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州市七里河區王家堡小學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思政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筆者所在學校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對加強思政課教學進行了一些嘗試,現將這些做法進行歸納,以期與教育界同仁共同交流。
思政課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師說教多,聯系實際解決問題、促動學生心靈的方式少。為此,學校通過大量調研,決定改變思政課的教學形式,以達到對學生有效教學的目的。
在低段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講故事是學生喜愛的方式之一。如,在二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四單元“危險來臨時”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前布置了預習作業:找一找小朋友們在遇到危險時機智化解的小故事。上課時,筆者請學生們講故事。在故事的吸引下,學生們的興趣盎然。在這種氛圍中,筆者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危險分類,再將應對危險的方法歸類。最后,與學生一起對危險來臨時的應對方法進行了總結,從應對常識到心理素質一一對應,一堂課在不斷交流、不斷思索、不斷總結中有序結束。
中高年段可以引入真實事件來進行。如,筆者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國際交往中的規則”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們在課前預習學習內容,上課時,請學生根據課前預習的結果說說國際交往中有哪些規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你怎么看待目前的中美貿易摩擦”這一問題。學生們的反應強烈,對本次中美貿易摩擦各抒己見。筆者沒想到四年級的學生會對本次中美貿易摩擦有這么多的見解,這令筆者深深地感受到思政課教學絕不能局限于書本講授,一定要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只有這樣,才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學模式的整合中,我們做了如下嘗試。一是提出全學科教師進行德育。我們認為教育的實質是讓每位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與接班人,學校的每位教師都應當承擔起這份責任與義務。在這個理念引領下,我們對教師進行了思政課理念的全員培訓,使全體教師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從而促使全體教師自發地從不同學科特點、不同觀察角度、不同教育內涵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的養成習慣得到了明顯改變。二是對不同年級的德育課程進行整合。分為低、中、高年段進行教學,這樣整合后,教育資源變得更加豐富。
在年段教學整合的基礎上,學校還有針對性地對思政課教學內容進行了整合。將教材內容通過學段整合后,留出的課時作為機動,將一些時政新聞、社會熱點、學生養成問題等作為素材,引導學生以事實為依據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在思政課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認識到思政課教學的場所絕不能僅僅局限于校內,要大力開發校外教育資源。只有讓學生在廣闊的生活實踐中,才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內化于行的作用。
我們與社區取得聯系,讓學生走進社區,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探望孤寡老人;走進社區敬老院與老人們聯誼;走進家風家訓館參觀;走進社區文化站等處,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親身感受到國家對孤寡老人的關愛,感悟到中華優秀文化源遠流長,體會到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學生發自肺腑地主動要求參加志愿者服務活動。
我們還依托紅色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治教育。如,到張一悟烈士紀念館、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甘肅省博物館、甘工委紀念館等場館參觀,這對于學生認識新中國成立的不易,理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不朽功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針對學生年紀小、認知不成熟等特點,想辦法與教育基地聯系,利用場景還原、專門制定針對小學生的講解詞、講故事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請場館工作人員“送主題、送展出、送講座”等進入校園,與學生、教師、家長一起學習,起到了極好的效果,得到了教師、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如今,教育基地已成為我校學生、家長、教師名副其實的“第二課堂”。
我們還鼓勵教師盡可能地尋找社會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主動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大家庭之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廣博性,這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閱歷,提升了學生的道德素養。
以上是我們加強思政課教學的幾點嘗試,我們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