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會
(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關興小學 貴州 余慶 564402)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課前預習逐漸成為小學生學好新知識的必要途徑,學生憑借個人的學習能力,對教材先大體了解、熟悉一遍,有利于提高個人的聽課質量和學習效率。久而久之,無疑對語文成績的提高大有裨益。現在將教學活動牢牢定位于學,學生學先于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每一教學過程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的,教師則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教師“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可見,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
新課程標準改革明確規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具備這種能力更為重要,而預習則是一次很好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機會。預習,顧名思義,就是事先學習新知識。那么預習就有一個計劃。一般來說,小學語文在學完一堂課時,教師都會把下一課要講的重點任務提前告知學生,當然也包括預習的內容,這樣大家帶著預習的目標去預習,能夠有方向性和側重性,避免走彎路。預習目標的設置大都著眼于對于教學重點的把握和理解,其目的性則是引領學生對課文開展有規劃性的探討,并逐步形成自己對于課文的理解,會回答文章的情節、講述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問題。例如,預習人教版《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學生要時刻牢記教師布置的預習目標,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帶著教師安排的問題進一步探索:周總理參加傣族人民的節日,當地群眾以什么樣的形式歡迎總理的到來?從這篇文章中能知道哪些常識?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經由這些問題的創設,大家在預習中就會胸有成竹,從劃分課文的層次,再結合課文段落的細節描寫,從簡單到復雜整體突破。必要時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索傣族潑水節這一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節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風俗習慣,也為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做好鋪墊。學生應把自己碰到的疑難和重點都注明,力爭在課上通過教師細致的講解和自己的獨立思考得以順利解決。
對于小學生而言,預習就是課堂學習的預備階段。所謂常規預習,即學生上課前,都必須解決讀、畫、查。讀:學生自讀,基本達到熟練、連貫,對于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印象。畫:讀中把自己不理解、理解不透徹的字、詞、句、段畫出來。查:查閱工具書和有關資料,將畫出的疑點結合課文嘗試解答,這些要求是學生每課前必須預習的,不必老師布置。老師只要作一些檢查測試,了解學生掌握情況就可以了。
所謂重點預習,即根據所學課文的不同體裁和知識的不同類型,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習,除常規預習外,老師要在課前對學生布置自己去探討解決一些問題。我們辦事情都要有重點、區分主次,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善于把握主流,擊中要害,才能把事情辦好。學習也是如此。小學生確實也懂得適當地預習,只是不見得能真正抓住關鍵部分,他們往往通篇預習,沒有重點和非重點之分,這很明顯耽誤了時間,而且也完全沒有必要。什么叫課前預習的“重點”?這個問題需要由語文教師提前給學生說明。通常意義上,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詞,課文的層次結構,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所運用的修辭、表現手法等,都能稱得上重點。同時,這些很多也是教學的難點,在預習時,學生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不能省略步驟,先從識字、寫字開始做起,再到會“無障礙”閱讀課文,最終才是弄清文章的結構脈絡。在預習中,學生會時刻把工具書放在手邊,不會的生詞或者詞語意思及時查閱,并立刻記住,從而為課堂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例如,學生在預習人教版《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文章的重點了解楚王是用什么辦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辦法反駁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國時表現出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學生必須明了這一點,可結合當時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學生若是能理解這一點,便把整篇課文的主旨基本理解透徹了,也會為學習節省不少時間。
4.1 讓學生初步掌握一部分知識。預習學案中預習的題目,學會了哪些知識,有什么疑難問題,就充分體現了預習要有針對性這一特點。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嘗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會有收獲,這無疑對自己是一種鼓勵,他們會感到學習的快樂,產生學習的欲望,不斷去追求這樣的快樂,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去預習,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4.2 通過課前的預習,學生會有許多收獲和疑問,對預習內容的重、難點也略有了解,如果不隨時記錄下來,很有可能在上課前就忘記了其中的一部分,這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因此要讓學生養成隨時做好預習筆記的好習慣。按照預習學案上的要求,逐一落實。但長期重復同一種工作,會產生厭煩心理,所以預習也要靈活多樣。根據課型分別采取不同的方法。適當做學習筆記,筆記不求多,但求實效,時間充足,細致一些,時間少,就粗略一些。
4.3 預習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發現問題。“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預習不等于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不一定要花大氣力去解決,發現問題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才會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的作用不容忽視,學生的預習能力必須在自我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同時也有利于充分發揮大家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在教學實踐中:只要有計劃地認真啟發,正確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可以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但能力的提高,良好習慣的養成,絕不是短時間內能奏效的,這是一個長時期的、細致的工作,還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去探討去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