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 趙小龍
(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8)
自“課程思政”理念被提出之后,圍繞這一話題的研究不斷增多,且“熱度”不減。“課程思政”的核心就是將課程教學與思政政治教育相結合、相統一的過程。并且這種融合并不是融合到課外的教學活動中,而是要在課內實現有效滲透,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這也是難點所在,需要從“課程思政”理念下出發,為思政教育與體育課程的融合提供思路。
傳統的體育課堂普遍存在重活動輕理論、重技能輕心理等問題,這就使得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處于一種被忽略的狀態,“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則能夠打破這一問題,應用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推動體育課程改革進程。體育課程是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體育教學的核心是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目前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關注度不高,“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更重視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團隊精神、競技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其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的根本是要以學生為核心,“思政教育”理念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帶來了新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政內容,多元的融入形態一定程度彌補了體育教學的空白,學生對體育課程更感興趣,效果自然也就更理想。“課程思政”理念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價值顯著,要深耕“課程思政”的價值[1]。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到體育課程中的時間尚短,這也就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對“課程思政”理念的重視程度不足,教學力度不夠則是問題之一。體育課程教學在認識上,主要包括學校層面和教師自身,但兩者對“課程思政”不夠重視,理解程度有限,從而在應用中無法準確評定其內在價值,導致“課程思政”的應用效果大打折扣。學校圍繞“課程思政”的相關政策、管理規定等并未制定,對各學科的科學創新不夠重視,無法讓“課程思政”理念有效滲透到各學科中去;教師作為學生的領路人,“課程思政”理念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教師重視度不足,圍繞該理念的體育教學改革力度不足,限制了改革有效性[2]。
在教育現代化視野下,“課程思政”理念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個新鮮事物,在推廣和應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而教學方法不健全,主要是思政內容融入到體育課程中過于生硬,依舊“換湯不換藥”,方法還是以說教式為主。很顯然,傳統思政教學的方法,即便是與體育課程融合,依舊陷入困境。“課程思政”理念雖然打開了思政教育的新途徑,如果在方法上始終得不到創新,顯然“課程思政”理念的應用和推廣會受到影響[3]。
在長期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學校已經針對體育學科的實際特點確定了教學體系。“課程思政”理念的應用,在教學體系方面還并未做到及時的更新,具體表現為體育教學課程體系中對課程思政的內容缺乏有效的標準和明確的定義,課程思政的貫徹與落實困難。除此之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都缺乏對“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教學的有效考察,限制教學效果。
“課程思政”理念在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前提是要各相關主體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肯定“課程思政”的價值。一方面,學校方面要重視。結合思政教育和體育課程的實際情況,學校要提高對“課程思政”理念的重視程度,看到其所能夠帶來的雙重作用和協同價值,并適當實現資源傾斜,優化體育課程的開展環境,在政策支持、科研支持等多層面,加快“課程思政”的有效落地;另一方面,教師要重視。教師要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理念所表現出的內涵,并積極嘗試體育學科與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徑,從細節處著手,在協調優化的體育課程中做到潛移默化的思政教育[4]。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內容枯燥。因此,優化教學方法至關重要。可選擇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目前在體育教育中十分熱門,且涉及到的項目眾多,可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校外的拓展訓練場地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開展體育教學。在拓展訓練項目中,涉及到的內容都是以團隊型的項目為主,這其中包括信任背摔、生死電網等等,開展這些項目可以有效滲透團隊精神,秉承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讓每一個學生可以信任隊友,信任同學,在溝通和交流中拓展交際空間,形成責任感。多元教學方法的運用,為“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提供契機,效果更理想[5]。
在現代教育環境中,體育教學的受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初步建立了圍繞體育學科的課程教學體系。但在“課程思政”理念下,學校需要針對性的做好體育教學體系的調整,將側重點集中在教學各個環節。在教學目標上,學校將融入思政教育內容作為主要目標之一,肯定思政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6]。在教學內容上,學校鼓勵思政教育內容的滲透與融入,起到潤物無聲之功效。教學方法也要圍繞該理念做好調整,合作教學、拓展訓練等都是有效的教學方法,將其納入到體育教學體系中,完善了的體育教學內容框架,使得“課程思政”的教學價值得以展現。學校在教學評價上,不單單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技能掌握狀況,更要對心理素質展開評價。學校要從多方面完善“課程思政”下的體育教學體系,目的是在靈活的教學體系中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突出“課程思政”的魅力[7]。
學校的思政教育始終是難點所在,主要是思政教育的純理論性和說教式的教學方法,很難吸引廣大學生參與其中,甚至對這一類內容表示反感。思政教育想要在學校教育環境中發揮效用,難上加難。而“課程思政”理念的出現,則為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個新的教育思路,即充分利用不同學科的教學優勢,潛移默化的融入“課程思政”理念,使得學科教學具有思政教育“功能”,突出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