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湖北省秭歸縣特殊教育學校 湖北 秭歸 443600)
對于培智生來說,因為他們在智力上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在培養他們的行為習慣方面會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教師有的時候習慣于給他們講道理,但是收效卻不是特別的明顯。作為教師更應該探索出一條適合于培養培智生行為習慣的方式,讓培智生能夠健康的發展,為今后步入到社會中生存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那么對于培智生的行為習慣養成,作為教師應該如何開展呢?下面將就此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示。
很多的培智生因為受到了家庭還有社會的影響,會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那么對于培智生的德育教育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入手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我們班上有一個學生,這名學生與班上其他的學生相比存在的不良習慣較多,剛剛來學校的第一天,在學校就坐不住,在教室要么脫鞋要么脫衣服,還會在教室里面亂跑,這時候作為教師不是去制止他的行為或者是批評,而是要慢慢的通過觀察發現他的優點,然后鼓勵和表揚他,告訴他怎么才會做的更好,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工作,這名學生在班上脫衣服還有脫鞋的次數逐漸的減少了,也不太會在班級上亂叫亂跑。后來經過不斷地努力堅持這名學生也能夠適應校園的生活,良好的行為習慣也一點一滴的建立起來,更好的融入到了學校的生活中。
培智學生受到興趣和需求的影響較大,對于他們來說感興趣的內容就會非常積極地去做。比如有的學生完成了課堂的任務后也會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有一些學生會喜歡表演節目,表現自己或者是玩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游戲。為了能夠讓學生成為學習上面的主動者,教師就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能夠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活動。在課堂中盡可能把教學的內容轉化為他們期待要學習到的和感興趣的內容。通過興趣的引導才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因為培智生本身存在著智力上面的差距,在教學中需要調動學生進行動作,通過動作調動思維。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重視這些方面的內容,要能夠緊緊把握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教學指導。
培智學生的注意力往往是有限的,這主要是受到了這些學生心理和生理上面一些特點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想一切辦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去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了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進行反復的訓練。因為培智學生本身自制力較差,所以當他們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后,也會堅持不下去,這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過鞏固的原因。為了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訓練,能夠在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后再開展下面的項目。另外在對培智學生進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時教師要注意從細節入手,能夠真正的發揮自己監督的作用。對于培智生的訓練需要有目的、有計劃。比如在訓練他們的站姿和坐姿等問題時,教師就應該在入學的時候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的內容。教師也可以嘗試使用一些指令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教師要注意一些嚴格的強化訓練,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出現了問題也要能夠及時的糾正。
培智學生因為在智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為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存在著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同時能夠通過愛來感化學生。我校的一些培智生存在著偷拿別人東西這樣不良的行為。作為教師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當然不應該上來就進行指責或者是在全班面前進行批評。教師應該在發現了問題后去和學生交流和溝通,去了解學生一些基本的情況,然后通過一些正確的理念側面的指導學生,讓學生爭取自己發現問題,然后教師要做好后續的觀察,如果學生還是存在這種行為,教師應該再去和學生溝通,也要和家長記性交流,通過合力來改正學生的這種不良行為。
總之,培智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往往不是自發的,必須通過強有力的、有計劃的、有目的的示范作用和艱苦細致的教育。良好的習慣能使培智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開發,促進他們知識和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為從事培智生教育的老師,要加強培養培智生的良好習慣,使他們通過合適的教育完善他們的人格,在良好的習慣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的能力,順利社會生活,真正成為有一定能力的勞動者。