們文化知識,還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起到其他重要的作用。在21世紀的校園中,學生們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生活節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另外,在各種新鮮事物的影響之下,學生們的思想也變得更加活躍,越來越多的學生有著比較前衛的思想,對于傳統的觀念和陳舊的事物都能夠及時提出自己的質疑,而且如今學生的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所以也會導致出現一些攀比的現象,這就對于中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之下,中職教育一定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才能夠推動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校是學生活動的最主要場所,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都必須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幫助學生不斷克服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同時也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情況,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健康的成長,所以在新時期的中職教育中,將教育心理學融入在課堂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1]
通過對如今中職教育的教學進行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如今中職教育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嚴重影響到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中職院校中,學生們還不夠成熟,心理狀態仍然是一個較低的水平,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少自身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如果教師對學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就會導致學生產生抗拒心理,嚴重時還會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或逃學等情況,這就對教學造成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中職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到大時代背景的影響,具有比較強的個性特征,而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并沒有全面了解到學生的心理因素,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性,這也是不利于教學活動開展的,所以在真正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掌握足夠的心理知識來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分析和指導,從而能夠根據實際情況來為學生展開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幫助學生獲得面發展。[2]
3.1 全民了解學生情況。中職教育中教學活動開展受到限制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足夠了解到學生的基本情況,不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就不能采取正確的措施和學生進行溝通,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學生的心理發生變化,與教師之間產生隔閡,認為教師和自己之間是有代溝存在的,不能正確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所以就會不配合教師的教學。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能夠更好地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行動起來,融入到學生之中,去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根據這些想法來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心理需求滿足的同時來學習知識,從而配合教師來完成教學任務。
3.2 改變師生的交流狀況。站在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能夠推動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也能夠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一些心理問題,師生的交流應該是建立在教師和學生相互信任的基礎之上的,而在學校中,有一部分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由于害羞或焦慮等原因而不愿意和教師進行交流,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必須要主動和學生溝通來打破師生之間的這層隔膜。一般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其實并不容易,教師在和學生主動交流之前一定要了解到該學生的基本情況,從而選擇一個合適的方式,師生交流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很多性格內向的學生并不會由于教師的一兩次交流而對他敞開心扉,所以教師在主動改善師生關系時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盡量和學生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從而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定的認同感,長此以往,才能夠讓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
3.3 鼓勵學生學習。在當代的教育中,主要是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這種能力的提高是要建立在學生具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基礎之上的,否則就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中職院校的教師要想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就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來為他們設計課堂活動,教師要明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層次入手,從內部看就是要了解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來設計教學內容,而外部則與家長的期望和社會的要求等有非常重要的聯系。例如:有很多學生都比較抗拒英語學習,這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對于音樂或電影的喜愛來在課堂中為學生播放英文電影或歌曲,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逐漸轉變學生的英語學習態度,并且在不斷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意義,最終改善教學的實際效果。[3]
3.4 增強心理暗示及開展情感教育。正確的心理暗示能夠對教學產生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心理學中,心理暗示是指教師用一些不明顯的方式來向學生傳遞信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這些信息的影響而做出反應。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所以教師在實踐中一定要加強對于學生的積極心理暗示并掌握其中的技巧,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積極暗示下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良習慣,獲得更好的發展。為學生開展情感教育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配合教師完成教學活動。情感教育的開展要體現在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和諧,在這種情況之下才讓學生體會到良師益友的感覺,從而更好地去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在中職院校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在心理方面的素養,加強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并且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合理應用,從而幫助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去融入課堂學習知識,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獲得更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