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雨
(黑龍江巴彥抗聯張甲洲紅軍小學 黑龍江 巴彥 151800)
那么怎樣提高語文課堂的參與度呢?一堂課的效果如何不是看老師講了多少,講的多好,而是看學生的參與度有多高。因此,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成了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是我總結的提高課堂的參與度的幾點方法:
首先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并形成能力。課前預習是學生參與的前提,是學生真正認識自我、獨立接受新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質疑能力。充分的課前預習更加使學生接受新知的能力事半功倍。但一定要讓學生敢于質疑并善于質疑。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接受新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好的語文課應善于發現學生對于什么感興趣。只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才能更深入地去探究,比如教授《花的學校》一課,我首先設置疑問:”同學們你們認為學校都給誰上課呢?學生一定會答“學生”,那么你們見過給花開設的學校嗎?他們都學些什么課程呢?這樣輕松的設置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利于學生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那么學生就能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去。
“好孩子是夸獎出來的。”孩子初來這個世界,帶著天真,帶著無邪,也帶著懵懂。一個好老師,一個有耐心的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己還可以做的更好,及時的鼓勵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人都喜歡被贊美,被贊美后的愉悅感可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并產生對語文的熱愛。
一個老師你是選擇以嚴厲著稱還是選擇以輕松幽默來贏取人心呢?教師幽默的語言能帶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開適當的玩笑,可學搞笑的言語或聲音來緩解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我在一節語文課上解釋“乖巧”這一詞匯的時候學生并不太理解,對于“乖”可能學生理解,可是“乖巧”學生并不常用,正好班級有一個弱弱的小女孩,平時很善解人意,我便走到她面前輕輕地讓她轉身“同學們,這便是一個乖巧的女孩,她不僅僅聽話而且還很善解人意”,同學們立刻明白,乖巧原來可以用行動來理解。
分組比賽最容易調動起全班學生參與的熱情,分組可以按男、女生分組,也可以按排分組、,也可以三三兩兩,形式不一而足。我經常采用分組的形式進行學習,但一定注意發揮學生的特點,有的善于觀察,你可以讓他負責來閱讀,有的擅長歸納你可以選擇讓她來發言,這樣學生能發揮自己的專長才能更好地調動積極性。分小組進行合作討論也是提高參與度的一個有效手段。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彼此的感悟理解,可以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而且在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加深理解。
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自然就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學關于動作的字、詞、句、段的時候,讓學生配以相關的動作,不但能加深學生的理解,還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此外還可以編排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小游戲,讓學生在動中參與進來,輕松掌握知識。比如在執教《秋的聲音》一課的時候,我就通過動作讓學生明白什么是“頻頻點頭”讓學生直觀輕松地去理解,學生能更快去應用。
我們的語文教學目前每個單元都有其共同的主題,每一課都是圍繞著這單元的主題來選文,我覺得學完每單元的主體課文后都應該對于課文主旨進行簡要的剖析,并且利用圖表來進行深入的歸納總結,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來做全單元的思維導圖,這樣慢慢讓學生養成善于歸納總結的好習慣,對于其他學科也是一個幫助。
一個成熟的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并且應該發揮語文人文性工具性的特點,讓學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語文,更好地應用祖國語言。以上是我關于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幾點粗淺的認識,要想課堂參與度高,還需我們繼續努力,找到更有效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