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杭生 李朝成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
乒乓球的打法,即為雙方球員手持球拍,隔著架有球網的球桌互相對打,可作為單打或雙打,兩方互相擊球直至一方無法回球,另一方便能得分。由此不難看出,如若要讓大學生學好乒乓球課,必不可缺的就是學生雙方的互助學習。因此,在大學體育教學課堂中,教師應以 “健康第一” 為指導思想,結合大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體育學習情況,為其合理地制定乒乓球教學計劃,將 “互助式” 教學模式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樣才能使學生之間在相關合作和幫助學習中,強化對乒乓球技巧的掌握,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素養,進而使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能力都得到良好的提升。
大學生即將面臨著脫離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階段。而合作精神又是現今社會衡量人才素質的關鍵因素,以乒乓球這種競技性極強的體育活動,進行對大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無疑是一種高效的培育方式。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運用互助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乒乓球的體育課程教學,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既能夠在對乒乓球學習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還能在反復的乒乓球對打訓練中,磨煉自身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質,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抗壓能力和合作精神,為其今后到社會中的良好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根本上杜絕大學生自身所具有的素質和能力不符的不良現象,而是使學生能夠以自身的高素質和高能力,立足于社會之中,加快大學生發展的步伐。
在大學乒乓球教學中采用互助式教學模式,是《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指導綱要》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基本要求,這樣才能真正將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落實在教學中,進行對大學生體育素質與能力的雙重有效培養。如若運用傳統大學乒乓球課程中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大學生將只能一直被動地學習乒乓球體育知識,無法真正掌握乒乓球的技巧,鍛煉自身的身心素質,反而不利于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和體育發展。但是運用這種互助式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運用對多樣化且趣味的互助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身的體育學習積極性,使其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到對乒乓球的學習中,越來越熱愛對體育運動的學習,并促使學生有效地學習乒乓球體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不斷提高乒乓球體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
從乒乓球這種體育運動的運動形式來看,不僅不受場地的局限性,在室內和室外都可以進行對打,而且活動方便且靈活性強,同時還能使學生在運動中各個身體部位,以及自身的反應速度、靈敏度、心理素質等等,都能受到良好的鍛煉。而每個大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能力都是不同的,采取互助式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每個學生都有效地學習乒乓球課程,是促進大學生們全面發展的現實需要。否則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會極為明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體育學習能力會產生兩極分化嚴重的現象,會嚴重阻礙大學生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運用這種互助式的教學模式在大學乒乓球教學中極為必要,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身的真實體育能力,在與其他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中,優化自身的體育技能、自身思想、社會適應能力,有效促使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在構建互助式乒乓球教學模式之時,教師應秉持三個構建原則,如此才能確保教師進行互助式乒乓球教學的實效性,否則將無法發揮出互助式教學模式的真正價值。一是教師應突出乒乓球中的合作精神和文化精神,為學生提供可以充分合作的鍛煉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的乒乓球課程學習中,自主發現互助式學習的價值,使學生能夠親身經歷體育素養和能力的形成過程,深化學生自身對乒乓球文化的認知,讓學生們能夠相互之間積極地進行互助學習,并充分展示出自身的體育學習能力,使得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的教學指導,不斷提高學生們的體育學習效率和效果。二是將學生作為學習與發展的中心,進行對互助式乒乓球教學課程的設計,尊重每個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并使其都能在自身的體育基礎上,有效地學習乒乓球體育知識,發揮出自身體育學習的優勢,積極地幫助其他同學進行體育學習,促使班級中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和體育精神的有效提升。
在大學生體育課堂中,對學生的乒乓球教學時間是極為有限的,為使學生能夠真正在乒乓球訓練中,強化自身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教師應制定課內和課外的雙重教學目標。在課內進行乒乓球教學的過程中,先組織學生進行對乒乓球技巧的初步學習,并組織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相關互助式實踐練習,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正確認識自身的體育學習能力,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和學習,享受乒乓球運動的樂趣,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體育合作精神和乒乓球運動技巧。在課外進行乒乓球訓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自身乒乓學習興趣的引導,運用鼓勵式的評價機制,將互助式學習模式變為常態。以此,使得學生能夠在課下運用業余時間,通過合作參與多樣化的乒乓球活動,持久地進行乒乓球訓練,從反復的訓練學習中,強化自身的身心素養,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技能,并提高教師進行互助式教學的乒乓球教學質量。
為使大學乒乓球課中的互助式教學模式能夠一直有效地進行下去,高校應建設完善的乒乓球教學組織結構,以強有力的管理組織體系,及時解決在互助式模式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結合體育運動的發展,及時地調整相關的互助式教學方案,為學生們的體育和素質發展作好鋪墊。首先,建立一個完善的乒乓球互助式教學組織委員會,讓委員會中的成員從整體的體育教學角度,進行對互助式教學計劃的制定,確保互助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有效性,使學生們都能積極且高效地進行乒乓球的課程學習。其次,讓委員會中的成員直接進行對乒乓球互助式體育教學的管理,及時記錄教師所反映的教學問題,并監督教師是否將互助式教學模式落實在實際教學中,雙重保障學生們進行互助式乒乓球課程學習的效果。最后,使乒乓球委員會和相關體育教師,能夠時刻根據學生自身的體育學習情況,及時且有效地調整相關的互助式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們加快自身體育發展的步伐。
接發球訓練是乒乓球體育課程學習中的重中之重,以此為例,在互助式教學模式下的大學乒乓球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組織學生進行互助式體育學習。先將體育學習能力不同、心理素質不同、性格特點不同的學生,平均地分配到每一個小組中,確保小組中的學生能夠相互幫助學習,而不是出現都不具備幫助他人能力的不良現象發生。同時,教師應制定相關的互助式考核標準,以小組的乒乓球學習情況進行整體考核,使學生們都能秉持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真正相互幫助進行對接發球乒乓球課程的學習,強化學生自身的體育精神。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小組之間進行相關的接發球競賽,使學生們能夠在互動學習中增進感情,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合作精神和體育能力,讓學生們能夠真正掌握接發球的技巧,提高教師進行互助式體育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綜述,在大學乒乓球課中,科學合理地運用“互助式” 教學模式,既是促使大學體育事業進步的前提,還是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實際需求。各個大學中的乒乓球體育教師,都應正確認識 “互助式” 教學模式的價值,構建適合學生自身體育學習的互助式教學模式,使大學生們能夠盡情享受對乒乓球課程的學習,從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合作精神,鍛煉自身的身體素質,強化自身的體育能力,從而使學生們都能夠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