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清揚 美國高德學院
在世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逐漸發展興盛起來的街頭運動,以其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吸引著億萬青少年,其中街頭籃球(STREET BALL)以其獨有的藝術感、節奏感和創造性讓人們為之陶醉。很多人特別是青少年喜愛籃球運動的同時也熱愛街球,喜歡街頭籃球的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正是這種魅力,引導著一代代的追夢者,把籃球這項體育運動作為自己畢生追求的目標,正是這種精神,才讓籃球運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從事這種運動,并催生出喬丹、科比這樣偉大的籃球巨星。
在美國街頭或者校園,你會發現街球運動是音樂和舞蹈的組合,是一種藝術和個性的表達;球場上三五成群,音樂一起,不用運球,走起路來都節奏感十足。球場上那令人眼花繚亂的運球,節奏變幻的舞步,匪夷所思的過人動作,讓你完全沉浸在HIP HOP的舞蹈和音樂中無法自拔,看看骨頭搜集者BONE COLLECTOR(Larry Williams)如何收集對手的腳踝,看看拉夫·阿爾斯通SKIP TO MY LOU(跳躍的靈魂)如何用韻律舞步晃花對手的雙眼,看他們比賽仿佛能看到音符在球場上跳躍舞動,這是一種非常受年輕人喜歡的藝術形式。
在我國街球發展目前更多的是一項年輕人熱愛的業余體育運動,以及社交的有效途徑。街球更像傳統籃球比賽的補充,通常沒有音樂的伴奏,但偶爾也能從吳悅,趙強等高手身上看到一些音符的跳躍和靈性,這些街球高手開辦的訓練營也大都循規蹈矩走上了半職業籃球的道路。訓練營的籃球愛好者們有的為了強身健體,有的為了加分上更好的學校,有的為了??岚鐜洠踔劣械臑榱藴p肥,不一而足。
作為傳統HIP HOP文化的代表,某些時候酷炫高于競技,表演性更強,更像一種街頭表演運動,如果你的動作更瀟灑,難度更大,即使對抗中輸掉了比賽,也會贏得更多的掌聲。比如街舞這種形式,很多街球大師往往推陳出新,帶來更具觀賞性的動作,表現出他們異于常人的身體靈活性,這些舞蹈般酷炫的動作往往也被給予標志性的命名,如“Boomerang”,“phantom”“butter roll”,這不像是競技,而更像是表演,讓觀眾瞠目結舌大加回味的同時,卻忘了剛剛是誰進了球。
中國的街球文化還是以競技作為主導,更注重實用性,但不得不說也更貼近生活,畢竟大部分熱愛籃球的人并沒有街球大師那樣靈活的肌肉和腳步。這也使得中國的籃球文化更樸實,街頭巷尾的大叔會不會打球都能拿起球來個三步上籃,然后微笑著挺胸凸肚的走開。
街球文化骨子里的叛逆,使其表現形式更夸張,更富有創造性,更富有活力。不但體現在技術動作的匪夷所思、驚世駭俗,還表現在肥大的衣服和掛飾,加上酷炫的文身。如果能夠去掉其中的性、毒品和暴力,可以稱之為陽光嘻哈(SUNNY HIP HOP)。
不得不說,不同的社會環境孕育了不同的街球文化。很多城市都有街頭籃球場,對球場內的這些人來說,籃球是一種生命,是一種精神,是一種藝術,也是邁向美好人生的道路,努力打球就是為了進入職業聯賽,是為了成就傳奇,是為了體現自我價值。滾燙的柏油路上,一塊金屬籃板,進球后叮當作響的鐵鏈籃網,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搖籃。但是搖籃背后,在某些地方,卻也往往充斥著糟粕,這些是必須拋棄與批判的。
隨著CBA/NBA在中國的推廣,越來越多的孩子認識了球星,認識了奧尼爾、科比、認識了勒布朗、庫里,也認識到了職業籃球的魅力,但對于街球文化和街球明星,比如“教授”Grayson Boucher,“骨頭搜集者”Larry Williams,“辣醬”(Philip Champion),并不是每個人都非常熟悉。對于街球所代表的文化藝術精神就更是理解不深了,但這并不妨礙更多的孩子開始熱愛籃球;與此同時,父母們對文身、HIP HOP文化的抵觸,讓街球運動在中國更多的只是中國青少年最熱愛的一種業余休閑運動。
但隨著這一代熱愛籃球的年輕人逐漸為人父母,相信作為平民體育文化的代表,我希望中國的街球文化能夠去蕪存菁,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夢想,都能夠具有那份不畏艱辛、永不言敗、拼搏向上的街球精神。
我相信,不管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改變不了街球的文化精神和藝術感染力,它把我們這一代人跳躍舞動的心臟,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化作那球場上充滿活力、激情四射的籃球,向著夢想的籃筐,投射出一道美麗的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