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立新 內蒙古工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為了探究出高校羽毛球教學模式的創新路徑,我們首先需要對羽毛球運動項目的特點有所了解,也需要了解它對人身體運動機能的訓練作用、運動組織模式、硬件設備要求等各個要素。通過對這些要素進行分析,才能找到創新教學模式的突破口。
作為一項能夠鍛煉人運動綜合能力和普及程度高的運動項目,羽毛球運動的項目優勢包括以下這些方面。
1. 羽毛球是一項大部分人都可以參加的運動
羽毛球作為一項入門技能容易學習和掌握的運動,對人的基礎運動能力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只需要有參與該項運動的意愿,便可以快速融入運動當中。在日常的羽毛球運動過程中,很少有人刻意強調運動技巧,對該項運動的掌握,常常通過模仿掌握運動規則。
2. 日常性的羽毛球運動對運動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
在很多運動被推崇的今天,我們看到許多運動對裝備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參與者對運動器材、穿著、營養等方面進行實際的投資。在這樣高門檻的健身潮流襯托下,羽毛球運動顯得有十足的親和力。除了球拍和球是必備的,其他要素都顯得相對隨意。因此,我們總能在各種環境中看到打羽毛球的人們。
3. 運動組織形式豐富靈活
(1)便利性。羽毛球運動非常便于組織,傳統的羽毛球運動只需要有兩個人就可以進行了,更為方便的是,隨著運動需求推動運動器材革新,現在單人羽毛球訓練器相關的創意產品也層出不窮。也就是說,只要想進行羽毛球運動,一個人也是可以的。
(2)趣味性。高校正常的羽毛球教學中,我們組織的是兩人一組單打或四人一組雙打的形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運動項目本身帶來的趣味性,和在與人互動過程中產生的趣味反應。由于羽毛球運動空間具有可調度性,也可以根據距離、人數、球數等要素設計不同的游戲規則,因此,可以開展的羽毛球游戲也很多。
(3)競技性。在常規性羽毛球賽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男單、女單、男雙、女雙、混雙等競技形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嚴格開展這些形式,不僅讓訓練具有競技意義,也產生運動的觀賞性價值。而這樣的運動組織不僅可以在體育課程中實施,更可以在高校的運動會中體現。
1. 鍛煉身體
《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顯示,我國大學生體質依然呈下降趨勢,只是下降速度趨緩。與此同時,身體形態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 年提高2%~3%。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小學、初中、高中注重知識學習,不重視體育鍛煉,根本就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是在成長過程中已經形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無法離開手機、電腦、平板,因為長期習慣了 “靜止” 而極其不愿意參加運動。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認為 “大學體育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補課’” 這也是當下高校體育面臨的一大新形勢。
因此,高校體育教學的責任就在于激發學生的運動意愿,在日常性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上,給予學生進一步專業運動技能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運動方式,避免運動傷害,讓身體素質在運動中得到提高。
2. 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羽毛球運動對人體能的訓練作用。就運動本身來看,羽毛球運動可以訓練人的耐力、速度、觀察能力、反應能力、心肺功能。它是一項需要調動全身肌肉、韌帶、關節協作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要運用到的肌肉有手臂、肩背、腰腹、腿部的肌肉。在身體各部位得到鍛煉的前提下,運動協調性也會隨著局部能力的提升得到整體提升。
(2)體育促進智育。由于這項運動需要腦、眼、手、腿協調 “工作”,在進行充分的運動過程中,人的判斷力、反應速度、運動執行力等方面會獲得提升。并且由于羽毛球是有組織與規則的運動項目,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人,不僅需要顧及自身的運動水平,尤其是在進行競技的訓練時,還需要思考排兵布陣、運動策略等問題,因此對人組織能力的培養起到良好的作用。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存在不好的看待體育課的態度。太多學生追求的是學分,而不是實實在在的運動能力培養和體育技能訓練。這樣的價值取向導致他們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不高,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對運動動作的學習敷衍了事。這是作為學習主體表現出來的主觀問題。
作為學校來說,高校對體育訓練設備的投入水平也影響體育教學訓練。僅以羽毛球教學來看,雖然日常運動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是不高的,但作為教學訓練應用的話,需要考慮天氣因素、參與教學的學生數量、要達到的訓練目標等,對教學場地、運動器材的數量、質量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了。
首先為了保證羽毛球教學不受天氣影響,學校最好建有室內運動教學場館,為羽毛球教學服務的話,最好建有長13.40 米,雙打寬6.10 米,單打寬5.18 米的多塊標準場地,以便學生可以分組訓練。理想的羽毛球比賽場地是用彈性的木材拼接而成的,即便達不到這個標準,也必須保證地面不會太滑或太粘,并有一定的彈性,標準球網應為黃褐色或草綠色。羽毛球網長6.10 米、寬76厘米,為優質深色的天然或人造纖維制成。為了保證幾十個學生能夠同時參與羽毛球教學,球拍和球的數量也需要做足夠的準備。
但目前就這些條件來看,幾乎都有所欠缺。即便不追求理想的教學場地,一些學校在進行羽毛球教學的過程中,運動器材都不夠滿足學生參與訓練。因此,談不上羽毛球教學的有效性。
就目前來看,高校羽毛球教學顯得松散,不系統。大部分停留在組織上課形式的層面,對基礎技能的訓練是粗淺的,更沒有追求對學生運動核心素養的發展。教學方式相當單一,沒有對錯誤動作的糾正、發接球、步伐等細分內容的訓練。更缺乏功能訓練的計劃,比如說,通過輔助訓練增強肌肉能力再導向在競技訓練中,這樣的訓練內容沒有體現出來。
高校羽毛球教學目標主要是面向所有學生,但出于學校對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和組織人才參加大學生運動競技項目的需要,都可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發掘人才,組織目標學生進行系統訓練來打造高水平的羽毛球戰隊。通過打造本校的羽毛球運動對,形成對廣大學生參與該項運動的影響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專業羽毛球運動訓練環境需求,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專業運動,在電子計算機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可以通過電腦圖像分析技術,解構運動規律,提升訓練的有效性。例如,可以以羽毛球運動視頻圖像動作識別為切入點,提出對運動視頻圖像動作進行灰度轉換、閾值化處理、背景減除、降噪等預處理,對運動視頻圖像特征提取及關節點建模進行分析,形成了羽毛球運動視頻圖像動作識別的系統。作為一種探究思路,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有所追求,但是也需要就其實際應用范圍和技術開發與應用的投入產出比進行計算。
羽毛球教學對培養學生掌握一項日常性的運動技能具有實際意義,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大量學生的能力發掘后,進行選拔及分層教學,僅從教學目標準求的層次來看,就可以分為很多個教學方向。因此,需要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推動每一個層面的教學發展。在滿足學生運動技能掌握的同時,可以訓練具有高水平的專業運動隊,更可以通過對運動教育技術的投入,從大量的學生運動軌跡及樣本中,專門提取出羽毛球運動的核心數據,最終形成多層次的、多元化的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