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俊 譚田鳴 冷雨星 何斌 湖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每天鍛煉一小時”作為《“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內在要求[1],越來越有必要受到當代大學生的關注。“每天鍛煉一小時”不僅是全民健身的實現路徑,也是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對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養良好的體育習慣[2]和終身體育意識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湖北民族大學“每天鍛煉一小時”組織與實施現狀進行研究,希望為湖北民族大學制定“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
本文以湖北民族大學“每天鍛煉一小時”的組織與實施現狀為研究對象,同時調查 176名學生,其中男生 64 名,女生 112 名。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其中根據問卷建立的原則和研究的實際需要,設置了“關于湖北民族大學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問題”的調查問卷,共發放 200 份問卷,回收 180 份問卷,有效問卷 176 份,有效回收率 97.78%。
健全的制度能夠為“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如重慶面對“傳統課外體育鍛煉無數據[3]”的現象,就立法規定:學校必須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參加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活動[4]。
湖北民族大學規定非體育專業大一大二學生每周開設一節體育公選課,每年進行一次體質測試,每年開展一次運動會,每兩年開展一次民族運動會。除此之外,并沒有其他的硬性規定和周期性的體育活動,且學校也未出臺與“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的規章制度與管理條例;而沒有制度的約束,則會導致該校學生參與“每天鍛煉一小時”完全靠自我管理,缺乏各方面的監督。
學校相關部門對體育鍛煉的支持力度直接影響著學校體育運動氛圍是否濃厚。以奔跑青年協會主辦的首屆校園迷你馬拉松為例,參與人數多達六百余人,活動期間校方不僅暫停了校園觀光車的運營,更是派出保衛人員在重要路段進行值守,學校官媒也進行了全方位的報道[5],由此可見學校對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支持力度較大,這也反映出對學校相關部門對體育鍛煉持積極引導、大力支持的態度。
學校對體育鍛煉的支持力度與制度的空缺形成對比,這要求學校應當轉被動為主動,積極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每天鍛煉一小時”方案,以此促進學生鍛煉意識的養成和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
1.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了解和認同程度
9%的人表示非常了解“每天鍛煉一小時”,65%的人表示了解一部分,25%的人表示不了解。而在問到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認同程度時,100%的人都選擇認同“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理念,即便有 25%的人不了解“每天鍛煉一小時”,同樣也選擇了認同“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理念。
這說明“每天鍛煉一小時”理念的宣傳深入人心,學生對其認可程度較高,具備堅實的群眾基礎,如在該校推廣“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制度,所遇阻力會較小。
2.天氣情況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影響
湖北民族大學坐落于恩施市,通過查閱 2019 年恩施市的歷史天氣數據得知:全天為雨雪天氣的天數為 135 天,AQI 指數在 100 以上的天數為 17 天,去除全天雨雪天氣和不適宜戶外運動的污染天氣,共有 220 天適宜戶外運動,占全年的 60%左右。
這說明天氣情況對湖北民族大學實施“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影響不是很大,但也不可忽視此因素,所以在制定相關制度時必須考慮到極端天氣對實施鍛煉的影響,將“以學生健康為前提”作為指導思想[6]。
3.最喜歡的體育鍛煉項目
對于“最喜歡的運動項目”,有一半以上的人選擇了跑步,20%的人選擇了羽毛球,13%的人選擇了籃球。
在湖北民族大學的校園里,有兩個 400 米的標準田徑場,羽毛球場地除了小球館及成片的標準場地外,還普遍分布在宿舍樓下,籃球場地除了籃球館之外,也有兩片集中連片的籃球場地;而網球場、體操房、舞蹈房、游泳池等場地僅對體育學院的學生開放,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場地開放程度決定了學生如何選擇運動項目,而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運動項目的單一化,學校應當將更多的公共資源面向全校師生開放,而“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形式也應當多樣化,不拘泥于跑步打卡等。
4.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導者
60%以上的人表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導者是自己,四分之一的人表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導者是同伴,12%的人表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導者是體育老師,僅有 1.14%的人認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導者是體育社團和團委學生會。
這表明大多數人都是自發或結伴運動,極少的人需要在體育課上才能完成體育鍛煉;而體育社團和團委學生會幾乎沒有發揮到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作用,學校應當從宏觀層面引導團委學生會在豐富校園文化的同時更加兼顧體育文化的建設。
5.制約參與“每天鍛煉一小時”的主要因素
一半以上的人認為沒有鍛煉意識或氛圍不足是制約參與鍛煉的主要因素,27%的人認為學校運動設施無法滿足鍛煉需求,22%的人因為學業繁忙而無法參與體育鍛煉。
這表明學校有必要出臺相關措施,以提高同學們鍛煉身體的意識和氛圍;適當對排課情況進行調整,避免因學習而導致無法進行體育鍛煉。
6.是否支持學校出臺“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制度
80%的人對學校出臺“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制度表示大力支持,14%的人選擇被動參與,僅有極個別人員表示不支持,學校從宏觀層面出臺相關制度已是大勢所趨,這也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湖北民族大學“每天鍛煉一小時”實施較差的現象。
(1)學校對體育鍛煉的支持力度與學校無相關制度構成一對矛盾。
(2)大多數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運動觀,但有少數學生有著錯誤的運動觀,亟須糾正。
(3)需要考慮到天氣條件對湖北民族大學開展“每天鍛煉一小時”影響。
(4)學校體育場館的定向開放制約了學生運動項目的選擇。
(5)學生運動場所和運動時間有限,學生組織未能發揮作用。
(1)進行廣泛調研,出臺具有湖北民族大學特色的“每天鍛煉一小時”相關制度,并與體測成績掛鉤,糾正部分人的錯誤運動觀,同時需兼顧性別差異和個體差異,不“一刀切”,不局限于跑步打卡,需要考慮到極端天氣對運動的影響,不能規定每天都進行鍛煉。
(2)學校新建部分運動設施,同時分時段將現有的運動設施和場館面向全校師生開放,豐富同學們的體育鍛煉的形式,讓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愛的體育運動,發自內心的踐行“每天鍛煉一小時”。
(3)課程不應過多安排在 19 點以后的時間,保證同學們能夠在傍晚有更多的余暇時間用來鍛煉,做到勞逸結合。
(4)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的力量,校團委積極鼓勵學生社團、團委、學生會開展學生喜聞 樂見的活動,化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對“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認識,提高其熱愛程度,真正引導民大學子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在全校范圍內掀起一股運動熱潮,最終達到“讓運動成為校園時尚”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