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潔
(福建省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學 福建 邵武 354000)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在小學階段的學生,模仿和學習能力非常強。想要學好各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因此,語文老師必須加強對學生語文理解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
1.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模式僵化。據調查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地區,小學語文課堂還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缺乏活躍性,教學質量不佳,首先從教師的備課上來看,教師的備課都是很認真的,教案的設計很用心,但是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總是會遇到一些教案中沒有出現的問題,教師又不能夠及時有效的處理,所以就耽誤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好的教案,沒有辦法認真的完成,后期部分教師就會十分僵硬的按照著教案十分快速的就過了了事,而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是與新課程標準下的規定不符合的,那這種單純的教師講學生學得模式,無疑是不會受學生所歡迎的,所以整個課堂都是一種十分沉悶的狀態,不受學生喜歡。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都是低下的。
1.2 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角色定位不準確。新課程下,教學的方式和觀念都需要有所改變,如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部分教師就將整個的課堂都交給了學生,誤以為這就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方法,但是,小學語文的教學是以教師為指導作用,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之下進行小學課堂學習的,而不是不管不顧,放任學生,這樣只是從當初的教師一手管,到后來的教師什么都不管,這是兩個極端,學生可能由當初的什么也不說,到后面的什么都說,還有教師沒辦法管下來的局面。
2.1 重視學生思維培養,優化教學設計。教師必須注意語文思維的培養,并清楚地了解語文思維的積極作用,尤其是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中。整合語文思想的培養,制定更加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具體而言,首先,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和優化教學過程,改變以前的單面解釋模型,整合更多的研究思想和聯系,并整合科學思想的培養。二要優化教材設計。在小學的語文教育方面,許多教師的教科書相對較薄,僅限于教科書,這將限制學生科學思維的發展。
例如,在一年級古代詩歌《靜夜思》中,老師可以與學生說話。(1)對話:“你們喜歡背誦古代詩歌?你們會背誦哪種古代詩歌?你們能向所有人背誦嗎?”接著,一起閱讀該詩歌,然后提示“思考”以發音為母語,并告訴學生該詩歌的作者。(2)演示:顯示課件或掛圖,然后問:“圖片中畫的是什么?看到這片美麗的夜空,您怎么看?這首詩是唐詩人李白寫的。”
2.2 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語文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切實思考并行使主觀能動性。這要求教師在語文教育中設計合理的問題,并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首先,有必要設計從簡單到困難的分層問題,以便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從簡單到困難逐步思考。其次,問題的設計必須與學生的知識水平相一致。小學生仍處于低水平,缺乏知識積累。如果語文問題的設計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水平,將導致問題的失敗和實踐思維的失敗。最后,問題的形式必須多種多樣。問題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紙質問題清單或特定的實驗現象來顯示。通過設計各種問題,可以激發學生對思維的興趣。
例如,《珍珠鳥》一文,①引入一個新的課文:“同學們飼養小寵物嗎?對于飼養小動物,首先你們是如何與寵物建立信任的呢?今天,老師帶來了新朋友(展示珍珠鳥的新模型)——珍珠鳥(并向學生提問:這是什么動物呢?),在學生回答出珍珠鳥的名字以后,再次向學生提問“你們知道它為什么叫珍珠鳥嗎?”以此來引出課文的主題。②引導討論:“我是怎樣逐步得到珍珠鳥信賴的?對應的,小鳥對于我無微不至的呵護有什么回應?過以上的梳理,你有什么體會和感想?同桌交流分享。”
2.3 用差異數據推動思維發展。教師應認真學習教材,以便他們能夠準確地了解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思想狀態。讓學生了解從數據收集到分析的整個內容和過程。根據書中的知識,學生可以主動進行數據分析,同時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統計分析并熟悉數據的完整性和隨機性。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收集數據,討論問題以及將生活與語文問題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尊重理論數據的習慣,并通過提高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來增強學生總結推薦思維的能力。數據統計應體現其價值,讓學生體驗過程,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語文課程教學的質量。
例如,“您認為這種葫蘆太大,看起來好像不是從太空發出的嗎?”這個孩子可能對“為什么從太空運輸大南瓜?”感興趣。此時,老師可以提出問題,讓他自己找到答案。實際上,學習語文是一種思維方式。一旦確立了語文的思維定勢,它將使人們終生受益。
小學語文教學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要抓住幾十分鐘的上課時間來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語文知識并不容易。傳統僵硬的教學模式只能讓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并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新的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要作用,因此語文老師不能用自己的感覺來代替學生的感覺,老師可以指導學生,然后給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充分感受語文知識的奇妙,培養學生對語文科目的持久興趣,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