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育才中學
數形結合思想是數學思想方法之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特別廣泛。實踐證明,適時應用數形結合思想,能夠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還沒有意識到數形結合帶來的便利,加之缺乏教師及時有效的引導,學生還沒有形成數形結合的意識,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數形結合意識的培養。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數以萬計的應用軟件不斷出現,其中很多是專門針對初中數學教學制作的。它不僅包括教師界面,還兼設學生界面。這些軟件內容豐富、界面美觀大方、操作簡單易學,深受師生喜愛。教師要利用這些應用軟件,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形結合的好處,進而形成數形結合的意識。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利用應用軟件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1.數形同現,體會數形結合的益處。APP具有可視化的特點,它可以同時呈現數與形,讓學生從學習的一開始,就形成見數思形、見形想數的意識。其實,數學本就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因此,教師要利用APP,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這兩個方面共同精確地刻畫所要認知的事物,從而促使學生對知識透徹理解。同時,初步形成數形結合意識。
2.動態反復,強化數形結合意識。初中數學中的大多數內容都是以數的形式展現的,如果利用APP,可以將需要的圖形畫出來,讓學生在觀察圖形的過程中理解數。比如,在“代數的初步認識”中,除了例題中數和數線同時出示,其余以數為主。利用APP,進入學生界面,隨意在數線上任意滑動,即可出現某一代數以及其對應的幾何圖形。通過反復操作,學生不僅認識了代數以及其在數線上對應的直觀圖象,還感知了以形助數、以數解形的優勢,從而強化了數形結合的意識。
數形溝通包含三層含義:以數化形:在幾何特征的直觀感知中理解“數”;以形轉數:在逐步抽象概括的基礎上讀懂“形”;數形轉化:數形互化。
1.以數化形,以形助數。把數學問題轉化為圖形問題,構造出與數相應的幾何圖形。形與數相比較,有著更加直觀的優勢。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APP里面的“畫圖”模塊,畫出與數相應的圖形。在觀察圖形的過程中,讓學生理解數的性質。
比如,教學“一元一次函數y=kx+b”時,直接讓學生理解函數的特點有一定的難度。此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利用APP里面的“畫圖”模塊,先將“k”和“b”賦予具體的數字,嘗試著畫出函數的圖象。比如,畫出“y=3x+1”的圖象,看一看“1”在圖象上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然后,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k”和“b”在“一元一次函數y=kx+b”的圖象中具體表示什么,通過觀察圖象,歸納出函數的性質特點??梢?,利用APP里面的“畫圖”模塊,畫出與數對應的形,可以起到以形助數的作用,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學生也能初步形成數形結合的意識。
2.以形轉數,以數解形。把幾何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通過數的計算和推理深入理解圖形。初中數學中雖然涉及的圖形知識不是特別多,但這部分圖形知識是高中學習立體幾何的基礎。因此,教師尤其要重視初中數學中圖形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利用APP里面的“看數”模塊,將圖形對應的函數表示出來。再通過研究函數,反過來理解圖形。
例如,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借助APP,讓學生理解圓柱體展開后其實是一個長方形,從而更直觀地感知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而抽象、概括出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如此,學生利用APP里的“畫圖”“看數”模塊,進一步感知數形結合的重要作用,進而增強數形結合的意識。
總之,形是數的化身,數是形的靈魂。數形結合,使之互相溝通,才能看到“廬山真面目”,為思維尋找到突破口。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意識當作教學的重頭戲來抓,并將之納入教學計劃,在教學實踐中得到落實。而利用APP,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形結合的優勢,進而形成數形結合意識。在教師的刻意引導以及長期訓練下,數形結合意識會逐漸推動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的領悟,并能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靈活應用,使之內化為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