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韶敏
(新疆阿圖什市教育局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中華民族是傳統、古老的民族,承載著燦爛的文明。漢字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漢語言文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更是孩子們日后寫作、閱讀的基礎。但是縱觀當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工作當中,主要依靠教師單一的“教”,無法真正調動起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重復、單一的將漢字結構、詞組、字義向孩子們進行傳授,導致孩子們被動的記憶,無法帶動孩子們的識字熱情。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將針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培養進行詳細分析。
1.1 教學觀念、方式落后。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都在不斷更新。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來說,在新課改的引導下,更多教師往往注重對“閱讀教學”的創新,忽視了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創新。傳統的教學觀念對識字教學影響巨大,更多識字教學還是依舊以教師為主導,忽視了孩子們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1]。機械的背誦、學習生字,很難激發起孩子們學習生字的積極性。此外,“填鴨式”的教學手段,很難結合孩子們的興趣特點、心理特點進行教學。甚至一些教師為了幫助孩子們記憶,反復讓學生抄寫生字,無法調動起孩子們與漢字之間的深層情感,導致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量較低。
1.2 學生識字興趣不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不僅受到了教學模式的影響,更加受到了學生主體的影響。小學生們因為處于初次發育階段,興趣喜好、性格特點,都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產生了影響。小孩子們年齡較小,性格活潑好動,很多孩子相比識字教學,更加喜歡生動有趣的閱讀教學,對識字教學不感興趣的問題嚴重。此外,漢字教學當中,涉及到了相對復雜的結構、字義,更是孩子們不喜歡小學語文識字學習的原因[2]。加之很多教師不能夠科學結合孩子們的情況進行教學,導致孩子們的識字學習興趣較低。
2.1 創設趣味情景,發散學生羅輯思維。著名教育學家卡羅琳曾說過“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實際開展游戲教學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融入游戲情景,可以讓學生們在趣味化的情景當中,設身處地的主動學習,愿意接受知識、發散學生羅輯思維。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們的實際學習特點,將生動有趣的識字教學游戲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3]。例如,積極開展“打牌游戲、開火車識字游戲、摘果子游戲、抓特務游戲、猜燈謎游戲”等內容,讓孩子們在特定的游戲氛圍當中,調動其自身的識字熱情,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發散學生羅輯思維。例如,在開展“猜燈謎游戲”時,教師可以將生動有趣的燈謎,引入到生字教學活動當中。將“一中全會——(申);雙方一直心相連——(患);合十見如來——(姑);今召見王雙——(琴)”等燈謎,融入到課堂,不僅可以將傳統文化的內容與燈謎進行緊密結合,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們在思考當中學習知識,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更加自主、熱情的融入到課堂當中。
2.2 生字聯系生活,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生活是最好的課堂,是識字教學的舞臺與背景。教師應該將語文教學變成生活的工具,積極的將生活與識字教學,緊密結合,拉近孩子們與識字教學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當中強化識字能力[4]。例如,在背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當中,來學習、認識課本當中沒有學習過的生字;在“班級學生名單”當中,在同學名字當中學習不認識的生字;在“看動畫片”當中,將不認識的動畫人物名字進行學習。充分引導孩子們利用生活當中的資源,隨時隨地的進行識字學習,定期開展“識字經驗探究大會”,讓孩子們準備一個“生字學習本”,每周抽取一節課來引導學生們自主交流所學習的生字。將生字學習的場合、學習的過程、生字發音、生字含義、生字結構向同學們進行分享。切實引導學生們在生活當中發現生字、學習生字、理解生字,拉近學生與生字之間關系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們的識字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識字教學的意義重大,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基礎,直接決定了學生們的語文基礎能力。在實際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發現自身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結合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習喜好,將趣味化的識字游戲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從生活實際情況出發,培養學生識字能力。充分調動起學生們的識字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真正成為中華漢語言文學的繼承者與發揚者,為學生日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