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偉華
(河北省遷安市第六實驗小學 河北 遷安 064400)
當今的教育需要我們用心去設計理念,要設計出新的、實用化的教學思路,讓學生體驗到有內涵高度和價值取向的課程。語文以它特有的基礎性和工具性等特質深深吸引著學生,但由于教學策略與理念的局限性讓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期待沒有預期的那樣好,因此我們作為語文教育發展的探路者,一定要將語文教學做到精細化設計,用細致、創新的理念引領語文課程發展,讓每節課上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所感、學有所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有些個別教師對精細化教學的理解不深入,甚至還有的語文教師認為精細化教學沒什么作用,這些錯誤的思想限制了語文的順暢發展,不利學生的科學認知行為意識培養,當然更不利學生知識架構的系統發展。本文筆者從如下幾點探討精細化教學的策略,期待能為小學語文科學施教提供思路。
板書在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發揮著很微妙的指引作用,可以讓小學生直觀的認識到課堂的學習目標,還能夠充分發揮其核心理念引領和思想導向點撥的作用。板書可以是文字的,也可是圖形加文字的或者是思維導圖式的,更有奇效的是可以設計成卡通畫等等,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需要進行靈活的選擇自己的板書方式。比如講部編版小學語文《難忘的潑水節》,通過學習課文可以真切的悟出到周總理與傣族民眾共同慶祝潑水節的快樂之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板書的時候進行了極大的創新,首先出示課文插圖,給小學生留一段觀察時間,之后說一說從圖片中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利用電子屏給學生展示關于潑水節的精美圖片和過程視頻,讓小學生更真實的感受潑水節的文化氣息和獨特民族風情。接下來,小學語文教師詳細的為小學生講解課文,將課文分成三個部分,每講完一部分都要小學生編寫一個合適的標題,小學生感到很新奇,全身心的配合語文教師,最終黑板上呈現出“盛情歡迎”、“敲鼓跳舞”、“潑水祝福”小標題,小學生就可以借助板書提示進行本節課的復習了。通過對教學板書的精細化設計讓語文課堂更和諧和歡快,學生按照教學目標進行學習,可以使語文教學質量得到很好地效果保障,通過直觀化設計凸顯語文課程的魅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多音字在每位教師嚴重都是低年級課程實施的難點。很多小學生都對多音字感到厭煩,難以通過死記硬背實現準確的記憶和應用,遺忘得也很快,造成多音字教學陷入困境。新時期,語文教師可以對每一課的多音字采用一句話包含幾個讀音的妙句,讓小學生體驗讀音及在句中的意義。讓學生試著也這樣說幾句話,提升學生的多音字積累和語言組織技巧。比如講部編版小學語文《觀潮》,這節課設計到的多音字很多,如果小學生不能夠快速掌握這些多音字,那么很難理解文章的寫作手法和中心思想。在多音字講解過程中,語文教師設計開放的授課的方式,將“觀”、“籠”、“薄”三個詞串聯成一句話,在這句話里會體現每個字的不同讀音,如:大霧籠罩著白云觀,他手里拿著一個薄餅,走在院子里,四處觀察,有一個精致的鳥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使淡薄名利的他有些心動。語文教師讓小學生去朗讀,要注意多音字在句子里的發音,小學生都踴躍參與。然后語文教師引導小學生也試著編一個句子,有學生寫道:道觀里掛起很多鳥籠,一些好心人準備放生里面的小鳥。仔細觀察每一個小鳥,愉悅的情感籠罩在它們身邊。有個穿著薄厚適中的衣服的人,看著十分刻薄。借助多音字教學讓學生體驗語言文字的美。
學習語文是沒有終點的,要日積月累才能夠不斷的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促進文學素養的提升。我們要注重摘抄本的摘抄作用,通過摘抄學會對比學習,學會定時復習,通過班級學習小組長進行摘抄檢查和優秀摘抄展示或誦讀等活動,發展小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語文教師要求每一位小學生都準備專用摘抄本,當遇到優美的語句或者有特色的句子可以摘抄下來,并在恰當的時候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給作文增光添色。每學期,語文教師都要組織摘抄本檢查,可以由學習小組長進行檢查,也可以由小學生互相檢查,在檢查以后選出最佳的摘抄本,給予一定的獎勵,使小學生在檢查中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知識的不足。為了增強精細化教學的效果,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誦讀比賽,將自己摘抄本中的句子有感情的誦讀出來,這同時也是鍛煉小學生文學素養的很好途徑,可以給小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利用好摘抄素材積淀學生的語文內涵素質。
總之,語文課程實施精細化教學是新課改所追求的目標。我們應從學生的語文認知出發,挖掘語文教學的軟資源,加強對板書、字詞及語言等方面的精細化設計,還可以對摘抄誦讀做出具體的規劃,創新精細化教學思路,指導小學生的精細化學習技巧,促進小學生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和運用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