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檸馨 泰興市襟江小學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之前有空余的時候閱讀了《運動心理學》這本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人在運動的過程中,其感覺、思維、記憶、情感等都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人的性格、行為、氣質、素養等也會隨之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筆者的體育教學中,我也越來越發現,體育運動對于學生的心理方面產生的影響。曾經我跟我的學生這樣說過:“一個真正優秀的人,勢必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不論是學習、體育抑或是德育,因為學科之間其實是相通的,是融通的關系。”所以對于體育運動,我一直很支持學生持之以恒去參加,不僅有助于促進學生身體的健康,更有助于促進學生心靈的旅行。以下是筆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論述體育運動。
在一味追求教育高效的道路上,我們似乎丟失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反而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源泉,而在當前的教育大背景下,很多教師雖然與我一樣有著這樣的感悟,但是終究猶如戴著腳鐐跳舞,很難改變現狀。而體育運動是一種可以力促學生全身都產生變化的運動,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潛移默化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以下筆者從心理學的角度談如何通過體育運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樂觀豁達的精神,是一種境界,也是當前社會中很多人所缺乏的,正是因為匱乏,所以才更需要培養樂觀的精神。從小到大,我們的教育都在拔高學生,要求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好學生,在全面發展的所有要素中,又盲目的將學生的課業作為比重最高的那部分緊緊抓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完全可以通過體育運動來培養學生的樂觀精神。比如我建議學生們可以晨跑,通過晨跑來緩解他們學習上的壓力,在課件休息的時候,我建議學生可以適當進行一些放松式的體育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促進學生大腦神經的放松。到了周末,我建議學生們參加一些體育運動項目,比如打籃球、踢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通過這類球類運動徹底放松身心。久而久之,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有了很多的享受,逐漸形成樂觀的情緒。醫學家調查研究也表明,身體上的輕松有助于促進學生心理上的樂觀情緒的形成。
成功的路有很多條,有的是捷徑,有的是彎道,路不重要,但是沒有哪一個結果不是靠堅強的毅力來取得的,我們經常說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傷痕累累,如果你心理上足夠強大和堅強,就可以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去克服困難、戰勝挫折,但是如果心理上不堪一擊,那么很有可能在困難面前倒下。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學生堅強的毅力。比如曾經的一次校園球賽中,有幾個學生在中途出現了氣餒,因為聯賽已經連續輸了好幾場,此時我鼓勵學生其實比賽的實力都差不多,最后在場上比的是什么?是毅力,一個人只有具備毅力,才能迎難而上,獲得最后的成功。在我的鼓勵和引導之下,學生們重整旗鼓,最終獲得了比賽的勝利。
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一直在提,可是對于當前的學生來說,這方面很匱乏,有的學生認為,吃苦耐勞的時代已經過去,有的學生甚至提倡吃喝享受的價值觀。其實這主要與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對于當下的學生來說,他們確實物質上比較優越,可以說什么也不缺乏了,可是精神上呢?我覺得當下反而進入了精神相對貧瘠的時代了。在體育教學中,我會試著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刻苦精神。比如有一次我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北京奧運會的視頻,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發現運動健兒很艱辛,汗流浹背,卻在獲得獎牌的那一刻包含著幸福的淚水。此時我提到:“吃過多少苦,就能最后享受多少甜蜜!所以我們不能怕吃苦,唯有刻苦勤奮,才能最終收獲滿滿。”
當下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合作的意識比較薄弱,合作能力比較差,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引導學生之間加強合作。在教學中我經常會劃分小組,給學生機會一起合作,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體育運動的比賽,學生在比賽中彼此之間博采眾長,以小組為單位,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所謂信心決定命運,對于學生來說,信心是促進他們進取的一個重要的理念,對于學生來說,由于他們的價值觀、世界觀尚未穩定,不少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形成自卑、消極等不良情緒。因為是體育教師的緣故,所以私下與不少學生都比較友好,他們也很樂意將心里話跟我一起分享。在談話中我發現不少學生都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我在體育課堂中會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比如在體育運動中,我會具體給每一個學生訂立一個目標,學生完成了目標我就進行表揚,力促學生構建自信心的形成。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體育運動與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作為體育教師,更有責任和義務來上好體育課程,為構建有活力的體育課堂而努力。結合目前學生的情況以及體育運動的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構建有活力的體育課堂:
文化的力量是潛移默化的,在教學中筆者主張通過熏陶良好的體育文化,來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升。比如學校一般一年都會搞春季、秋季的運動會,在校園運動會中,可以宣傳一些體育界的風云人物,比如劉翔、鄧亞萍、姚明等等,通過宣傳這些風云人物的形象,來引導學生形成自律、創新等意識,激發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可以直面生活中的困難,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素養。熏陶良好的體育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對于教師來說,還需要平日的熏陶、影響。比如在教學中,我會通過一個個體育故事激勵學生,通過一次次友誼賽促進學生的內心成長。很多時候,只要教師自己的心里充滿了陽光,就能為課堂灑下一片陽光的種子。
筆者一直主張學習必須是快樂的,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可以全面激發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自我意識的構成。在教學中,營建快樂的體育課堂,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會更樂于融入課堂中,更善于配合教師的講課。比如曾經遇到一個學生,因為學習上幾次考試都很不理想,學生很氣餒,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情緒一直都比較低落。這時候我找到這個學生,在談心的時候他說自己對學習沒有信心了,感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我想到這名學生很喜歡打籃球,于是我周末和這個學生一起打籃球,在打籃球的過程中,他幾次都輸給了我,我善意的說:“有時候我們不必太在意結果,過程真的很重要。你現在跟我一起打球,我看得出來你很開心,雖然汗流浹背,但是身心舒暢,那么結果就不那么重要了。我們在學習中也是一樣的,只要我們勇敢面對,樂觀地去參與學習的過程,過程中我們體會到了快樂,那么結果就顯得微不足道,而恰恰在我們的樂觀豁達中,成績自然會上來的……”聽著我的講解,這名學生有所領悟,后來在多次的課堂中,他表現的都很積極。
體育的項目有許多。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適合學生參與的體育活動。小學生的體能較弱,身體發育不夠成熟,且心智也較弱。為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教師需要格外注重學生運動的強度和難度。倘若強度太大,學生容易畏難甚至產生倦怠心理,倘若太容易,學生又容易失去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跑步跳繩甚至簡單的球類運動,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賽,或者組織小組進行集體活動,都可以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運動的選擇,甚至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組成體育興趣小組,自行進行體育運動。這樣學生自行組織自行參與的方式,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建設,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如果各方面條件合適,比如場地,體育器材,體育活動時間等。教師就可以專門為學生設置趣味體育活動,甚至舉辦小型的趣味體育競賽。以充滿創新性和趣味性的體育活動,來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既能讓學生獲得樂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創新的思維方式。比如,教師可以舉辦吹氣球比賽,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同一個氣球從起點吹到終點,并通過計時來進行評價。又或者,教師可以讓兩個學生抬著一位學生組成三人小組,在田徑場上進行賽跑等等。對于小學生而言,體育活動更多的是促進身心發展。而通過采用多元化的體育項目,便可以更好地實現學生在體育上的全面發展。因此,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讓學生體會到體育的樂趣,教師應該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多適宜的體育活動,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的魅力。
總之,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心理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也是很多教師開展具體的工作中所不可避免的困惑和難題。心理學的范疇有著極大的內涵和外延,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心理學的內涵,把握心理學與教育學的共通之處。從當前來看,學生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層出不窮,也亟須引起各界的充分重視,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不斷去探究、發現關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每一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