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鳳娥
(河南省上蔡縣崇禮鄉岳徐小學 河南 上蔡 463800)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高科技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語文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學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實現教學的網絡化,不僅是21世紀教育現代化必須完成的任務之一,也是語文學科克服自身弊端,進一步實現科學化的有效途徑。本文要探討的就是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使之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從而優化語文教學的相關問題。
現代語文教學是為了培養創造性人才,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共同發展。只有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知識的掌握、素養的形成,才能真正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網絡信息技術為傳媒的三維目標的落實。在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起著重要作用。
在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的今天,作為信息主要載體的語文,它的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和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形式,從而適應今天的信息化社會,否則就會失去它在基礎教育中的應有地位。所以,語文學科必須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采用信息技術來解決以往語文教學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優化語文教學,推進課程改革,這是時代發展對語文學科的必然要求。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之所以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是因為它可以使學科教學聲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加大課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訓練水平。同時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開發,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課業環境和時空條件。
2.1 巧用信息技術,形象生動,視聽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激發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能充分運用歷史資料和現實資料,擴大知識容量,還可以通過聲音、畫面拓展語文教學中的信息通道。視聽結合,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感染力強,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引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習的積極性。
2.2 巧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豐富情感。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經典著作,是用來指導學生鑒賞、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極好材料。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
2.3 巧用信息技術,節省時間,拓展空間,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教學內容不受時空的限制,這樣不僅能加速知識傳播的速度,而且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F代學生的學習天地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他們在課外利用廣播、電影、電視、計算機等多種媒體,憑借教育軟件、校園網、資源庫等,可以隨時隨地、有選擇地學習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各種知識。而在傳統教學中,學生想廣泛閱讀、多方涉獵是較難實現的?,F代信息技術在這方面有極大優勢,它可以極大拓展學生閱讀選擇的空間,讓學生獲得較大的選擇自由。多種媒體的綜合效應,還可以使學生更有效地完成語言信息的加工、汲取,可更好地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吸納和輸出語文信息的質量,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首先,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語文教改的追求。教改的根本意義是憑借一切可能來興利除弊,實現教學最優化。但有些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只一味地追求形式變化,卻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改進。如果教師只是把原來的課堂教學原封不動地搬到網上,不僅不能讓信息技術“化”掉語文學科原有的弊端,反而會失掉語文課堂教學中某些固有優勢;把學生引上因特網去隨意瀏覽,當然更不能與“優化”同日而語。教學媒體應該是學生發現、探究、認識社會和接受新信息的工具,是學生學習的幫手。教師在設計課件時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課件設計成學生學習的資料庫,并注意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知識流向能根據教學需要而隨意調度,同時要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并重視反饋情況。
其次,語文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使視頻、音頻、圖片、動畫等直觀、形象、立體的綜合效應在語文課堂中充分發揮作用,讓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智能化、網絡化等方面的強大功能在語文課堂中得到開發。而不能僅是“板書”搬家,把寫在小黑板上的內容挪到幻燈片上;或僅是書本和作業本搬家,把學生讀紙制品的書、做紙制品的練習冊子,變成從計算機屏幕上讀書、做ppt。
綜上所述,我們相信,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只要能正確理解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找到它們與教育規律的契合點,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一定能為語文教學改革開辟一條新道路,一定能夠提高學生素質和優化語文教學,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