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征 夏海燕 上海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舞蹈作為一項國際性舞蹈,其中包含了拉丁舞與摩登舞兩個小項,每個小項中又包含了五只舞種,將體育的運動美與舞蹈的藝術美完美結合在一起。同時匯集了各個國家藝術、各處地域文化、各族民族特色。拉丁舞的激情澎湃,摩登舞的高貴優雅,伴隨著貼身切合的舞曲跳出青春朝氣,展現出優雅的身姿,使人身臨其境,彌漫在舞蹈與音樂所能觸及到的每一處角落,感受著最美好的快樂。隨著科學技術的多元化發展,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體育舞蹈發展也面臨著創新與改革。相較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足以支撐現代教育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需求。由此,體育舞蹈迫切需要進行創新性改革,才能更加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促進素質教育的開展。
翻轉課堂教學起源于美國的一所高中,由于其摒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并在實際教學運用中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因此獲得了全球范圍內大部分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在對翻轉課堂教學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之后,被應用到了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模式中[1]。傳統教學模式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單一,導致課堂學習氛圍、學習效果等方面欠佳,最終使得課堂學習氛圍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學習效果相對較差,師生間交流溝通也沒有形成良好的氛圍,繼而學生失去了繼續學習舞蹈的興趣與熱情,形成厭倦的心理態度,使之學習效率不高。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是指教師將課堂教學內容的傳道、授業、解惑的主導性轉交給學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由學生主導課堂,使得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領悟更加透徹,同時也多方面的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課堂設計來看,整個課堂由學生進行設計并實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深刻體會課堂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在整節課堂所處的時間位置,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注意力的集中,相當程度上提升體育舞蹈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了教學手段,活躍了課堂氛圍,并對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傳統教學觀念有所改觀,不再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簡單意義上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
在傳統體育舞蹈教學中,舞蹈課堂教學存在的最大弊端是教學方法單一,課堂上只是教師的示范與講解,學生的自由練習和領悟,最后是展示本節課的學習成果,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匱乏,使得體育舞蹈課堂氛圍不夠活躍,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與激情,致使多數學生對體育舞蹈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大打折扣,最終表現為“不想學”和“學不會”的現象。如今對體育舞蹈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將科學信息技術融入體育舞蹈課堂的教學中,比如集體觀看黑池舞蹈節中專業選手的體育舞蹈專業比賽的畫面,聆聽最高級別體育舞蹈賽場舞臺上的音樂,感受著猶如現場般的氛圍,更加有效的引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跳舞的欲望。采用觀看體育舞蹈視頻等也是體育舞蹈教學中相對新穎的一種教學手段。
教職人員在教學前應提前錄制一段舞蹈教學視頻,時間應在15min以內為最佳,并通過視頻剪輯功能對重點與難點進行重復性剪輯,在重要節點處對其舞蹈速度調節至最慢的程度,以便學生在觀摩的時候對難點動作進行更好的掌握與研究[2]。學生在觀摩體育舞蹈視頻的同時會跟隨舞蹈視頻進行模仿練習,這也是對其自我表現性、自覺主動性和自信心的培養。也會使學生隨之產生一系列的感悟與想法,之后學生在進行模仿練習時會進行不同樣式話語的交流與思想的碰撞,發現其他同學的優點與不足,同學之間共同進步。隨著舞蹈技術動作的深入練習與領悟,自身對于音樂和舞蹈動作的感悟也會發生質的改變,從而不斷的進步與提升,提高自身對體育舞蹈的感悟,形成自己對舞蹈的見解。
融入科學信息技術對視頻和音樂進行剪輯整理,學生能夠更加有效的、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在模仿學習中,專業體育舞蹈視頻是重中之重;在平時練習中,舞動音也是最為關鍵。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只有剪輯、改編出更加富有情感的音樂或是更加符合自己所要展現舞種的音樂抑或是貼合自己演出的舞蹈作品的音樂時,體育舞蹈表演者才能更深入地做到身臨其境,將自己與音樂和舞蹈融為一個整體,給出一場令人賞心悅目的視覺盛宴,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演出效果、學習效果。
體育舞蹈課堂雖然已有較為豐富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手段,但只能滿足與體育舞蹈專業的學生實施,相比非體育舞蹈專業的群眾來講,現已有的多數體育舞蹈教學模式并不適用與非專業群眾,因此體育舞蹈課堂急需創新型教學模式,在傳統體育舞蹈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多關注體育舞蹈專業性發展,主打專業性,相對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雖然較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果,但重視程度遠遠不夠,結果使得學生的舞蹈專業水平最終呈兩極分化,整體舞蹈專業水平提升較為緩慢。因此需要多加關注學生在體育舞蹈專業水平的持續性發展,不能只依賴于課堂教學中所呈現的效果。
縱觀當下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教學改革的浪潮,唯有不斷創新。只能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才能滿足當下體育舞蹈課堂中所需要的火熱氛圍。即興展現教學模式也可以更加巧妙的運用在體育舞蹈課堂教學中,對體育舞蹈課堂教學效果有較為可觀的改善。相比在傳統體育舞蹈教學中,從師生交流互動方面看,傳統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范、講解后,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最后集中展示,在此教學模式中多為教師對學生的單向指導,并未產生較為豐富的交流。在即興展現教學模式中,雖為即興展現,但教師與學生也會準備相對充分,在準備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即興展現教學模式中所產生的師生交流互動多為雙向交流。即興展現教學模式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編舞、排舞以及創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學生對于音樂與舞蹈的融合、舞蹈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以及對音樂的切分能力,而不只是簡單地追求體育舞蹈技術動作,還可以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符合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
“藝術的本質是想象,想象的本質是未來”,只有來源生活、高于現實和不斷革新的拉丁舞,才能達到人們對于藝術美的不斷追求的理想[3]。想象力也是需要在舞蹈教學中需要體現的一個重要觀念,舞蹈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使學生思維活躍,更加有助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體育舞蹈創新型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更加符合新時代學生的全面發展,傳統教學模式中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成果,從而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當下體育舞蹈創新型教學模式則是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更加符合當今時代學生的健康學習、健康成長。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暴發,多數醫生、軍人等奮斗在疫情一線,普通市民足不出戶協助抗戰疫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幾乎所有文藝工作者齊聚一心,以舞蹈藝術為標志敲響了時代的聲音,展現出舞蹈藝術工作者的使命感。在這一特殊創作背景下,基于網絡媒介創作的舞蹈作品形式多樣、導向鮮明、時效性強,更帶有“互聯網+舞蹈”的顯著特征。雖然在此之前也一直存在網絡媒介等方式對體育舞蹈進行教學或展示,但從沒有過完全以互聯網為媒介的展現形式。以此可以看出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體育舞蹈創作與發展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平臺,給廣大文藝工作者帶來了新靈感、新體會和新挑戰。
體育舞蹈在以互聯網形式中進行發展和教學,充分體現了參與無界的觀念,為整個體育舞蹈圈,甚至是為舞蹈圈提供了一個更好的融合發展基礎,各個不同的舞種之間可以更好的做到交叉融合發展,為體育舞蹈的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在互聯網中,手機、電腦等互聯網媒介數量的增多,互聯網短視頻APP的興起也為體育舞蹈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傳播渠道。以互聯網形式為傳播中心,使得線下娛樂人群逐步發展為忠實的線上學習者、觀賞者和評價者,并且使更多的文化精英和知識分子可以與更多的體育舞蹈演員形成雙向交流互動,在各自領域增添新的元素與活力,將使自己對所處領域有進一步的發現與領悟。
自實行學校體育課程改革以來,上海已全面實施了“小學興趣化、中學多樣化以及高中專項化”,尤其是高中專項化開展時間最長、普及率最高[4]。體育舞蹈項目對于上海市中小學體育“三化”課程改革將會是又一個較好的突破口,體育舞蹈較為符合當下上海市中小學所實施的興趣化與多樣化的政策,中小學中,體育舞蹈相比其他項目會更為容易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更多學生進入到體育舞蹈教學中,進入到體育課堂中,通過體育舞蹈的學習培養學生在體育和藝術等方面所需要的基礎,例如運動鍛煉、身體健康、自信心、表現力、想象力、創作力、個人氣質等,也可以通過體育舞蹈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促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同時可以使體育舞蹈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開展不一樣的、新穎的活動,更好地實施創新型教學模式,讓課程教學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上海市中小學體育“三化”課程改革對于師資條件有著較高的要求,如師資數量、學科專業對口、項目分布均衡等。相比其他專業項目畢業生來說,體育舞蹈專業學生畢業后去向大多為體育舞蹈俱樂部、體育舞蹈藝術學?;蝮w育舞蹈培訓中心等,很少有畢業生進入到中小學,而且也少有中小學會招收體育舞蹈教師,從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雙向的虧損,可以將體育舞蹈專業學生、教師和教練員納入中小學體育教學系統中去,既增加了師資數量,且專業學科對口,也為學校教育中的體育教學中增添了體育舞蹈項目,且可以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為學校體育增添一份活力。相當程度上為學校體育的改革提供了較為豐富的物質基礎。
體育舞蹈專業教師、專業教練員和專業學生也符合兼職教師的要求,由于現階段社會對體育舞蹈的重視度不足,社會多方面忽視體育舞蹈項目所能呈現出的學習效果,最終造成體育舞蹈的發展較為緩慢。中小學中學校體育與體育舞蹈進行融合,對這兩部分領域資源進行整合,較大程度上可以激發體育舞蹈的后續發展活力,也可為學校體育提供較為新穎的理念與觀點,使學校體育緊跟時代潮流,促使學校體育課程改革進一步發展。
2008年于中國競技體育是極度輝煌的一年。當煙花散盡,繁華消退,全民奧運熱潮漸漸褪去時,中國體育也悄然回歸本位。在“后奧運時代”,群眾體育必將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強身健體的需求,國務院批準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將健康向上的大眾體育精神傳達給公眾,推廣健康生活的理念。
在此之前,我國社會群眾參與運動率相對較低,國民體質測定標準能達到合格者為少數,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眾群體比例不達半數,從而導致大多數國民體質達不到合格標準,很大程度上是由個人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經常參加體育活動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經常進行體育運動可以促進社會群眾的身心健康,促進生活質量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醫療消費,是實現全民健康最簡單、最有效的一大手段。
當下,體育舞蹈項目不僅可以作為專業性較強的體育運動項目,也可以被當作具有大眾性和全民性的強身健體、休閑娛樂的體育運動項目,如體育舞蹈廣場舞、體育舞蹈健身操等,對于體育舞蹈改編成的廣場舞和健身操等項目來看,是體育舞蹈的大眾化,技術動作簡化、音樂節奏清晰、觀賞度也同樣不失優雅,體育舞蹈的大眾化使體育舞蹈項目再一次得到廣泛傳播,體育舞蹈教學不僅只局限于教師與學生在舞蹈教室內進行的教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中,還增添了這種非常規教學的廣場上的體育舞蹈教學,熱愛體育舞蹈大眾化的學生去學習體育舞蹈廣場舞,并對體育舞蹈廣場舞的愛好者進行教學,將體育舞蹈廣場舞愛好者組建成富有凝聚力的小團體,最后達到一起表演和演出的成果。
體育舞蹈的大眾化,相比專業化的體育舞蹈來說,技術動作相對較為簡單,視覺效果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觀點,學習難易程度也會更加容易被非體育舞蹈專業社會群眾所接受。由此形成一波體育舞蹈熱潮,在一段時間內全民體育舞蹈風靡各大健身廣場等,極大程度上促進了人民群眾的社會參與,并有效促進社會群體的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對于體育舞蹈大眾化的興起,必然會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到體育舞蹈廣場舞和體育舞蹈健身操這個體育運動中來,體育舞蹈的學習可以非常有效的改善人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念,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態度。推動全民健身,建設體育強國。做好自己的健康,堅決樹立健身意識、健康意識,樹立終身體育精神和終身體育觀念,形成終身體育習慣,最終實現全民健身,達到全民健康,建設體育強國。
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創新性研究,是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大關鍵。創新型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隨著體育舞蹈教學中翻轉課堂、科學信息技術、創新型教學模式的出現,改善了體育舞蹈教學中的課堂氛圍、師生互動、學習效果等,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發展。體育舞蹈也在時代發展中尋求機遇與挑戰,創新型教學模式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體育舞蹈教學模式,創新型教學模式更多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課堂學習效率,但絕不能缺少傳統體育舞蹈課堂中純粹的技術動作的打磨與精細化。只有不斷改善和發展,并且將傳統體育舞蹈教學模式與創新型教學模式融會貫通,并緊跟時代潮流發展,與時俱進,才能使體育舞蹈、體育舞蹈教學進一步發展,并更加有效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