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鹍鵬 上海體育學院武術學院 鄭州商學院體育部
自我國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大疫情以來(簡稱新冠疫情)已經持續一年有余,對公眾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帶來巨大的威脅,同時對國家的經濟發展造成重大影響,使整個社會的正常運行面臨著巨大挑戰。目前新冠病毒傳染率高、傳播范圍之廣,對高密度人群的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和各級政府作出重要防疫指示,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1]。為此在黨中央科學防控和精準統籌部署下,各級單位出臺政策鼓勵居民居家隔離,學校延期開學,倡導學生居家在線學習,通過這些強有力的措施,阻斷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對防止疫情的嚴重擴散具有強有力的防控作用。然而新冠疫情的出現導致了大眾體育健身場所的時空轉變,在有限的時空下,武術為大眾居家健身提供了新的健身路徑。
國務院于2016年10月印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根據不同的人群和地域的特點,開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尤其指出要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運動項目;建立完善的運動處方數據庫,推動形成體醫結合的疾病管理與健康服務模式,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2]。“體醫融合”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我國體育健康事業開始邁向精準化方向發展的道路,體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質的功能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我國傳統文化中從來不缺少健身養生的思想內容,中國人也比較注重運動鍛煉,甚至道家傳統養生思想和武術、太極拳強身健體的理念影響了世界[3]。
為此,武術作為我國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身體的文化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屬性,而且作為身體的運動還具有很強的體育屬性。武術體育屬性內容可包括武術套路、格斗運動和養生功法三大組成部分。而且每部分內容可以根據不同的人群、年齡、性別等特征采取不同的內容、動作組合、強度等,可以提高不同人群的身體素質,加強人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功能。因此,在體醫融合的前提下,武術與醫療手段的融合尤其是與中醫的融合(簡稱武醫融合)為新冠疫情下“治未病”提供了新的健身路徑。
2020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武術中心在貫徹《綱要》實施方案中提出武術建設的中期目標要完善武術公共服務體系,凸顯武術的健康功能,增強人民群眾的健康意識,使參與武術健身鍛煉的人口達到體育鍛煉人口的五分之一;同時還要構建社會武術的新格局,夯實武術全民健身基層基礎工作,動員社會力量開展武術全民健身活動,促進廣大民眾健身與健康的深度融合[4]。此次疫情堪稱的“黑天鵝”[5]事件,由于其傳播速度極快、波及范圍極廣、危害力巨大,從而使人民大眾的健康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此挖掘武術健康功能,建立武術與醫療(尤其是與中醫)融合健康服務模式,推動“健康+武術”體醫健康平臺構建,同時編創簡單易學的武術健身套路、健身性的格斗運動和健身功法等適合居家健身的武術健身內容,從“治已病”轉變為“治未病”。積極倡導“醫療康養+武術運動處方”模式,鼓勵醫療康養與武術健身運動康復結合,為康復人群提供有力的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康復手段。鼓勵社會力量新建、改建武術療養機構,加強武醫融合社區服務站建設,打造武術康養綜合服務體。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了新型的總體概念,即“互聯網+”的概念,其是一種新型經濟模態,使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在互聯網時代達到最優化,與此同時,能夠將互聯網最新的科技成果與傳統經濟各領域達到深度的融合,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在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平臺上實現經濟發展的新模態[6,7]。武術在“互聯網+”經濟形態下可以充分整合武術資源,包括武術的文化資源、健康資源、人才資源、產品資源、技術資源等。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武術傳播的市場化離不開互聯網這個大環境,因此“互聯網+”整體概念的提出,促進了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有機結合,尤其是與作為傳統行業的武術相結合,其所產生的傳播效果并非是兩者簡單的雙向疊加,而是1+1>2的邊際效應。
同時隨著5G網絡的日趨成熟以及移動終端的多樣化,將有助于促進“萬物聯網”,即物與物互聯,人與物互聯、人與人互聯和服務的如影相隨、觸手可及,而且5G與VR(Virtual Reality)、VK(Visual Knowledge)技術,即虛擬現實與知識可視化技術相結合[8],加強武術健身信息互聯網移動云端的建設力度,用以提供所需要的網絡虛擬空間,使受眾人群通過移動終端將大量的武術健身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受空間限制的方式進行有序呈現。
將武術健身內容以數字化技術,從多方位、多角度重新整合和處理,形成區別于傳統的武術健身形式,做出一個完整的武術健身網絡平臺和數據庫。建立平臺專業管理和服務團隊,這樣可以及時搜集武術健身相關信息,對武術健身資源實行統一的采集標準、統一的校驗標準,保證武術健身網絡資源的科學化和規范化[9]。這樣可以使武術健身網絡平臺在后疫情語境中繼續發揮作用。
所謂場景,最初的含義是指在影視劇中的場面、情景,是指在特定時空內發生的符號詮釋將意義的潛力釋放,意義的無限衍義及其規模化構成龐大的文化意義集合[10]。電子媒介新場景下,產生了三種類型的情境合并:即不同的受眾群體被合并為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信息接收的過程和秩序被合并為一體、私人情境和公共情境被合并,這種場景下的合并與融合過程,使這一情境信息系統內的傳播具有獨特性[11]。在5G網絡布局下,發揮VR在知識和信息獲取渠道與效率的優勢,形成完整直觀的“沉浸式全感官數據”[12],將武術健身的多維信息以一種動態化、立體化的方式呈現。
在成熟的云端服務的基礎上,構建居家武術健身數字場景,通過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或者其他移動式可穿戴設備)向居家健身受眾定向傳遞即時武術健身信息,通過精準的個性化信息實現與居家健身受眾的互動。由于科技的迅猛發展,移動端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體現出“移動化”“實時性”和“個性化”三大顯著特征。“移動化”和“實時化”擴充了觀看的場景,使武術健身受眾的活動空間得以解放,“個性化”使移動端的時間場景更加靈活,既能保證一定的健身時間,又有利于相關信息的推送。另外,可以整合移動端的各類網絡媒體平臺,搭建多維的社交場景,為居家健身者提供多種的情景互動方式,提高其參與感受度[13]。因此,居家健身受眾可以通過移動端的便利,隨時隨地獲取武術健身信息,并且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隨時主動地在移動端上選擇相關的武術健身信息。武術健身信息平臺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愛好隨時自主地在移動端上選擇性地向居家健身受眾推送相關的武術健身知識與健身方法,這樣就可以把居家健身受眾碎片化時間與空間充分地利用起來。
中國的哲學體系有別于希臘的哲學體系,希臘哲學的對象是自然,其是以自然界為研究主體(外視),而中國哲學主要以生命哲學為主線,其主要研究整個人生過程(內求)。中國的武術先哲們早就認識到其健身強體的內在價值[14]。作為身體文化的武術必然要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是巨大的,可以說在整個武術技擊的體系和武術健身的康養體系無不體現著這種影響,貫穿于整個武術哲學體系當中。因此,武術是保養和保存生命的綜合體,是兩者的統一,是一種存養生命的學問[15]。中國傳統體育的健身養生作用逐漸得到社會的認可,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在疫情防治手冊第9條中提道:“不要集中鍛煉,可以做一些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運動和健身操”,這足以顯示社會對中國傳統武術養生的認同,顯示中國傳統體育項目具有極高的健身養生價值,以人類身心修養和精神追求為思路的中國傳統體育運動內涵,終將被長期處于競爭壓力和信息爆炸之下的現代體育所需要[16]。因此,在新冠疫情下,針對不同人群和不同強度的練習來構建武術居家健身新內容是當下提高全民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新冠疫情防治常態化背景下,要充分發揮武術在健身方面的主要功能。武術與中醫的內在理念上具有相似的一致性,即對身體整體健康觀的重視和對身體疾病的預防,為武醫融合發展提供了內在的驅動力,也為武術健身的功能提供了醫學理論基礎。尤其是在媒介高度融合的現代數字技術場景下,通過武術與中醫康養理念相結合,構建武術居家健身平臺,使武術健身信息數字化、武術健身場景數字化、武術健身內容數字化。通過此路徑就可以把居家健身受眾碎片化時間與空間充分地利用起來,通過武術健身提高人民大眾的免疫能力,加強對新冠肺炎病毒的預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