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琳
(江蘇省淮安市韓橋鄉中心小學 江蘇 淮安 223001)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應用到的一種方法,一般按照閱讀→讀寫結合→寫作的步驟去實行,將閱讀看做是基礎,那么寫作就是對此的一種延伸和擴展。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秉承著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的去設計相對應的寫作內容,盡量確保閱讀同寫作的有效銜接,這樣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也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技巧,取得一個雙贏的效果。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由于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思維發展的階段,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理解一些比較復雜化的文章時,經常出現邏輯上的錯誤。而讀寫結合的存在,既能確保學生對于知識有一個系統性的認知,又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以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的閱讀教學為例,當學生在理解文本知識的時候,也應該學習花生默默奉獻的精神。這篇文章主要是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展現了作者對花生的獨特情感,利用修辭手法來彰顯文章的真實性,當這一課時的教學完成以后,讓學生借用這種方法,結合現實生活,以“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去表述自己的情感,這樣在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認知時,也能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2.1 花樣閱讀—抄寫。當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如若教師過分的注重閱讀,沒有將寫作融合其中,那么兩者會長期處于一個相互分離的情況,無法達到一個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這樣也會導致有的學生只是喜歡閱讀,不喜歡寫作。因此,教師就應該按照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開展“花樣閱讀”,主動去發掘教材中那些具備實質性的素材,然后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訓練中。例如在六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革命人生觀中存在的啟蒙教育,從而樹立一個為人民服務的良好意識。學生要找出其中的關聯詞,逐句分析,然后圍繞著總體去探討文章究竟講了什么,始終將“為人民服務”看做是中心話題,分析每段話講了什么問題。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去收集課文中優秀的成語和句子,在積累到一定的素材以后,就可以目的、有意識的將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這樣才不會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讀寫結合的背景下,教師也要進行有效的指導,確保學生將積累到的詞語不斷內化,運用這些素材,寫出一些最真實、具備生活性質的作文。
2.2 精讀教材內容—仿寫。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還處于一個表面的狀態,而且按照他們的心理特點,喜歡模仿教師的一些行為,對此,語文教師要充分借助這一特點,采用仿寫的方法,加強小學生對于文字的感知能力。以五年級上冊《桂花雨》的閱讀教學為例:“桂花飄落如雨……踩在花上軟綿綿的”,作者利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桂花比作是雨,那么在教學中,利用以仿促寫的方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將這句話在電子屏幕上展示出來,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要嘗試著去分析這句話的妙處,將桂花比作成雨非常的形象,寫出了作者自身的動態形象,“軟綿綿”概括了自身的整體感知。其次,教師讓學生按照“桂花……踩在花上……”的句式去進行仿寫,使得學生更為真切的感受到句子的趣味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主動去發現和掌握其中的寫作技巧。最后,注重品詞和賞析句子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只有讀懂了句子的含義,才算真正理解了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述的核心思想,為日后的寫作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2.3 知識延伸—擴寫。擴寫主要是按照文章給出的一些提示,對原有的文章情節進行適當的延伸,然后借助一些具體化的表現技巧,實現對文章的擴展與延伸,使其成為一篇邏輯完美的文章。擴寫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三點:第一,讀懂例句,查看要求,按照題目給出的具體情況去進行擴寫,以“快遞員送貨”為例,(一位年長的)快遞員(正頂著瓢潑大雨在給小區中的人)送貨,按照所留的括號,知道要補充的是“什么樣”的快遞員,在“何種”情況給“誰”送貨。第二,擴寫的句子盡量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不改變文章原本的邏輯性的時候,明確作者寫作的意圖,根據原文去展開相應的討論,從文章的結尾處開始擴寫,使得擴寫的內容同原本相同。盡量讓學生將自己心中的想法都表述出來,符合文本知識點的時候,也能讓他們對課本內容有一個具體的認知。
小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針對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讀寫結合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善于從課文中挖掘一些豐富的寫作素材,加強對被文本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同時,教師也應該有計劃的引導,讓小學生自主性的去探索和思考,然后將積累到的閱讀素材應用到寫作中,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