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華嚴小學 四川 成都 610300)
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識字教育,必須要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趣味識字教學措施被很多教師應用到了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了一些總結,與大家分享。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于帶領學生一遍遍地對漢字進行讀寫,同時布置大量的書寫作業。這種教學方式非常的機械和死板,效率也比較低,學習的過程也是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生很容易在學習過程中喪失掉學習漢字的熱情和興趣。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要深刻地認識到這些問題,然后從實際出發,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那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讓教學變得更新穎,教學效率變得更高呢?其實,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就是在創新教學模式的大背景下,教師進行創新的典型案例。在為學生講授漢字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學習漢字的動畫,利用美妙的音樂和多彩的畫面來吸引學生;也可以設計剪紙的漢字拼圖,識字小比賽等等。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參與度,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同時在這些帶有趣味性的活動中,學生的綜合能力也能夠得到更好的鍛煉與提升,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趣味識字教學要以漢字為根、學生為本,課堂應該緊緊圍繞這二者展開。小學階段的學生天性愛玩,很難靜下心來學習,傳統的課堂模式過于嚴謹死板,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不夠,同時大量的學習任務會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學生的天性,不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此教師很有必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設定一些教學情境,營造充滿趣味的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要注意把握好課堂的“有趣度”,學生一旦進入到活動或者游戲中,很容易跑偏或者沉浸在游戲中,而忘記了主要的學習任務和目的。這個時候教師一定要將學生及時地拉回來,同時要將課堂的秩序控制好,不能將原本以學習為主的課堂變成了以玩樂為主的課堂。
許多教師為了開展趣味識字教學,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尋找適合的教學素材,例如到網上尋找適合的識字小視頻、圖片和動畫等等,還有很多教師為了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自己動手制作相關的材料。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是比較重的,備課、批改作業、進行培訓學習等已經占去了教師大部分的時間,在此之余還要花費大把時間去單獨準備趣味識字教學的東西,對教師來說無疑是非常辛苦的。
其實,很多教學材料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教師可以多觀察身邊的事物,帶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感受漢字,識記漢字,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的負擔,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把握。例如學生看動畫片的時候,就可以一邊看畫面,一邊聽聲音,一邊看下面的字幕,不知不覺中就記住了漢字的音和形,理解了漢字的意思。這樣的例子很多,吃零食時,看看包裝袋;逛街時看看街邊的店鋪名稱;走路時看看路邊的廣告牌……生活中,漢字無處不在。教師只需要在課堂上讓孩子進行識字交流,并對表現得出色的孩子進行大大的鼓勵,或者給一定的獎勵,就會激發其他孩子的識字興趣,他們會積極地去模仿,積極地在生活中去識字。
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途徑,這樣的方法將學習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了一起,不僅可以有效地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學以致用,達到鞏固的效果。同時,學生識字量也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會加大,閱讀面也會拓寬,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
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它對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漢字背后蘊藏的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所以讓學生意識到漢字的重要性,更好地傳承漢字和發展漢字文化,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任務。在進行趣味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停留在很淺的層面,生搬硬套地將漢字融入到趣味活動中,而是要講求技巧性。更重要的是在教學時,不能讓學生只是單純地為了識字而學習,教師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漢字的“形”,也要盡量讓學生懂得漢字的“義”!中國的漢字,每一個字的背后都有無數可以挖掘的故事和豐富的文化,這些都是可以很好地運用到教學中的素材。
例如“人”、“從”、“眾”這三個字,就可以放在一起為學生解讀。從學習漢字的“形”這一方面來講,“人”是象形字,學生很容易記住。“從”和“眾”是會意字,記住它們的形和淺表的意思也很容易。而在漢字的“義”這一方面,這三個字還可以進行不斷地發掘,從而延伸到個人,家庭,生活各個方面,它們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對學生具有極強的教育意義。漢字是中國幾千年燦爛文化的一種代表,在倡導繼承優秀傳統文化、文化興國、文化強國的今天,漢字的教學更不容忽視!綜上而言,小學階段的識字教學不僅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為學生未來學習語文和文化知識打造牢固的奠基石,對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更是具有重大意義。而進行趣味性識字教學措施對促進識字教學是非常有意義的,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學會并且善用這類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讓我們的下一代把漢字文化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