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已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學習方式。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這對體育課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教學不能再滿足于傳統地以教師示范與講解為主的線下教學模式,而應盡快構建線上與線下教學相融合的互聯網+教育教學模式,探討如何更好地體現以生為本,以人為本,如何借助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及資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最終實現有趣、省時和高效地學習。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將健美操課程的線下教學阻斷,成為了“全”線上教學,在此過程中雖然存在著諸多問題與不足,但是加速了課程教育信息化改革與發展。因此,以健美操課程信息化教學中實際問題為切入點,深究問題背后的原因, 并對癥下藥,提出相應對策,為“后疫情”時代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
如果一門課程的設備平臺是完善,資源是豐富的,但是缺少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這些也是徒然。因為信息化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但是 “高職院校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比較差”,這種情況除了受內部因素影響外,外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影響作用。因此,如何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我們首要解決的問題。
“停課不停學”既是戰疫情應急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的重要成果應用展示,全國、各省、各校都大力開發在線課程資源,在優質資源共建與分享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中小學課程,但是在高校健美操課程尤其是高職健美操課程建設這一塊相對薄弱。通過對江蘇省高職院校的調查得知:目前針對全體學生采用SPOC在線課程授課的教學形式只有少數專項、少數的學校,而大部分學校只是開展如:太極拳、五禽戲、廣播操和身體素質等練習。網上教學,決不能只視之為疫情時期的應急手段,而應該是常態化的、系統性地、有針對性的在線教學,因此,各省市高校應合作共建與分享更多高質量的在線教學資源及教學經驗,探索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的新模式,使之成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有力工具。這是疫情過后,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根據評價的對象不同,教學評價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教學評價包括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對課程的評價。而狹義的教學評價主要是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狀態及效果的評價。
在教學中存在著設計的教學活動沒有相應的評價與反饋;教學評價多針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忽視學習方式、學習信息、師生關系與身心健康等多方面的評價與監測;教學評價多限于課中,沒有貫穿課前、課中及課后;教學評價主體與形式單一,沒有體現信息化手段在教學評價方面的優勢等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教學評價無法有效性對教學起到診斷、激勵和調節的作用。
課程信息化教學能否高效、可持續地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信息化教學的水平。總體看來,“目前教師信息化教學創新能力不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由低到高成金字塔模式,有缺乏信息化教學重要性的認識,故對信息化教學持反對態度;有愿意嘗試信息化教學,但苦于網絡知識與信息技術操作的匱乏;有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形式重于實質;能夠合理運用現代教育理論與信息技術,有效地開展信息化教學的教師是少之又少。突發的疫情讓教師們認識到了高科技通訊和教學手段的優越性,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因此,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刻不容緩。
2.1.1 基于數據挖掘學情,優化教學設計
無論是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制作教學微課、選擇教學資源、實施評價都必須要建立在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因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情分析不能用籠統或主觀的臆測,而是應該經過確實的調查。在健美操課程中,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學生座談會;也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的數據,例如:微課的觀看時間分布、知識點掌握情況等數據,結合教師多年教學實際,發現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知識點學習中難點。圍繞這些學情分析的結果,優化教學設計,這些舉措“對癥下藥”,能解決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問題,而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激發學習的興趣。
2.1.2 巧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的興趣
學習的積極性是需要激發的,巧妙的學習情境創設可以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融入學習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動作,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由此可見,創設的學習情境要與學習任務融合在一起,通過學習情境展現學習任務所要解決的問題,能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在健美操信息化教學中,課前可以在學習平臺上發布一個真實的比賽情境,提出比賽的要求及獎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帶著任務進行課前的預習,為課上學習做好準備。這樣一個比賽情境可以延續到課中,通過小組PK展示,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最終完成任務,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手段在情境創設中具有一定的優勢,仿真學習情境也較多地應用到教學中。如在健美操隊形設計的教學中存在空間局限性,傳統教學難以讓學生獲得直觀的理解。可以設計與開發隊形設計模擬軟件,將軟件里的虛擬角色與小組成員一一對應,設計并模擬隊形變化。這樣的學習情境的創設可以使教學過程更生動、有趣,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微課是信息化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為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獲得最佳效果,經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它應該是一個個細小知識點的短視頻,以達成學生“愿學、可學、會學、學會”的目的為出發點,而不是說課、示范課或課堂教學的實錄。因此,在健美操組合動作微課教學中,不要以傳統授課的方式灌輸給學生,而應該結合學情分析,細化和分析組合中的基本動作,對單個基本動作的重難點進行教學設計,而組合動作只是基于基本動作在動作方向與銜接上的變化,基本動作要點及難點掌握了,組合動作的學習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這樣短而精的視頻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更易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目前健美操教學微課中也存在著“重講解、少呈現,輕學練”的共性問題,因此,教學中應轉變以教師示范講解為主的授課形式,安排有一定學法指導的針對性學練,引導學生自主、有效的練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在健美操隊形設計與演練這一單元知識點時,微課除了講解和呈現隊形設計的方法與原則等知識點,教師還要結合視頻案例,采用問題引導、分析問題和提出解決方案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分析案例中隊形設計的優缺點及提出解決方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1 關注任務點,及時評價
教學評價應貫穿課前、課中與課后,每個教學任務或教學活動都該對應著相應的教學評價,否則這樣的教學設計就是無意義的。如課前教師發布學習任務,必須要有相應的評價與反饋活動,可以以提問、小組匯報、平臺互動討論的方式,檢驗課前預習的效果,了解學生在哪些動作學習上存在共性問題,這些共性問題可以輔助課上解決知識目標或能力目標,也可以為調整課堂教學策略提供參考和依據。
課后作業以學生上傳健美操學習視頻的形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自主復習的積極性,對于按時提交的作業的學生,不論動作掌握情況的優劣,她們都迫切地想得到老師們及時、針對性的點評。因此,此時的評價不能籠統地給予一個分數,這樣會挫敗學生的完成作業的激情,而應具體、針對性地指出動作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并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課中的集中答疑,這樣的教學評價才能真正地實現了診斷、激勵與調節的作用,切實地提高教學效果。
2.3.2 關注過程,評價多樣化
教學評價的活動,不只是通過測驗、考核等形式對教學效果和效率進行結果性評價,評價更要關注過程,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在體驗、思考、探索、交流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因為,評價的核心是促進人的發展,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
健美操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了體現“做中學、做中教”,要求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自主參與、小組探究、團結協作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具備體育核心素養和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不能滿足于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實現由教書轉向育人的教育目的。評價不是評價優劣,而是圍繞學習方式、學習信息、師生關系、身心健康、學習積極性等方面,基于學生在實際任務或學習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如在小組探究的合作學習中,如何利用匯報與總結的評價手段,調動每一位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由小組推薦成員改為教師隨機抽取每組成員中的一人進行匯報與總結,這樣的評價手段,可以調動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任務學習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2.3.3 關注可操作性,評價手段信息化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已超出我們的想象,對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重視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和評價工具。如針對學生認知狀況、學習準備、知識準備的評價,我們可以使用問卷星、二維碼等手段獲得學情診斷的評價;針對監測進步的評價可以通過平臺測驗、電子檔案、學習日志等手段獲得建議性、指導性的評價;而對于展示理解的評價,可以通過線上互動交流、平臺討論的方式獲得學生的學習體會。同時,其他信息化手段如彈幕也可以作為學生自我觀點描述的一種方式。
作為實踐性較強的健美擦課程,學生上交自主學習視頻作業是一種必不可少的評價手段,但是由于人數多,批改周期慢。純在線學習,學生常常不易發現動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易于及時糾正。因此,可以采用人工智能的手段,預先建立規范、正確的健美操動作的模型,通過動作捕捉,進行比對,便于學生發現自身動作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不斷地優化自身的動作。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這種評價手段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趣更有效。
2.4.1 培訓結合專業,激發學習熱情
雖然近幾年針對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培訓與比賽持續不斷,但總體而言,信息技術與健美操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更少之又少,這樣的培訓或獲獎經驗分享總給人有種“隔行如隔山”的感覺,學習僅限工具性或理論層面的,與實際課程教學的契合度不高,實際操作性不強。如果培訓能細分至學科,同一學科的教師之間進行研討和交流,教師的學習積極性更高,更易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2.4.2 學校的激勵政策
課程實施信息化教學離不開學校領導的支持,有調查發現,“校領導的積極倡議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學校要創設必要而豐富的教學設備與教學資源可以為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提供良好的應用環境。對于公共基礎學科,學校在培訓機會、教學設備與資金方面應給予同等的關注和支持。“有為才有位”有付出才有回報,學校可以在工作量減免、職稱評定方面給予政策的傾斜或實行相關的考核政策,鼓勵教師無論是出于責任或自身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開展教學創新活動。
“停課不停學”是人類教育史上開展互聯網教學的一次最大規模、最大范圍的試驗,雖存在著諸多問題與不足,但是也給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發展機遇。體育教育信息化是未來教育發展趨勢和必然選擇,疫情終將過去,而疫情對學校體育教育的影響將會持續。體育教育信息化將面臨建設理念、建設內容甚至學校組織管理的重構,加速線上線下教育融合,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過程有趣、省時、高效,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