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芳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區第十六小學 安徽 淮南 232001)
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已經成為教師重點關注的課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發展特點,對學生仍采取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使得教學缺乏吸引力,學生缺少學習興趣,從而導致課堂參與度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而繪本作為一種特殊的兒童讀物,深受學生的喜愛,通過將繪本運用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將原本抽象、乏味的知識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片故事,進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首先,繪本閱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許多學生缺乏閱讀經驗,認識的字比較少,認為閱讀是一件麻煩的事,無法體會到閱讀的樂趣。繪本中的內容比較簡單,而且與學生實際生活有緊密的聯系,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接受度,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其次,繪本閱讀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繪本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調動起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釋放學生的天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可以根據繪本封面、插畫展開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加深對內容的了解,并讓同學們積極交流討論自己的思想,既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也能鍛煉學生的語文理解和表達能力。最后,繪本閱讀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繪本能鍛煉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學生能自主想象繪本中留白的部分,擴展繪本情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和語言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2.1 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培養小學生語文思維。在小學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繪本的融入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基于小學生好動性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教師在展開繪本閱讀教學時,可以通過實施小組學習活動來有效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集中其學習注意力。如此,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之下,小學生將會充分的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積極的對繪本進行閱讀和理解,進而不斷的鍛煉思維能力。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信息的交流和討論,可以豐富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形成多樣化的思維方式,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青蛙寫詩》這一繪本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針對青蛙寫的詩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最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上的小組學習結果的闡述表達。如此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能夠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興趣并集中其注意力,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故而在小組的合作學習中,小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鍛煉。
2.2 引導學生想象,深化閱讀理解。繪本不是單純讓學生閱讀故事,而是在閱讀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使學生獲得能力上的提高。繪本簡潔的畫面、少量的文字和細膩的圖片能調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發學生的聯想,在繪本留白處鍛煉學生的創造力,在閱讀中感受繪本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想,以此來提高學生對世界的認知。例如在《中國美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閱讀繪本《環游世界做蘋果派》,課本教學加強了學生對中國美食的了解,繪本閱讀能加強學生對世界事物的了解。另外,繪本圖畫清麗樸素,內容幽默荒誕,有利于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閱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做蘋果派的步驟,想象主人公是如何在法國尋找母雞的,怎么在斯里蘭卡找到世界上最好的肉桂粉,如何才能跟奶牛借兩杯牛奶等,使學生在讀完繪本后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能夠主動進行作文創作,寫下自己想象的情感,提高學生語言建構和運用的能力,深化學生對繪本故事的理解。
2.3 有效實施情境表演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有效的情境,讓學生進行表演。首先教師可以運用角色表演方式,結合繪本閱讀內容,讓學生分角色參與到故事表演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將繪本閱讀故事演繹出來,這樣不僅會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促進學生對閱讀知識的深入理解。其次教師可以設置情境表演方式,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設置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在情境中思考,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促進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繪本教學,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需要靈活地運用繪本,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