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健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健康管理學院
現今“健康教育”的思想逐步滲透到體育教學活動中,健康的衡量標準已經不再局限于身體范疇,而是從身體與心理兩個方面進行綜合的評估。為了適應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高職體育教師應當主動接受新時代帶來的教學挑戰,深入了解體育教學中潛在的問題,尤其是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單一性的訓練方式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枯燥,情緒容易受到影響,體育教學和訓練的效果會大打折扣;激烈的運動過后生理負荷超標也會引發心理上的問題;學生在鍛煉中受傷容易留下心理陰影和障礙等。體育教學不僅包括身體鍛煉和運動技巧教學,還應當將學生的心理健康納入教學重點。心理訓練作為一種先進高效的教學方法,既有助于體育訓練和教學,又有助于緩解學生心理負擔和壓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當將身體訓練和心理訓練有機結合,從而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高職沿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思想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比較嚴重。在“應試教育”的局限下,很多高職的領導和老師對體育教學缺乏重視與關注,沒有認識到體育學科的重要意義和價值,不能借助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體育意識。很多體育教師不能正確理解體育學科的內涵與意義,一味地追求成績,教學目標局限于學生的成績,體育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缺乏對學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和認識,盲目地重視短期教學目標,難以實現通過長期訓練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教學目的。
在課程改革背景下,現代教育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部分高職體育教學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不能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結合實際情況來看,“填鴨式”教學和“一言堂”現象仍然普遍。體育教師主宰課堂,學生的自主性得不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一定的壓制。教師采用落后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單一,導致體育課堂氛圍壓抑,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或抗拒的情緒,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容易受到打擊,教學效果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在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會安排學生進行體育技能和技巧進行訓練,包括一些相對難度較大的動作,比如跳高、跳遠、雙杠等。很多運動項目對學生的運動技巧和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多次練習的方式能讓學生的肌肉產生記憶效果,在進行體育訓練過程中,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思維能力和內在潛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合理的將體力和腦力進行結合,進而實現最佳的訓練效果,達到理想的體育教學目標。經過一定強度的體育練習之后,很多學生的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會受到較大的影響,感到疲倦和乏力,教師應當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休息調整。學生在休息時間便可開展拉伸訓練,與此同時放空大腦,讓神經系統得到舒緩,通過適當的放松使學生能夠恢復到良好的運動狀態。這種方式便是恢復性心理訓練法,有助于身體疲憊的學生通過心理訓練恢復到理想狀態,從而更好的提升教學和訓練效果。
所謂回憶性心理訓練法是指通過在學生的腦海中構建表象,再借助相應的語言暗示,進而實現更好的體育教學效果,更好的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高職體育課堂上,學生在參與體育訓練與技能學習時要將智力與體力有機結合,運動中的思維活動對體育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調節效果。有些技能動作學生不能高效的學習和掌握,不一定是身體肌肉或協調問題,更多是由于大腦活動不足,心理上的畏懼和害怕導致不能做好學會的準備,最終學習效果很難得到保障。比如學生的情緒不佳時,其大腦的思考和記憶效果都會有所降低,此時若不能有效的克服心理障礙會間接導致肌肉訓練受到影響。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回憶性心理訓練方法,幫助學生進行心理建設,更好的促進學生腦力和體力的結合。
若想有效提升高職體育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當積極運用回憶性心理訓練法,通過表象和思維的綜合運用,輔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動作和技巧,輔之以語言暗示,借助語言來刺激學生對體育技能技巧的記憶,從而高效完成動作,使其肌肉產生記憶,利用肌肉來促進肢體的動作完成。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排球教學時,可先借助表象訓練,讓學生的身體對手臂伸直、提肩抬臂等動作形成心理語言標記,進而通過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高效的記起之前教授的內容,更好的完成相應動作?;貞浶孕睦碛柧毜囊c是要幫助學生形成動作表現記憶,進而通過語言的引導來調動和激發記憶,從而實現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時容易產生緊張的情緒和心理。比如教學內容難度系數較高,運動項目存在一定危險性,學生自身體質較差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學生的緊張和害怕。除此之外,高職體育教學中的考試項目也容易讓學生感到緊張,一些學生害怕出錯或達不到考核標準便會感到緊張和畏懼。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狀態,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進而保障體育教學順利開展。
若想有效的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可通過自我暗示的方式,引導學生掌握自我暗示的方法,通過頻繁重復一些詞語來實現心理暗示的效果,進而使學生在潛意識中產生行動方案,借助自我心理暗示的效果來緩解緊張的心情。比如在排球教學活動中,教師便可引導情緒狀態不佳的學生通過自我暗示的方式來穩定情緒、平復狀態,借助重復暗示“穩住”“能行”“注意細節”“一定要到位”等詞語,幫助學生更好的緩解心理的負擔和壓力,消除負面的情緒和不良的心理。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技能指導和方法教學中,應當合理的融入情緒訓練,從而保障學生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學習和訓練,有效提升體育學習的效果。比如在教學足球運動時,借助限制比分以及禁止隨意傳球等方式,讓學生保持精神的集中和緊張,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會更好的適用緊張的情緒,從而提升抵抗緊張心理的能力。在實際比賽中,也可借助換人的方式來對學生的情緒進行訓練,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通過消除緊張心理的訓練,有助于幫助學生克服負面的情緒和心理,增強信心與動力,以便更好的學習和訓練,用良好的心理狀態來應對體育運動,獲得理想的成績。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高職體育教學也迎來了創新與發展的新機遇。高職體育教師應當具備與時俱進的意識和開拓創新的精神,積極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模式與方法進行優化與完善。心理訓練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體育教學中應當積極地推廣和應用。文章簡要地分析了高職體育教學現存的問題,并提出了心理訓練在高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高職體育教學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