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余靜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體育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體育強中國強,推動我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而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即各級各類體育協會)是組織群眾體育比賽、宣傳普及體育知識的基本力量,也是極其重要的力量。本人前期對江西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人員情況、經費來源、協會運行等現狀進行了調查、梳理與分析,發現有甚多因素制約了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意見》中明確提出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改進實習運行機制。支持建設一批共享型實習基地。進一步強化實踐育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同時,深化高校專業供給側改革。支持高校組建校企、校地、校校聯合的協同育人中心,打造校內外結合的高水平教學創新團隊。
總之,高校體育教育教學需要改革,要面向社會,服務地方;基礎體育社會組織又存在技術人員缺乏、場地設施缺少等不利因素,本文將開展高校體育改革與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融合研究。
本人以江西省為例,對江西省部分體育單項協會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進行了采訪調查與數據采集,并將運用用SPSS統計軟件中多個相關樣本的非參數檢驗Kendall`s W方法檢驗得出結果:結果顯示,基層體育組織成員主觀評價影響組織發展因素的排序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目前在江西影響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因素排序在統計學角度上表現出一致性。
緊接著,本人采用平均秩的統計方法對基層體育組織成員主觀評價影響組織發展因素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基層體育組織成員主觀評價影響組織發展因素的排序為:第一資金保障不夠;第二成員不夠穩定;第三業務拓展不夠;第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五其他。
在受調查的某些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負責人表示:資金保障不夠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因為單項協會就是民間組織,組織的常規資金的來源主要是協會會員單位及會員個人的會費,加上部分體育用品商的贊助。當然,在江西省基層體育社會組織中,對于一些群眾較為喜愛的項目,例如籃球協會,這些單項協會活動開展得較好,廣大群眾積極參加,體育器材與用品商也愿意贊助,所以在資金上較為寬裕。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即單項協會的資金較為緊張。資金的緊張也極大地制約了單項協會的發展,例如辦公場地的租賃、協會活動的開展、協會人員補助的發放等等都收到了制約。所以“資金保障不夠”的影響因素排在第一。
在影響因素平均秩檢驗結果中顯示,成員不夠穩定排名第二。
部分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負責人在訪談中還表示,因為是民間組織,協會資金有不夠充裕,所以現在單項協會中相對固定的組織者多數為退休人員,因為熱愛這個項目,也希望退休之后繼續發揮余熱。同時,協會也擁有一些愛好者,作為兼職人員,但是總體來說,人員不夠穩定。協會人員不夠穩定,對協會的正常運行與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訪談中得知,很多協會的負責人表示:協會的成員中多數為本專業領域中的退休老同志和兼職人員,全職人員也有,但是比較少。協會中退休人員突然離職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健康原因,或是要幫助子女照顧第三代,時間上不允許。有的協會負責人就表示,協會主要骨干成員的離職,往往會是工作的連貫性受到影響,也會影響協會之前既定的工作計劃的進行,也會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業務拓展不夠在影響因素平均秩檢驗結果中顯示,成員不夠穩定排名第三。部分和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負責人在訪談時表示,業務拓展是協會正常運行的基本保障,例如,很多協會每年通過和社會各界的聯系,承接了各行各業大量的比賽組織工作,包括比賽的編排、裁判等工作,在正常支付相關人員的勞務費后,協會還可以有些收益,為以后協會工作的開展奠定經濟基礎,這些協會開展活動就相對容易,當然,這里和協會的運動項目有很大關系,課題組認為越是群眾基礎好、大家喜聞樂見的項目協會,活動就越開展得好,相反,協會項目的興趣群體小,參與人數少的項目協會,業務拓展就比較艱難。所以業務拓展困難的項目協會,就顯得比較“蕭條”。當然,業務拓展不夠,有項目本身的場地、設施和技術平臺的原因,也有協會工作人員宣傳推廣工作開展不利的原因,所以課題組建議協會負責人要積極想辦法,利用本項目的特點與優勢,積極尋找適應人群,創新宣傳推廣方式,并可以適當改變或者調整項目的比賽規則,以更加適合廣大群眾參與該項目。
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影響江西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因素上排在第四。顧名思義,部分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負責人認為本協會管理體制不夠先進,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部分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負責人表示,造成這樣原因主要和江西的經濟相對落后有關系。社會和廣大居民在體育休閑與健身意識上遠遠沒有發達地區強,這也導致了江西的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發展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總之,影響江西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因素上我們不難發現,專業人員缺少與不穩定的因素影響較大,而高校體育專業人才就是現成的優質資源。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國家對高校的大力支持,使得高校軟件與硬件建設不斷加強,高校的體育專業建設也不例外??梢哉f,當前,高校的體育資源相當豐富,優勢明顯。
近年來,教育部對高校所有專業均開展了評估審核,所以高校的體育專業亦通過了教育部的多次評估,同時,因高校體育專業自身學科建設的發展、教學質量的提升、訓練競賽的需求,在體育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設施設備的改進完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種教學、訓練、科研資源充沛,學生社會實踐積極性高,完全有能力為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提供技術與硬件支持。
2018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發生了一系列大事: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新時代高教40條”等等,高等教育頂層設計逐步完善,一系列改革扎實推進,全社會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問題的重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改革均表現為:“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將人才培養與當地社會發展緊密結合?!?/p>
這說明了高校體育專業的發展必將走出校門,以為社會服務為標準,助力體育強國計劃,這也是高校體育改革的需要。
高校體育專業的學生,是將來的社會體育工作者,在大學期間除四年一次的教育實習外,走出大學校門,走進社區廠礦,有組織、有計劃地參與到社會體育活動中,在活動中檢驗所學知識與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鍛煉,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水平。
如何使高校體育改革與基層體育社會組織融合,資源共享,達到雙贏,就要對實際操作開展研究。
從上述可見,高校有能力、有愿望派出體育專業的教師與學生參與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活動開展?;鶎芋w育社會組織也希望在專項體育技術上、在場地設施設備上得到高校體育專業的幫助,同時基層體育社會組織也為高校體育專業學科發展和學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高校體育專業資源服務于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究其本質,是高校與社會開展合作,達到共贏。從合作的連貫性與長期性角度出發,可行性很強。
經過溝通,高校與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均有合作的愿望后,高校體育學院將結合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實際情況,從考慮師生派出的維度、場地設施器材提供的維度、自身教學計劃的維度出發,結合合作基層體育社會組織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服務合作計劃,以保障體育資源能夠精準有效地服務于基層體育社會組織活動,同時達到培養體育專業學生和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雙贏目的。
高校應當提前做好課程設置的調整,對教師與學生均應當做好相應的培訓,在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做好準備,積極配合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開展體育工作?;鶎芋w育社會組織應當做好工作周期安排,場地安排,做好器材與技術需求計劃,積極溝通。
高校體育專業資源服務于基層體育社會組織,就是協調教育資源供需兩側關系的一種具體體現,高校充分利用教師資源優勢、科學研究優勢、設施器材優勢、學生培養優勢,為基層體育社會組織開展好各項工作提供服務,同時,基層體育社會組織也為高校提供實踐平臺,達到雙贏,最終為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